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愛談順局,而不言敗局。然江湖真修者,當知順境可修功,逆境方驗法。若《鐵心靜定法》為心法之基,則《破局逆轉拳》便是破形之拳——拳不在力,乃在勢;擊非為勝,乃為轉。
懷德靜定數月,表面平靜,心中卻仍盤繞一局未解。彼時,府中某案突遭攔阻,原定策略因上層重整而中止,資源亦斷,各堂口人心浮動,議者眾,計者散,推者退。昔日與他同修之人,有者怨府無信、有者怒同袍卸責,有者悄然遠退。案似崩矣。然懷德觀之,非力盡之敗,實乃勢斷之殘。
他閉目靜觀,內視當初之局,終悟:非局錯,而是人錯——錯估上意之變、時勢之轉、人心之浮。原為善策,今成僵局,乃因己執於初勝,未察變形。他於是開拳一式,名曰《破局逆轉拳》。首招:「卸形觀勢」。此拳第一式,非動手,而是卸心。他將原本厚厚案冊,親自拆解為三頁:一為既成效益、二為未竟阻力、三為潛藏機會。面對中止之決,非據理力爭,而是退半步問:「若不行舊策,可否啟新機?」二式曰:「回拳借力」。他將原本所謂「核心策略」轉化為「模組構件」,將計畫目標改寫為開放式結構,邀請他堂口主管共同列名,重新梳理優先序與資源配置。此舉使原本退場者得以再入局,旁觀者願意附議。旁人問:「你不怕成果被分?」懷德答:「若局已散,誰得誰失?若勢再聚,則成者眾矣。」他深知,江湖之計非為個人留名,而為事成其功。故此拳之要,在於捨小而聚大。連橫合縱,破舊結新,務求一線生機於斷脈之中。
三式曰:「翻身破影」。此式為拳中殺招,不破形而破影。他選擇一處仍可落實之小型場域,轉為試辦,將原本計畫中「難以量化」之項目,以「易觀測、易修正、易共識」為三原則重構流程。實驗一月,成果明確,再度上報。原本的阻斷者,改以「本府策略調整」之名重新核列。眾人不知,此正懷德舊拳換式、逆轉之機。
有一日,他獨坐窗前,望見案牘之上滿是別人署名,心無波瀾,只有微笑。過往之功,不在名,亦不在權,而在其被執行、被延續。
段師姊聞訊,遠觀而不語。某日,忽於舊簿上留下數字:「九折三轉一正」。
懷德見之,沉思良久,於筆記中寫道:「
- 若一局九折,三轉不棄,則終可一正而成。
- 勝非因力推,而因識變;轉非因急應,而因先觀。
- 破局之術,在於不爭於舊,而借於新。
- 逆轉之拳,不為一擊翻盤,而為連環合勢。」
有人笑問他:「這一拳何時出招?」他卻答:「無需出拳,只需讓勢自行回流。」
他更補上一句:「真正的逆轉,不在翻盤,而在翻心。人心若轉,局自可活。」
後人聞此拳者,或問:「此拳有式可教否?」
懷德笑曰:「可教者,皆非此拳;可學者,需先破心中執念,再練變中之觀。」
此拳,非攻人之術,乃轉己之道。拳似無形,勢藏無聲,破舊之形,成新之局。正名為——《破局逆轉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