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電線電纜(太電),這個曾經代表台灣工業榮耀的名字,如今卻承載著沉痛的過去。1990年代末,因前董事長孫道存及其高層管理的掏空案件,太電在證券市場上的光環被撕裂,2004年公司被迫下市,股票成為無價的過往。這一事件對數十萬股東而言,猶如晴天霹靂,不僅損失了財富,也摧毀了信任。
隨著市場沉寂,現任董事長苑竣唐肩負起復甦這家老牌企業的重任。自1995年加入公司以來,他深諳太電的營運內情,並於2004年掏空案爆發後,以副董事長身份積極參與公司重整,為接下來的挑戰做了充分準備。
穩健領導,逐步重建
苑竣唐並非一位從外部空降的管理者,他是從內部成長起來的關鍵人物。在他接任董事長後,他制定了一個清晰而有力的重建藍圖:
- 解決債務,重建信譽: 通過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長期談判,苑竣唐成功償還近80億元的債務,並與金融機構簽訂了80億元的聯貸合約,為公司的未來發展鋪平道路。
- 強化治理,穩固經營權: 2021年2月,太電經歷了一場股東會議的經營權爭奪,苑竣唐最終掌控了7席董事席次,獲得了股東的全面支持,為後續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 專注本業,提升競爭力: 隨著財務狀況穩定,苑竣唐將重心放回本業,積極研發高附加價值的電纜產品,包括5G通信應用的高頻電纜及智能電網所需的高壓電力電纜等,成功開拓國際市場,提升了公司的獲利能力。
挑戰重重,重新上市之路艱辛
儘管太電的運營逐漸回升,但重新上市的路卻困難重重。這條路面臨四大挑戰:
- 嚴格的審查標準: 太電過去的掏空歷史使其面臨極為嚴苛的審查,必須證明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和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才能說服監管機構和市場。
- 龐大的未決訴訟: 太電目前面臨高達74億元的投資人集體訴訟,這一訴訟尚未定讞,為公司財務帶來不確定性,且會影響到上市的進程。
- 海外資產的追回: 過去的掏空行為使太電的資產遍布海外,這些資產的追回充滿法律與時間的困難,且可能受到外部法律障礙的制約。
- 市場競爭與投資人信心: 雖然太電已經取得一定的營運成效,但市場的競爭激烈,新一代的投資人是否願意賦予其合理估值,仍是未知數。
結語:再度上市的未來,時間與實績是關鍵
總體來說,太電是否能夠重新上市,仍然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問題。苑竣唐及其管理團隊在帶領公司從危機中復甦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面對未解的法律糾紛、財務不確定性以及市場競爭等挑戰,未來的道路依舊崎嶇。最終,時間、實績以及司法判決,將決定太電能否再次踏上資本市場的舞台。
太電股價-IPO贏家
太電董事長苑竣唐:浴火重生之路:太電重新上市的挑戰與苑竣唐的未竟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