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內耗

含有「情緒內耗」共 3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前陣子,在Threads上看到一段話,我覺得很有共鳴,那就是:「內耗,就是把自己關在封閉的房間裡,自己跟情緒打架」。 我就是MBTI 16 型人格中的NF型人,俗稱「內耗型人格」,以前的我,經常在腦內劇場中跟自己的情緒互毆。 焦慮、悲傷、悔恨充塞腦中,我也有過「果然,我還是不行的」這樣的
Thumbnail
喵喵-avatar-img
7 小時前
最先要擺脫的就是原生家庭!
從容面對內心矛盾與掙扎,學習與自己進行艱難對話,化解內耗,找回內在力量。
Thumbnail
連放空都會內疚的你,還想逃去哪? 你以為你只是壓力大,其實你只是太習慣焦慮了。 現代人的日常,早就默默換掉了背景音樂,現在播放的,是「焦慮白噪音」——沒有特別強烈,卻一直存在,連你自己都忘了它在響。 你試著安排休息、出門散步、假裝放空,但只要手機一響、郵件一跳出、別人打卡「今天進修完成
你是敏感的人嗎? 你也曾經感受過情緒糾結的感覺嗎? 我,很常,很常在腦中吵架。 那個感覺再深刻不過了。
當你走進一段關係,是否總能敏銳察覺氣氛的變化? 高敏感者對八卦、人際暗流的感知力,是天賦還是詛咒? 從心理學、能量觀點解析高敏者的內在運作,帶你理解這份超能力背後的真相與自處之道。
Thumbnail
「進茶水間時突然的安靜,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明明沒做錯什麼,卻無法融入——這不是討厭,是還沒機會被理解就被貼了標籤。 在職場裡,保持中立,不代表沒態度,而是一種策略性的清醒。
Thumbnail
「我不介意被人討厭,渴望被人喜歡才是弱點。而我沒有這種弱點。」—— 馬斯克 很多人以為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是成熟與成功的象徵。但這句「我不介意被討厭」的背後,可能藏著深層的渴望與自我保護。本文透過一位職場女性的故事提醒:與其一直說「我不需要」,不如誠實問自己「我想要什麼」?
Thumbnail
src
src
src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5/03
朝夕相處應該是愛侶最期盼的事了 可朝夕相處會不經意的將本性流露出來 這是聞名的“成田離婚”的最主要起源 談戀愛時總是盡顯優點美好的一面 而幾天24小時的相處就暴露了生活習慣和癖好 擠牙膏和對方相反方向就能引發爭議 原來她也會放屁 味道還重 原來他會打呼磨牙 再來是出遊時發現她竟然要花兩個小時換衣服和打扮 而他竟然不是天天洗澡還摳鼻孔……所以不能接受的情況下就會在假期結束時 飛機降落成田機場就直奔市公所離婚。 筆記摘錄: 談戀愛是和一個有優點的人談情說愛 而結婚是和一個有缺點的人在過日子 From Note: https://goo.gl/ScG4Hc
人生自由實驗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4
彼得潘 謝謝分享這麼有畫面的小故事,很有趣很令人值得深思
當你太想做對的事,卻越來越不快樂,也許該換個視角了── 總是在意對不對?每次做事都想做到最好,但越用力越焦慮。其實你沒錯,只是「太想做對」,反而讓自己越來越卡。這篇文陪你慢慢放下對錯的焦慮,看見:有時不是你錯了,而是你還沒習慣多一點彈性、少一點評價的眼光。
Thumbnail
負向思考常常悄悄住進我們心裡,讓我們放大挫折、縮小成功。 這就是「負向內化」:把一次失誤當成自我定義,卻不肯接住正向經驗。 反內化不是假裝沒事,而是勇敢承認沒做好,也接納自己正在學習。 透過自我對話、正面回饋與小小肯定,我們能一點一點重建自我信任。 不是要你完美,而是練習相信:你其實已經在變好。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