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對一個人又愛又恨,感覺自己像個精神分裂的NPC?其實,你只是中了「是惑也」的Debuff!解鎖宋代大師陳祥道對《論語》的深度註解,學習「主忠信、徙義」的內功心法,拿回你的情緒主導權。
【第一階段:本回任務簡報】
你是否遇過這樣的人?
前一秒,他把你捧上天,說你是他生命中最耀眼的星辰,讓你感覺自己擁有全世界;下一秒,卻因為一件小事,他把你貶入塵埃,讓你懷疑自己是不是一無是處的垃圾。更可怕的是,這個人,可能就是你自己。
你盯著聊天記錄,上一分鐘還在跟朋友掏心掏肺,這一分鐘卻因為對方一句無心的話,在心裡默默拉黑了他八百遍。你對著鏡子,前一晚還為自己的進步感到意氣風發,隔天早上醒來,卻又被莫名的焦慮與自我懷疑吞噬。這種忽冷忽熱、非黑即白的極端情緒,就是我們今天要面對的遊戲Bug——「情緒的劇烈擺盪」。
歡迎來到本回的修煉任務:「崇德.辨惑」。我們的目標,就是學習如何在這場情緒的雲霄飛車中,找到駕駛座,穩住方向盤,不再被動地尖叫,而是成為自己心靈賽道的真正主宰。
【第二階段:遠古卷軸解鎖】
在我們開始攻略之前,讓我們先恭敬地打開這份塵封近千年的智慧卷軸。這份攻略,由宋代哲學大師陳祥道親自註解,為我們揭示孔子思想中最精妙的人性洞察。它不僅僅是文字,而是一組能夠重寫我們內心程式碼的古老符文。
📖 原典出處 📖
《論語》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祇以異。
宋.陳祥道《論語全解》德由中出,惑自外來。由中出者,不可不高,故崇之;自外來者,不可不眀,故辨之。易曰:「忠信所以進德,敬義立而德不孤。」此主忠信、徙義、崇德者也。禮曰:「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此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惑也。子張持嘐嘐之志,而其行不掩,則不足於忠信;抱堂堂之容,難與爲仁,則不足於徙義。愛之過辟,則欲其生,惡之過辟,則欲其死。則誠不以富於己,適足以異於人也。故曰:「誠不以富,亦祇以異。」樊遲問崇德、辨惑則同,而孔子告之不同者,蓋好利者務得而多怨,務得則不能先事,多怨則不能無怨。以先事後得爲崇德,以一朝之忿爲怨,此所以告樊遲也。告子張曰:「是崇德也,是辨惑也。」告樊遲曰:「非崇德與?非辨惑與?」蓋樊遲之賢不及子張,子張常以孔子之言爲是,故告之以是;樊遲疑孔子之言爲非,故告之以非與?觀樊遲之問及於修慝,子張常問善人之道,是子張可進於善,樊遲未離乎慝也。孔子曰:「言人之惡,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惡,無攻人之惡。」樊遲問修慝,孔子告之以此者,欲其不舍己之田而芸人之田者也。昔衛有蘧伯玉人者,直己而不直人,蓋如此也已。
【第三階段:逐句白話詳解】
看不懂?沒關係。所有的高階攻略,都需要先進行「本地化翻譯」。接下來,我將為你逐字逐句,將這些古老的符文,翻譯成我們這個時代的語言。
原文:「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祇以異。」
白話:「孔子的學生子張,跑來問老師:『老師,我要怎麼才能提升自己的內在品德,又該怎麼分辨那些讓我心煩意亂的困惑呢?』孔子回答說:『堅守內心的「忠」與「信」這兩個核心原則,並且時時刻刻讓自己的行為朝著「義」(做對的事)去靠攏,這就是提升品德(崇德)的方法。至於什麼是困惑呢?就是當你對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情感出現極端擺盪,喜歡他的時候,就希望他能永遠活著;可一旦討厭他,又恨不得他立刻消失。』一會兒希望他生,一會兒又希望他死,這種狀態,就是心智被蒙蔽的「困惑」(惑)。這樣做,說實話,並不能真正豐富你的內心世界(誠不以富),反而只會讓你顯得跟一般人一樣,情緒化且行為怪異而已(亦祇以異)。」
