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因為稀缺性以及數千年的價值共識被稱為貴金屬之王,2025年黃金總市值來到 22 萬億美元,而比特幣因為總量固定只有2100萬顆,絕對的稀缺性使其被稱為「數位黃金」。本文將以黃金市值「平價」(Parity Price)比特幣,作為評估比特幣未來市值的一個參考基準。
以黃金市值「平價」(Parity Price)比特幣未來價值
「平價」(Parity Price)指兩種資產價值相等時的價格水準,廣泛應用於股票、商品等資產估值。以下使用黃金市值「平價」估算比特幣潛在價值。
根據2025年5月9日數據,黃金總市值約 22 兆美元(每盎司 $3310 美元),比特幣市值約 2 兆美元(每顆 $102,999 美元)

我們可以透過下圖的黃金需求結構,進一步分析黃金價值的組成:
- 金飾製造:516.5噸,佔比40%,主要消費需求,價格影響有限。
- 科技與工業:83.7噸,佔比6.5%。
- 投資需求:344噸,佔比26.5%,受國際局勢、美元或利率下降影響。
- 央行儲備:332.9噸,佔比25.7%,用於外匯儲備多元化。
- 其他(OTC等):20.3噸,佔比1.6%。

比特幣為數位資產,無法取代黃金的金飾與工業用途,僅能競爭黃金投資與儲備的功能。
因此,剔除金飾(516.5 噸)與工業(83.7 噸)需求後,黃金投資與儲備部分約 697.2 噸(佔比 53.7%),市值約 12 兆美元。
以12兆美元平價比特幣的市值,將從 2 兆美元增長至 12 兆美元,增長空間約 5 倍,此時一顆比特幣的價格會來到 60 萬美元。
「價值存儲」的媒介正處於一個實體轉數位版本的過程
然而,筆者認為比特幣的市值潛力不止於此。因為我們需要了解到比特幣相對黃金的「數位優勢」,這些優勢能讓比特幣市值有機會超過黃金。
- 絕對稀缺性:比特幣總量固定 2100 萬顆,每四年產量減半,無任何機構可增發比特幣。黃金隨科技進步開採量卻是可以增加的。
- 去中心化:比特幣存在區塊鏈上,網絡安全由全球礦機維護,無特定國家、機構或政治干預。比特幣私鑰確保個人完全掌控資產,隱私性高,無法被查封。
去中心化另一層涵義就是,沒有國家,就沒有增發及關稅,沒有政府,就沒有腐敗,沒有領導人,就沒有道德瑕疵,沒有公司機構,就沒有內部人士。
- 數位網絡優勢:比特幣支援24小時點對點交易,無需高昂保管成本或沒有攜帶問題。可透過閃電網絡實現低成本、快速支付,支援商品與服務交易,實現數位時代的「以物易物」。
實體黃金的保存成本高,攜帶不便,也有被他人奪走及政府沒收的風險。
- 真偽可驗證:比特幣交易透明,區塊鏈可驗證真偽。普通人要辨識真假黃金難度高。
過去實體黃金是「價值存儲」的首選,但現今社會正進入一個實體轉數位的時代,而比特幣對於黃金就是「實體」轉「數位」的科技創新。
任何物品從「實體轉為數位」之後採用率都會擴大數十倍、甚至百倍,想想 e-mail 取代實體郵件,網路電話取代有線電話,數位支付取代現金,這也是筆者認為比特幣的市值可以超越黃金的原因。

南非金融區塊鏈首位主席-Farzam Ehsani
使用比特幣冪律理論來預測市值何時趕上黃金
黃金平價法是一個對比特幣簡單粗略的估值方法,因為只給了價格,卻沒給出時間。至於比特幣的市值何時能趕上黃金,筆者會使用比特幣冪律理論(Bitcoin Power Law Theory)來估算,這理論是由Giovanni Santostasi提出,如下圖,他發現比特幣的價格、哈希率(計算力)和活躍地址數等指標,都遵循冪律形式(長期均值回歸紅線)。

所以根據比特幣的長期價格也會遵循著冪律移動的理論來看,在2031年比特幣的價格有機會來到100萬美元。

筆者認為比特幣冪律理論是由純數學方式提供我們一個比特幣的長期價格走勢的參考,而實際上比特幣的價格走勢還是要回歸到長期的供需關係,也就是觀察比特幣的於大眾、企業、金融機構、國家政府各方面的採用增長情況,這個部分筆者之後會再寫文章整理。
免責聲明:此為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比特幣並非適合任何人!請確保您知道其中的風險。筆者非金融顧問不會對金融交易提供任何建議與意見,且無須對投資損益負責,投資人應審慎考量各種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