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人在德國,需要將歐元匯回台灣,Revolut 是目前最受歡迎的數位帳戶之一。不只註冊簡單、不需 Anmeldung(報到地址),還整合了外幣帳戶、投資功能與國際轉帳,讓它在旅居族與遠端工作者之間快速竄紅。
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了解 Revolut 的核心功能與開戶流程,並進一步分享我實際用 Revolut 將歐元匯回台灣玉山銀行的經驗,與傳統銀行(如 Commerzbank)在手續費、中轉銀行扣款、總費用上的差異。整理出一套「什麼情境適合用 Revolut」的清晰邏輯,希望幫助你找到最省錢、最穩定的匯款方式!
常見德國網銀比較:Wise / Revolut / N26

基於我個人和新加坡與德國同事聊天的經驗,前者使用 Wise 的比例較高,主要是跨國轉帳以及無手續費的幣值轉換實在很方便。我個人也以 Wise 作為主要轉帳給新加坡同事的帳戶。而 Revolut 則是在以歐元為主要貨幣的歐洲更為盛行,幾乎所有德國同事都有 Revolut 帳戶。
德國帳戶申請建議
網銀的選擇上,如果您像我一樣想在入境德國前就開設好海外戶頭,我強烈推薦 Revolut。2025年起 Revolut 可以直接申請德國帳戶,與德國本地銀行進行交易時,會被當作境內轉帳,不需要額外的手續費。再加上 Revolut 在德國的普及度相較 Wise 更高,使用上更為方便。
N26 的限制與考量
由於我已經申請在台灣開好 Revolut,所以沒有申請辦 N26。N26 麻煩的點是要先完成德國地址註冊後才能開立帳戶,而有些短期住宿不提供地址註冊,再加上地址註冊的系統很慢,有時候比搶演唱會一樣難搶,前往可能會拖延很久才能夠開設德國戶頭。
Revolut 使用經驗分享
- 在台灣就可以申辦
- 不用德國地址註冊文件即可開戶
- 可以直接在台灣收到 Debit card,完成綁定 Apple Pay 就可以在德國當地直接刷
- 可申請德國在地帳戶(2025 起)
- IBAN 開頭為 DE,可以直接作為薪轉用戶
- 可以設定為自動繳費扣款帳戶(某些德國服務強迫要德國戶頭)
- 與德國傳統銀行互轉免手續費,我主要使用實體銀行 Commerzbank 作為薪轉戶,而 Revolut 僅會放一小部分的錢作為朋友/同事間轉帳使用
- 操作簡單
- 轉帳介面很直觀,加入聯絡人並帳後,可以直接在與該聯絡人的 message box 中找到轉帳紀錄
- 可以直接丟給聯絡人轉帳邀請,例如和朋友聚餐需要分錢,可以直接丟轉帳邀請,朋友點擊便完成轉帳
- 可以直接作為證卷戶 (但要注意證卷所得稅)
- 可以直接購買歐股 & 美股
- 支援加密貨幣,如 BTC & ETH
- 24 / 7 線上客服
- 雖然 app 中客服 chat box 不是很好找,但是每次有問題都能即時回應,滿加分的
外幣匯入費比較: Revolut / Commerzbank
由於我的工作收入幣別為歐元,有時候會需要匯回台灣支付貸款或是家人使用,所以需要進行外幣匯入。以下是我研究網銀以及實體銀行的費用比較。
首先,我們要知道外幣匯款 SHA 有哪些費用收取:

Case 1: Commerzbank 轉帳 €12,500 到玉山銀行歐元外幣帳戶


- Commerzbank 的匯款費用會交易時顯示扣款金額。可以看到截圖最後扣款的金額是 €12,521.25,已經包含 €2.5 + €18.75 (12,500 * 0.15%) 的費用
- 中轉費方面,官方文件是說如果採用 SHA 會被中轉銀行收取費用,但我自己過去兩次使用 Commerzbank 的轉帳經驗中都沒有被收取
- 玉山方面,這次請行員從匯款金額中扣除手續費,而不是從台幣帳戶另扣,因此可以看到最終匯入金額只剩下 €12493.76,其中 €6.24 就是解匯費。另外,由於這次是電話解匯,所以 app 上沒有留存細節
Case 2: Revolut 轉帳 €10,000 到玉山銀行歐元外幣帳戶