原文:「德由中出,惑自外來。由中出者,不可不高,故崇之;自外來者,不可不眀,故辨之。」
白話:「品德(德)是從你內心自主生長出來的力量,而困惑(惑)則是受到外部世界的人事物影響而產生的干擾。從內心生長的力量,我們必須不斷地去提升它、培養它,所以稱之為「崇」;從外部來的干擾,我們必須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稱之為「辨」。」
原文:「易曰:『忠信所以進德,敬義立而德不孤。』此主忠信、徙義、崇德者也。」
白話:「《易經》裡說:『忠誠與信實,是增進品德的基礎;內心存著敬畏,行為遵循正義,那麼你的品德就不會孤單無助。』這就是我剛剛說的『主忠信,徙義,崇德也』背後的深意。」
原文:「禮曰:『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此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惑也。」
白話:「《禮記》也說:『當你的內心被憤怒或怨恨等負面情緒佔據時,你的判斷和行為就會失準;同樣地,當你被過度的喜愛或快樂沖昏頭時,你的判斷和行為也會偏離正軌。』這就完美解釋了為什麼『喜歡時要他生,討厭時要他死』是一種心智被蒙蔽的『困惑』狀態。」
原文:「子張持嘐嘐之志,而其行不掩,則不足於忠信;抱堂堂之容,難與爲仁,則不足於徙義。愛之過辟,則欲其生,惡之過辟,則欲其死。則誠不以富於己,適足以異於人也。故曰:『誠不以富,亦祇以異。』」
白話:「學生子張這個人,志向遠大,喜歡高談闊論(持嘐嘐之志),而且為人鋒芒畢露,不懂得收斂(其行不掩),這就說明他在『忠信』這塊的內心修煉還不夠深厚。他外表看起來儀態莊重,很有氣勢(抱堂堂之容),但這種強勢的姿態,反而讓人覺得難以親近,不容易實踐真正的『仁』,這就說明他在『徙義』這塊的行動力還不到位。當這樣的人去喜歡一個人時,容易愛得太過頭、太偏激(愛之過辟),就恨不得對方長命百歲;而當他討厭一個人時,也容易恨得太極端(惡之過辟),就巴不得對方馬上消失。這樣做,真的沒辦法讓他的內在生命變得更豐盛,只會讓他在人群中顯得特別奇怪、行為和常人不一樣而已。所以孔子才會說:『誠不以富,亦祇以異。』」
原文:「樊遲問崇德、辨惑則同,而孔子告之不同者,蓋好利者務得而多怨,務得則不能先事,多怨則不能無怨。以先事後得爲崇德,以一朝之忿爲怨,此所以告樊遲也。」
白話:「另一位學生樊遲,也問了完全一樣的『崇德、辨惑』問題,但孔子的回答卻完全不同。為什麼呢?(陳祥道分析)大概是因為樊遲這個人比較看重實際利益(好利),一個追求利益的人,就必定渴望「得到」,也因此容易產生「怨恨」。一心只想著「得到」,做事時就很難把事情本身放在第一位(不能先事);常常「怨恨」,心裡就很難真正擺脫怨氣(不能無怨)。所以孔子告訴樊遲,把事情做好放在前,把個人收穫放在後,這就是『崇德』;不要為了一時的怒氣就去怨恨別人,這就是『辨惑』。」
原文:「告子張曰:『是崇德也,是辨惑也。』告樊遲曰:『非崇德與?非辨惑與?』蓋樊遲之賢不及子張,子張常以孔子之言爲是,故告之以是;樊遲疑孔子之言爲非,故告之以非與?」
白話:「孔子回答子張時,用的是肯定句:『這,就是崇德;那,就是辨惑。』而回答樊遲時,用的卻是反問句:『這樣做,難道不就是崇德嗎?那樣想,難道不就是辨惑嗎?』這又是為什麼呢?大概是因為樊遲的資質和悟性不如子張。子張呢,通常對老師的話深信不疑,認為老師說的肯定是對的,所以孔子直接給他標準答案。而樊遲呢,可能心裡會嘀咕,懷疑老師說的是不是真的有用,所以孔子就用反問的語氣來引導他自己去思考和確認。」
