江湖之事,最難測者非敵非局,而是人心與人事。浮沉之間,非因功過,而緣勢轉;升降之中,非論好壞,而繫氣運。若說《破局逆轉拳》為破形轉勢之術,則《浮沉無常掌》乃是一門「不以位困、不以勢驕、不以人惑」的心境之掌。
此掌無定式、無定招,講求「起時不狂,落時不怨;在時盡責,去時無恨」。
懷德練此掌,非因自願,而是局逼。那日午後,他接第二封人事公文,轉調之事終成定局。新職無名無權,遠離主戰之堂,職責繁瑣、資源零散。昔日堂口舊友,一人換兩帖,或升或遷,僅餘他一人,如殘葉逐流。他心中一緊,暗問:「莫非此生所修,不足護我一路登峰?」段師姊知訊,未多言,只送來一本無字書與一紙書籤,上書八字:「浮沉無常,心氣自定。」
懷德夜坐靜觀,翻無字書,見白頁如鏡,反映內心萬緒。心起念:「此非劫,乃試。」是夜,他寫下:「若位可奪我志,則志非真志;若事能轉我性,則性未成性。」翌日,他入新職,無怨無語。處理一案小如地圖標示,卻仍事事親校;支援一役微如辦公處所清潔環保,亦全力以赴。
他不求聲量、不言功過,只默記一念:「練掌者,不問場地,只觀風向;修行者,不求高臺,只問初心。」旁人私語:「昔日名士,今作庶務,真乃江湖沉浮難料。」懷德聽而不語,惟常笑自勉:「未曾沉,何來浮?無常非咒,乃常理也。」此即《浮沉無常掌》第一式:「觀浮識沉」。
第二式,名為「藏鋒蓄氣」。懷德將新職堂中瑣碎之務,一一分類歸整,逐步建立「無聲系統」:案雖小,亦標本編列、設效期查核;會雖短,亦留記綱領、建歷年回報。此舉使得一室之務、數案之流,皆有跡可尋、有法可守。主官初不知情,後查歷月資料,嘖嘖稱奇,始知此堂雖小,實為暗藏陣眼之地。
第三式,曰「乘時見機」。一日,府內突有要案需重整資料,眾堂苦尋無門,唯懷德數月所累之卷宗一應俱全、條理清晰。長官讚曰:「此人不言,實乃無聲掌陣之宗師。」是役過後,雖未高升,然其名再度於府中傳出。
有人問:「師兄,如何看待沉浮?」
懷德一笑,於白紙上寫下:「
- 沉非懲,浮非賞。無常者,乃大道也。
- 能浮而不喜,能沉而不悲,是為大修。
- 人若能於低處仍行高志,於暗中照亮他人,是為真掌也。」
段師姊見之,只道一句:「你已非過往之你。今所習,乃為未來之局而備。」
懷德拱手道:「今之所藏,不為今日之升,而為將來之需。位在何處,心在何方;我心未動,何懼浮沉?」
此後,凡遇人事異動、調任升遷,懷德皆處之泰然,未有波瀾。
後人評曰:「此人身在局外,卻常為局心;浮沉不繫其志,進退不損其氣。」此,便是他於人事流轉、世事無常中所自悟之術——名曰《浮沉無常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