交易明細截圖
- Revolut 在轉帳時可以選取 Share fees 或是 Pay all fees,前者會被扣中轉銀行扣除費用,且無法在 Revolut 轉帳紀錄中看到金額,要等到完成匯入後我們才會發現實際轉帳金額有少,而中間的落差就是中轉費用。每次中轉的費用會依據銀行有所不同,依照 Revolut 官方文件說法其費用範圍是 €15 - 50 。若是選 Pay all fees,你則會需要直接付給 Revolut €30 去作為中轉費。
- 以這次轉帳為例,總共扣款金額為 €10,003,其中 €3 就是給 Revolut 的匯款費
- 中轉費並沒有在 Revolut 進行匯款設定時顯示,而是直到玉山解匯後從實際匯款金額與當初轉帳落差去判斷,也就是 €10,000 - €9,985 = €15
- 解匯費方面,這次使用 app 進行線上解匯,並選取台幣帳戶額外支付,因此會看到手續費是台幣,其算法為 €9,985 * 0.05% * 34.19 = NTD 171。雖然在玉山官方文件中顯示手續費範圍是 NTD 200 - 800,但在線上解匯過程中客服告知其範圍是 NTD 100 - 700,不確定是否與帳戶等級有關,可以再和聯繫客服確認
兩次轉帳實例比較下,手續費比例幾乎相同 (0.22% vs 0.24%),其差異更多來自於手續費中歐元台幣的匯差
手續費優化
我們設定玉山銀行最低解匯費為 €5.85 (NTD 200),並假設兩種狀況
- Commerzbank 中轉免費 & Revolut 中轉不論金額高低都是 €15
- 當轉帳金額低於 €10,333 時,Commerzbank 較優,最多可以每次節省 €3 手續費
- 然而,當金額開始超過 €10,333 時,Revolut 變成更好的選擇

- Commerzbank 中轉免費 & Revolut 中轉手續比例為 0.15% 並且最低 €15
- 至始至終 Revolut 都贏不過 Commerzbank,但實際上,這 €0.5 的差距和轉帳金額相比根本可以忽略不計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轉帳金額超過 €20,000 時,Revolut 中轉手續費會超過 Pay all fees 的 €30,而 Commerzbank 匯款手續費還是會以 0.15% 計算。因此有大筆交易金額時,選擇 Revolut 搭配 Pay all fees 會比 Commerzbank 更為划算

選擇解匯費用更低的銀行也是一種節省成本的方法。每家銀行的匯入手續費不同,可以按照自己常匯款的金額去計算每次交易成本,並挑選最適合的銀行,但要留意匯差問題,我會選擇玉山銀行是因為歐元兌台幣的匯率比其他常用的銀行都還好,相較之下,手續費差異可以直接忽略
結論
-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需要定期將薪資收入匯回台灣,並且使用 Commerzbank 作為薪轉銀行,我建議直接無腦選擇 Revolut 轉帳 (Commerzbank -> Revolut -> 玉山)
- 當轉帳金額超過 €10,333 時,選擇 Revolut 是最簡單暴力的方法,多數情況下會優於 Commerzbank ,最糟糕的狀況下也就是打平。且在高額轉帳金額下,選擇 Revolut 並使用 Pay all fees 會比 Commerzbank 更為划算
- 雖然轉帳金額低時,Commerzbank 手續費更低。但多數情況下我會累積數個月的薪水再匯回去,轉帳金額會落在 €10,000 左右,再加上最多 €3 的手續費節省講實在也真的不多,不如固定轉帳模式省得自己麻煩
- 最後,以上計算都是假設 Commerzbank 中轉免費的狀況,如果今天被額外扣中轉費用,Commerzbank 是絕對打不贏 Revolut 的
Revolut 註冊教學
- 登入網站或是點擊推薦連結後輸入電話號碼
- 這裡輸入台灣號碼就好,主要是收安裝 app 簡訊
- 點擊簡訊內網址進入 App store / Google store 下載 Revolut
- 進入註冊流程,再次輸入電話號碼
- 輸入個人資訊
- Country of residence: 選德國
- 姓名
- 生日
- 地址: 德國地址
- 設定密碼
- 身份驗證
- 非德國公民
- 台灣護照 + 德國簽證驗證
- 稅務資訊
- 後面可以再修改,就算選 yes 也可以後面補上稅號
- 完成註冊!
好友推薦任務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使用我的推薦連結進行註冊,完成以下任務後我可以獲得推薦獎金:
- 儲值帳戶
- 可以選擇銀行轉帳或是直接信用卡儲值
- 購買實體卡
- 有實體卡之後就可以綁定 Apple pay 或是 Google pay,即便以後忘記帶卡出門也可以直接刷
- Revolut 有不同的會員等級,免費版的是只有 debit 沒有 visa card。我個人是不建議申辦信用卡,因為回饋超級低,如果真的想要用歐元付款,美國運通應該是回饋最高的選項 (但也僅有 0.5%)。我自己主力是台灣的里程卡,當店家不給刷信用卡或是要額外收費的時候,我才會用 revolut 的 debit card 付款
- 完成三次 5 歐元以上的交易
- 我自己當初在台灣開戶後隔了一陣子才出國,遺憾沒有完成任務
- 如果你已經人在國外,去趟超市買一些生活用品或是買水都很容易超過 5 歐
Reference

Revolut 中轉手續費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