原文:「觀樊遲之問及於修慝,子張常問善人之道,是子張可進於善,樊遲未離乎慝也。孔子曰:『言人之惡,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惡,無攻人之惡。』」
白話:「從他們提問的內容就可以看出差距:樊遲問的是如何『修正自己內心的邪念』(修慝),而子張問的通常是如何成為『善人』的境界(善人之道)。這說明,子張已經在朝著更高階的「善」在邁進了,而樊遲還停留在如何擺脫內心陰暗面的初階水平。所以孔子另外還教導說:『議論別人的壞處,並不能證明自己有多好;揭發別人的過錯,並不能代表自己有多正直。因此,一個真正的覺醒玩家(君子),應該專注於修正自己的缺點,而不是整天去攻擊別人的缺點。』」
原文:「樊遲問修慝,孔子告之以此者,欲其不舍己之田而芸人之田者也。昔衛有蘧伯玉人者,直己而不直人,蓋如此也已。」
白話:「孔子之所以用上面那段話來回答樊遲如何『修慝』,就是希望他不要荒廢了自家的田地,卻跑去幫別人家的田除草啊!過去衛國有個叫蘧伯玉的賢人,他一生的修行準則就是:只管要求自己正直,從不苛求別人正直。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第四階段:卷軸符文解碼】
翻譯完畢,讓我們開始真正的解碼。這份千年卷軸裡,隱藏著兩組核心符文,一旦解鎖,你將獲得直面「崇德.辨惑」這個人生課題的強大力量。
第一組符文解碼:德由中出,惑自外來
這是整篇攻略的「世界觀設定」。
「德由中出」:德,是你內在作業系統 (OS) 的版本號。 它是你的核心價值觀、你的原則、你的品性。這個系統是你自己寫的,可以不斷升級優化。當你「主忠信」(忠於內核,信守承諾),你的系統就穩定;當你「徙義」(行為的App都朝著「正義」的方向安裝),你的系統性能就強大。「崇德」,就是不斷給自己的內在OS打補丁、做升級,讓它越來越強大、穩定。 這是一個「向內求」的過程。
「惑自外來」:惑,是外部世界傳來的病毒和垃圾郵件。 它是別人的評價、社會的期待、突發的事件、人際的糾葛。這些東西無時無刻不在試圖駭入你的系統,讓你當機、過熱、亂碼。當你「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你就中毒了。你的CPU(心智)被外部訊號佔滿,瘋狂地在「愛」和「恨」兩個極端指令之間來回切換,導致系統癱瘓。「辨惑」,就是給你的心靈安裝一個頂級防火牆和防毒軟體,學會辨識、隔離、清除這些外部病毒。 這是一個「向外防」的過程。
你看,孔子的世界觀多麼清晰:升級自己 (崇德),抵禦外擾 (辨惑)。 你的所有人生問題,都可以歸結為這兩件事沒做好。
第二組符文解碼:君子攻其惡,無攻人之惡
這句話,是孔子開給所有玩家的「終極解藥」,尤其是那些感覺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對的玩家。
我們來玩個小遊戲:回想一下,你最近一次感到憤怒、嫉妒或沮喪,是因為什麼?
是不是因為「某個人做了某件事,讓你不爽」?
是不是覺得「憑什麼他可以,我不可以」?
是不是在心裡瘋狂吐槽:「這個人三觀不正!」「那個制度真是腦殘!」
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我們就在「攻人之惡」,我們把自己的能量和算力,全部用來掃描、分析、攻擊「別人」這個外部伺服器的漏洞。我們變成了一個「人肉漏洞掃描器」,忙著去給別人家的田除草(芸人之田)。
結果呢?
