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vs 台灣保險制度差異:背後真正的關鍵不在於生命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許多人在比較香港與台灣的保險產品時,常常會提到「生命表不同」,

但實際上,產品價格與回報的根本差異,並不是來自壽命長短或風險評估,

而是來自更深層的兩個關鍵:金融環境與投資限制。


▍01|台灣保險的限制來自於「投資上限」與「低利率環境」


在台灣,保險公司受到《保險法》與金管會的嚴格監管,

特別是在海外投資比例限制上,有明確的上限(目前約為45%-65%,視類別而定)。

這代表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上,無法完全自由地佈局全球市場。


同時,台灣長期處於低利率環境,導致:

保險公司無法提供高預定利率的商品

甚至連傳統儲蓄險的回報也逐年下修

長期來看產品設計空間緊縮、商品競爭力有限


換句話說,在這樣的制度與市場環境下,再好的設計理念,也受限於投資工具與資金配置自由度。

▍02|香港的金融彈性來自「國際地位」與「資本市場開放」


香港作為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根據《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2024年排名,香港位列全球第4),擁有:


✅ 自由資本流動機制

✅ 全球資產佈局能力

✅ 國際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總部設點

✅ 法律制度與財務透明度接軌國際


此外,香港保險公司:

投資全球資本市場,包括美國、歐洲、新興市場等

購買美元資產、海外債券、跨國地產等高報酬工具

引進更多創新型產品(如高端醫療險、國際壽險、海外信託結合型)


背靠中國的資金流入,也讓香港成為「吸收內地資金的跳板」,這雖然帶來政治與監管上的挑戰,但也成為外資與全球資本流入亞洲的重要管道。


▍03|台灣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客觀差異


根據《202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GFCI)》,香港穩居全球第4大國際金融中心,緊追倫敦與紐約之後,代表其在資本自由度、金融創新、國際資金流通性等面向,依然具有高度國際競爭力。而台灣則位於第28名左右,雖穩定發展,但在全球化資金調度與跨境金融架構上的彈性,相對有限。


這樣的結構性差異,也直接反映在保險產業的發展與投資操作上。

台灣保險公司受限於政府對「海外投資比例」的上限規範,資金運用受到較大限制,主要集中在亞洲市場或低風險債券;而香港則享有更大的投資彈性,保險公司可將資金配置於全球股債市、房地產、私募基金等高效率資產,打造更具回報力與靈活性的產品組合。


此外,香港作為國際資本流通的樞紐,擁有更多美元計價保單選擇,也因為接軌全球市場,能快速引入國際保險大廠的創新型商品。相比之下,台灣的美元保單選擇相對少、利率空間也受限於本地市場環境。


再者,從外資進駐情況來看,香港集聚了多家國際再保險公司、全球保險集團的亞太總部,是亞洲保險業的重要佈局基地;而台灣則以本地公司為主,外資保險機構進入較為謹慎,產品創新與競爭格局相對集中。


總結來說,這並非台灣落後,而是兩地扮演的角色與制度定位本就不同。


香港,是國際資產配置的橋樑;

台灣,則是本地保險的穩定市場。


了解這樣的宏觀金融定位,才能真正讀懂兩地保險產品背後的設計邏輯與差異核心。

▍04|所以,香港保險比台灣好嗎?


不一定全面更好,但就「資產增值」、「國際資產配置」、「外幣儲蓄」這些面向來說,香港確實擁有結構上的優勢。


而對於高資產客戶、追求外幣資產、希望進行海外信託或家族傳承規劃者而言:

✅ 香港的保險產品是更合適的工具選項之一。


▍制度決定產品,環境塑造優勢


當我們在談保險,不只是談保障與價格,而是談:

資金能否被有效運用、能否自由成長、能否長遠支撐未來的財務需求。

這些背後,來自的是制度與環境的深層結構差異。

也因此,一份香港保單,不只是保險產品,更是一種全球視野的財務選擇。

M.