- 自家田地荒蕪:你自己的問題(熬夜、拖延、不學習)一點都沒解決。
- 能量大量耗損:你氣得半死,對方可能毫髮無傷,甚至根本不知道。
- 無法升級:你的經驗值,沒有加在「自己」這個角色上。
而「攻其惡」呢?這是完全不同的遊戲玩法。它要求你把所有的鏡頭都對準自己。
- 「他這句話讓我這麼生氣,是觸動了我內心哪個未被療癒的傷口?」
- 「我如此嫉妒他的成就,是否因為我對自己的停滯不前感到焦慮?」
- 「我不滿這個規則,除了抱怨,我能做些什麼來適應它,或者在我的許可權範圍內改變它?」
「攻其惡」,就是把所有外部事件,都當成一次「自我體檢」的機會。把攻擊外部的炮火,轉化為雕刻內在的刀筆。這就是孔子給樊遲,也是給我們所有人的最強攻略:停止當一個外部世界的評論員,開始做自己內心世界的工程師。
【第五階段:本回關卡BOSS分析】
現在,讓我們來直面這個讓我們崇德辨惑失敗的關卡大BOSS。
BOSS登場:情緒巨獸.雙面人
這個BOSS沒有固定的形體。有時候,它潛伏在你最親密的伴侶、朋友、家人甚至老闆身上;更多時候,它就棲息在你自己的身體裡。它的外形,一面是光芒萬丈的天使,讓你如沐春風;另一面卻是猙獰可怖的惡魔,讓你如墜冰窟。它的眼神,一會兒是「愛之欲其生」的溫柔,一會兒是「惡之欲其死」的怨毒。
BOSS的攻擊模式 (我們的共同掙扎)
這個BOSS的核心攻擊模式,叫做「極端化感染」。
當我們被它感染時,我們的世界就失去了灰色地帶。一個人,一件事,要嘛是100%的好,要嘛是100%的壞。朋友今天約會遲到,他就是「毫無時間觀念的自私鬼」;伴侶昨天忘了紀念日,她就是「根本不愛我了」。我們自己,今天搞砸一個專案,就是「我真是個一無是處的廢物」;明天拿到一個讚美,又覺得「我簡直是個天才」。
這種感染,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變成一個個搖搖欲墜的積木塔,隨時可能因為一絲情緒的震動而崩塌。更可怕的是,它會讓我們的「自我認知」也極度不穩,讓我們在自大與自卑的兩極之間反覆橫跳,這就是最可怕的情緒內耗。
我的戰鬥日誌 (我的脆弱時刻)
坦白說,這隻BOSS,我打了很久。
幾年前,我曾和一位我極為敬佩的前輩共事。我把他當作人生的導師,幾乎是「愛之欲其生」的程度。我學習他的談吐、模仿他的決策風格,把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奉為圭臬。我覺得他就是完美的化身,是引領我前進的燈塔。
直到有一次,在一個重要的項目中,因為一個我認為無關緊要的細節,他用非常嚴厲、甚至可以說是羞辱性的言詞公開批評了我。那一瞬間,我感覺天塌了。那個「完美導師」的形象瞬間碎裂。
我的內心開始上演「惡之欲其死」的戲碼。我開始瘋狂地回憶他過去所有的「黑料」:他曾經忽略過誰的建議、他哪個決策其實是錯的、他私下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缺點……我從一個極端的崇拜者,光速變成了一個極端的批判者。
那段時間,我陷入了巨大的情緒內耗中。上班像上墳,看見他就覺得噁心,但靜下心來,又會想起他曾經對我的好。我的內心被撕裂,一方面無法原諒他,一方面又無法真正否定他。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惑也」。我像被雷擊中一樣。我才明白,我根本不是在看「他」,我只是在看我自己投射在他身上的「完美期待」和「被背叛的幻滅」。那個「天使」和「惡魔」,都是我自己捏造出來的。我中毒了,中了「是惑也」這個千年之毒。 而解藥,就是孔子接下來說的:「主忠信,徙義」。
【第六階段:覺醒玩家攻略手冊】
好了,覺醒玩家。我們已經分析了BOSS,解碼了卷軸,現在,是時候領取你的專屬通關攻略了。這套攻略,能幫助你斬殺「情緒巨獸」,徹底擺脫情緒內耗。
心法總綱:建立你的「內心錨點」
我們之所以會被外部的風浪(惑)吹得東倒西歪,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沒有放下自己的「錨」。這個錨,就是孔子說的「忠」和「信」。
「忠」,是對你內心的核心價值觀絕對誠實。
「信」,是讓你的言行與這個核心價值觀保持一致。
當你有了這個錨,無論外界是風和日麗(愛之欲其生),還是狂風暴雨(惡之欲其死),你的船(心)都不會被吹走。你不再依賴別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你有了自己的精神龍骨。
第一式:內核校準 (主忠信)
這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式。你需要為自己的人生,定義那個「忠」的核心。
- 獨處與提問:找一個絕對安靜的時間,拿出一張紙或打開一個空白文檔。問自己幾個問題:
- 「去掉我的工作、財產、社會關係後,我是誰?」
- 「什麼樣的價值觀,是我就算窮困潦倒、眾叛親離也絕不背棄的?」(例如:誠實、善良、求知、勇敢……)
- 「我希望在我的人生遊戲結束時,墓碑上刻下什麼樣的「玩家評語」?」
- 寫下你的「人生憲法」:從上面的回答中,提煉出3-5個核心關鍵詞。這就是你的「忠」。把它寫下來,貼在你看得到的地方。這不是雞湯,這是你和自己簽訂的、最神聖的契約。例如,你的憲法可能是:「誠實面對自己,溫柔對待他人,勇敢探索未知」。
- 每日復盤:每天睡前回顧一下,我今天的言行,是否背叛了我的「憲法」?這就是「信」的練習。如果做到了,給自己點讚;如果違背了,思考明天如何修正。
現代實例:想像一位產品經理,他的「忠」是「永遠創造為用戶解決實際問題的產品」。當老闆為了短期KPI,要求他上一個誘導用戶點擊、但毫無價值的「垃圾功能」時,他的內心就會產生警報。他可以選擇背叛「忠」(為了飯碗),也可以選擇踐行「信」——用數據和邏輯去說服老闆,尋找一個既符合KPI、又不違背核心價值觀的替代方案。即使最後失敗了,他也守住了自己的「內心錨點」,不會陷入「我到底是個好 PM 還是壞 PM」的情緒內耗。
第二式:行為重定向 (徙義)
光有內核還不夠,你所有的行為(App)都必須朝著這個內核(OS)對齊。這就是「徙義」——讓行為靠近「義」。這裡的「義」,可以理解為「做正確且合適的事」。
- 設定「義」的導航:當你面臨一個選擇時,不要問「我想做什麼?」(慾望),也不要問「別人希望我做什麼?」(期待),而是問自己:「基於我的『人生憲法』,此刻做什麼才是對的(義)?」
- 小步快跑,持續迭代:徙義,不是讓你一步登天成為聖人。「徙」這個字,本身就有「移動、遷移」的意思。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今天比昨天,在「做對的事」上,進步一點點就好。比如,昨天你背後說了同事壞話,違背了你「溫柔待人」的憲法。今天,當同樣的衝動出現時,你選擇了深呼吸,閉嘴。這就是一次成功的「徙義」。
- 建立正向回饋:每完成一次「徙義」,都要給自己一個正向激勵。可以是一杯喜歡的咖啡,或者只是在心裡對自己說:「幹得漂亮!你又一次守護了你的小宇宙!」
現代實例:一個被朋友借錢不還的人。他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惡之欲其死」,想衝過去跟他大吵一架,甚至在社群媒體上曝光他。但如果他的「人生憲法」裡有「理性解決問題」,那麼「徙義」的行為就不是去發洩情緒。而是:
a. 釐清事實:對方是真的惡意不還,還是遇到了困難?
b. 選擇合適工具:是先私下好好溝通一次,還是直接走法律途徑?