M&P 傳承誌主筆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P傳承誌
1會員
59內容數
歡迎來到《MP 傳承誌》 這裡是由 M 主筆的內容計劃,我們記錄每一場關於保險、家族資產與傳承設計的真實對話。 在每一個規劃裡,我們相信:不只是數字,更是「心意與目的」的設計。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 ——— Generations by Design
M&P傳承誌的其他內容
2025/07/21
跟著一群人到香港參觀黃金期貨市場,卻意外在當地保險公司看到一半的人當場買保單。 這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台灣也有保險,還有人要特地來香港? 現在,我從台灣出發,立足於香港, 希望成為能帶領更多人走向國際資產配置的引路人。
2025/07/21
跟著一群人到香港參觀黃金期貨市場,卻意外在當地保險公司看到一半的人當場買保單。 這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台灣也有保險,還有人要特地來香港? 現在,我從台灣出發,立足於香港, 希望成為能帶領更多人走向國際資產配置的引路人。
2025/07/21
只要你有學習的決心、行動的勇氣,還有一點點「不服輸」的骨氣, 你就會看到, 真正的自信不是從別人嘴巴來的,是你自己一點一滴累出來的。
2025/07/21
只要你有學習的決心、行動的勇氣,還有一點點「不服輸」的骨氣, 你就會看到, 真正的自信不是從別人嘴巴來的,是你自己一點一滴累出來的。
2025/07/21
在這個現實世界裡,真正能靠自己翻身、累積財富的工作不多,但「業務」是一條真正打開機會的路。 透過業務歷練,你會學會: • 怎麼觀察人性 • 怎麼建立信任感 • 怎麼把解決方案說進別人心裡 這些能力,是任何產業都無法忽視的核心競爭力。 因為業務不只是賺錢,更是學會在市場裡「靠自己活下來」。
2025/07/21
在這個現實世界裡,真正能靠自己翻身、累積財富的工作不多,但「業務」是一條真正打開機會的路。 透過業務歷練,你會學會: • 怎麼觀察人性 • 怎麼建立信任感 • 怎麼把解決方案說進別人心裡 這些能力,是任何產業都無法忽視的核心競爭力。 因為業務不只是賺錢,更是學會在市場裡「靠自己活下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移居荷蘭後,台灣保險該如何調整?就成人及幼童保單兩個面向來剖析
Thumbnail
移居荷蘭後,台灣保險該如何調整?就成人及幼童保單兩個面向來剖析
Thumbnail
身為台灣人,想買保險 除了實支實付以外你更該了解的險種 『重大傷病』
Thumbnail
身為台灣人,想買保險 除了實支實付以外你更該了解的險種 『重大傷病』
Thumbnail
113年7月 保險業界大改革又新增一例 對於『損害填補原則』實施後的保單規劃究竟如何是好?
Thumbnail
113年7月 保險業界大改革又新增一例 對於『損害填補原則』實施後的保單規劃究竟如何是好?
Thumbnail
Q:台灣的保險公司會在保戶申請理賠的時候,故意拖時間慢慢來嗎?
Thumbnail
Q:台灣的保險公司會在保戶申請理賠的時候,故意拖時間慢慢來嗎?
Thumbnail
台灣人愛買保險,有人喜歡買保險來存錢,也有人喜歡買保險當投資,新聞就報導2021年我國保險滲透率達14.8%,是全球第三名。因此,許多人是把保險當作財產來看,在晚年時就希望保險先給子女,其中一個方法是就是變更要保人。但是,許多人忽略變更要保人有贈與稅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人愛買保險,有人喜歡買保險來存錢,也有人喜歡買保險當投資,新聞就報導2021年我國保險滲透率達14.8%,是全球第三名。因此,許多人是把保險當作財產來看,在晚年時就希望保險先給子女,其中一個方法是就是變更要保人。但是,許多人忽略變更要保人有贈與稅的問題。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在金融市場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轉向了境外保險,但是!為什麼金管會三度示警不要買呢?境外保單在我國是合法的嗎?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在金融市場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轉向了境外保險,但是!為什麼金管會三度示警不要買呢?境外保單在我國是合法的嗎?
Thumbnail
有聽過境外保單或分紅保單的,輸入Y,沒聽過的輸入N 境外的分紅保單,是儲蓄險的一種 型態:每年繳多少錢,總共繳多少錢,第幾年開始,每年可領回多少元 境外分紅保單賣點:存錢、利率比台灣儲蓄險好,可以傳承給下一代 境外保單的優點: 因資金運用方式與限制不同、生命表的回合採用不同,所以利率比台灣
Thumbnail
有聽過境外保單或分紅保單的,輸入Y,沒聽過的輸入N 境外的分紅保單,是儲蓄險的一種 型態:每年繳多少錢,總共繳多少錢,第幾年開始,每年可領回多少元 境外分紅保單賣點:存錢、利率比台灣儲蓄險好,可以傳承給下一代 境外保單的優點: 因資金運用方式與限制不同、生命表的回合採用不同,所以利率比台灣
Thumbnail
🚦 在繁忙的街頭,每一筆交易、每一份契約,都在編織著商業世界的網絡。 在這張網絡中,買賣交易的標的五花八門,除了特定的物品之外,無形、虛擬的「債權」也是可以成為買賣的標的。 然而,當我們將視野從台灣延伸至日本,會發現制度卻有著微妙的差異,有什麼需要留意的地方?且讓糰子娓娓道來。
Thumbnail
🚦 在繁忙的街頭,每一筆交易、每一份契約,都在編織著商業世界的網絡。 在這張網絡中,買賣交易的標的五花八門,除了特定的物品之外,無形、虛擬的「債權」也是可以成為買賣的標的。 然而,當我們將視野從台灣延伸至日本,會發現制度卻有著微妙的差異,有什麼需要留意的地方?且讓糰子娓娓道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