c. 設立底線:無論結果如何,我要從這件事中學到什麼?(例如:未來借貸的原則)。
這個過程,就是把原始的憤怒能量,重定向到「做對的事」上來,避免了無謂的情緒內耗和關係的徹底破裂。
第三式:專注自家田 (攻其惡,無攻人之惡)
這是斬斷人際關係內耗的終極大招。你要把90%的注意力,從「別人」的身上,收回到「自己」的身上。
- 建立「課題分離」濾鏡:這是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但與孔子的思想驚人地一致。每當一件讓你困擾的事發生,先問自己:「這是誰的課題?」別人要怎麼評價你,是他的課題。你要不要接受他的評價,是你的課題。朋友要不要改掉遲到的毛病,是他的課題。你要不要繼續跟一個不尊重你時間的人做朋友,是你的課題。你只需要耕好自己的田,不要總想著去別人田裡除草。
- 開啟「自我掃描」模式:當你對某個人產生強烈負面情緒(嫉妒、憤怒、鄙視)時,恭喜你,你發現了一個Bug——在你自己的系統裡。把它當成一次免費的「系統日誌」。
- 「我這麼看不慣他『愛現』,是不是因為我內心渴望被看見,卻又不敢?」
- 「我對他的『懶惰』如此憤怒,是不是因為我自己也在『勤奮』和『休息』之間找不到平衡?」 把對外的指責,變成向內的提問。這就是「攻其惡」。
- 練習「建設性表達」:如果你真的認為對方的行為影響到了你,需要溝通。請放棄「你怎麼又……」的指責句式,改用「我感覺……」的感受句式。
- 不要說:「你這個報告寫得太爛了!」(攻人之惡)
- 要說:「我看這個報告時,感覺有些地方的邏輯我不太理解,我有點困惑,我們可以一起看看嗎?」(攻其惡,解決「我的困惑」這個惡) 這種溝通方式,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情緒內耗。
【第七階段:關卡結算,你獲得了……】
恭喜你!覺醒玩家!經過這一番艱苦的修煉,你成功擊敗了「情緒巨獸.雙面人」,並通關了「崇德.辨惑」這個千年副本。
戰鬥結束,讓我們清點你的戰利品:
- 【思想升級包:內外分離的世界觀】
你已成功安裝「德由中出,惑自外來」的核心思想。你明白了,你的內在成長與外部世界的干擾是兩回事。你的能量,應該主要用於內部升級,而非對外防禦。 - 【技能晶石:內心錨點】
你已掌握「主忠信」的核心技能。你學會了如何定義自己的「人生憲法」,為自己混亂的心海,放下穩固的錨。 - 【被動天賦:行為重定向】
你解鎖了「徙義」這個強大的被動天賦。你的行為模式將自動開始朝著「做對的事」校準,大大減少因衝動而造成的傷害和悔恨。 - 【終極神裝:自家田的鋤頭】
你獲得了傳說級裝備——「攻其惡」的鋤頭。從此,你將停止浪費精力去評價和修正別人的世界,轉而專注於耕耘自己這片最寶貴的土地。
你,不再是那個被情緒浪潮隨意拍打的非玩家角色(NPC),你成為了自己心海的掌舵人。
【第八階段:營火旁的夜話】
呼……今天的修煉強度很高,讓我們在營火旁坐下來,好好喘口氣。
火光映在每個人的臉上,溫暖而真實。我想問一個問題,你可以選擇在心裡回答,也可以在下方的留言區,與我們這些一同修煉的夥伴們分享。
「回想過去,哪一件讓你『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人或事,在今天看來,其實只是你內心『惑』的一場投影?」
分享出來,不是為了批判過去的自己,而是為了溫柔地擁抱那個曾經在困惑中掙扎的你,並為他(她)乾杯。
別擔心,無論你的故事是什麼,在這裡,都不會被評判。
因為,我們的營火會一直在這裡,為每一個在黑夜中探索的「覺醒玩家」,提供一處可以分享脆弱、汲取力量的棲息地。
好好休息,下一次的修煉,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