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遲遲不降息,關稅真的會拉高美國通膨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內容 By小亨

通膨(通貨膨脹)的原因:以下是常見的通膨原因



✅ 一、需求拉動型通膨(Demand-Pull Inflation)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

  • 消費者支出增加、政府支出擴張、企業投資擴大,整體需求過強,而供給來不及跟上時,會推升價格。
  • 例如:政府大撒幣、發現金券、低利率導致購屋潮。

🔹例子:疫情後美國發放紓困金,導致大量消費支出上升。

✅ 二、成本推動型通膨(Cost-Push Inflation)

生產成本上升,廠商為了維持利潤,提高商品價格所引起的通膨。

常見成本來源:

  • 原物料價格上漲(如石油、糧食)
  • 工資上升
  • 進口成本上升(如匯率貶值)

🔹例子:俄烏戰爭導致能源與糧食價格飆漲 → 全球輸入型通膨。

✅ 三、貨幣供給過多(Monetary Inflation)

當中央銀行持續印鈔、維持超低利率,導致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過多,會稀釋貨幣價值,使物價普遍上升。

  • M2(貨幣供給)快速成長就是一個通膨警訊。
  • 長期量化寬鬆(QE)政策會有此效果。

🔹例子:2008年後多次QE、2020年疫情期間全球寬鬆潮。

✅ 四、預期性通膨(Inflation Expectations)

如果消費者與企業預期未來物價會上漲,會導致行為改變(提前購買、預期加薪、廠商提前漲價),形成自我實現的通膨。

🔹例子:勞工預期物價上漲 → 要求加薪 → 工資上升 → 成本上升 → 再推升物價。

✅ 五、結構性因素

  • 供應鏈瓶頸、勞動力短缺、地緣政治(如中國封控、紅海航線危機等);
  • 環保政策使能源供應下降、碳稅上路等也會推升成本。

🧮 小結:通膨的分類與比較

類型

原因

特徵

需求拉動型

總體需求過強

經濟景氣期常見

成本推動型

原料、工資、進口成本上升

供應鏈危機、戰爭、能源危機

貨幣供給過多

印鈔過量、寬鬆貨幣政策

貨幣貶值

預期性通膨

消費者與企業對未來物價上升的預期

自我實現,難以控制

結構性因素

勞動、能源、供應瓶頸、環境政策等影響

中長期性質,難以短期解決

美國近期通膨成因分析(2024~2025)

✅ 1. 成因主要混合以下幾種:

類型

說明

成本推動型:

俄烏戰爭、紅海航運危機 → 油價、運費、糧食價格上升

預期性通膨:

民眾與企業對未來價格上漲有預期 → 廠商提前調漲價格、工會要求加薪

貨幣因素:

雖然美國升息壓抑通膨,但2020-2021年的巨量QE效應仍在滯後反映

結構性問題:

勞動市場緊張(工人短缺)+ 製造業回流成本高 → 推升生產成本

✅ 2. 最新趨勢:

·        2024下半年通膨曾短暫降溫,但2025第二季又因能源價格反彈與美國消費強勁再度回升。

·        核心CPI(不含能源與食品)黏性強,特別是房租、保險費用、醫療服務費難下來。

關稅真的會拉高美國通膨嗎?


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確實有機率拉高美國的通膨


但從另一個角度深入探討。關稅有可能不如預期中那麼持續和全面地推升通膨,甚至可能在某些情況下產生降價壓力。

以下將從幾個面向深入分析:


關稅如何推升物價?

關稅的本質就是對進口商品徵收的一種稅。當美國對某國的商品課徵關稅時,通常會產生以下兩種結果,無論哪種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 進口商品價格直接上漲: 這是最直接的影響。進口商在支付關稅後,為了維持利潤,會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美國的零售商,最終導致消費者購買這些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舉例來說,如果對進口電子產品、服飾、家具等商品加徵關稅,這些商品的價格就會隨之上漲。
  • 國內商品價格間接上漲: 關稅提高了進口商品的價格,使得國內同類商品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這可能讓國內生產商有機會提高其產品價格,即使他們沒有直接受到關稅影響。此外,如果國內生產需要進口原料或零組件,關稅也會提高其生產成本,最終也會反映在產品售價上。


通膨壓力顯現與預期

近期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已顯示出通膨升溫的跡象。

  • 近期數據: 美國6月份CPI年增率為2.7%,高於5月份的2.4%,其中家具、服飾、家電等受關稅影響較大的商品價格漲幅尤其明顯。這表明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正在逐步轉嫁給消費者。
  • 經濟學家預測:
    • **高盛(Goldman Sachs)**預計,美國基準的「對等關稅」稅率可能從10%提高至15%以上,加上個別商品的更高關稅(如銅和關鍵礦產可能高達50%),將加劇通膨並拖累經濟成長。他們預測2026年和2027年的核心通膨率將高於先前預期。
    •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Yale Budget Lab)**的估算顯示,關稅上調可能導致美國短期通膨增加2.31%。他們也預計,所有已宣布的關稅(截至2025年7月13日)將使有效關稅稅率上升至20.6%,即使考量替代效應,短期內仍將使物價上漲1.8%。
    • 許多經濟學家,包括穆迪分析公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都認為如果關稅政策不變,物價將持續呈現上升趨勢,預計通膨高峰可能不會出現在2025年,而是2026年,屆時關稅的影響將逐步擴散至整個經濟體系。


其他連帶影響

  • 民眾購買力下降: 關稅導致物價上漲,會直接降低美國民眾的實質購買力,影響消費意願。
  • 企業投資保守: 在高關稅和經濟不確定性下,企業對投資會趨於保守,這可能導致裁員,進而影響就業和民眾收入,形成惡性循環。
  • 全球供應鏈重塑: 為了規避關稅,部分企業可能會調整其全球供應鏈,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或美國本土。這會是一個漫長且成本高昂的過程,短期內反而可能增加企業運營成本。
  • 貿易夥伴反制: 「對等關稅」意味著其他國家也可能對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這將損害美國出口商的利益,進一步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緩解通膨的潛在因素與反向壓力

然而,有多種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銷關稅帶來的通膨壓力,甚至造成某些商品價格的下降。

1. 搶先拉貨與庫存積壓

·        現象分析:在關稅生效前,許多美國進口商為了規避更高的成本,在4~7月間,提前大量進貨,形成「搶先拉貨潮」。這會導致一段時間內市場上的商品供應量大增,庫存水位處於高點。

·        對通膨的影響:

o   短期降價壓力: 當庫存遠超市場需求,特別是耐久財這類商品,供應商和零售商為了盡快去化庫存,可能會採取降價促銷的策略,以避免倉儲成本持續累積或商品過時。這在一定時期內反而會對物價構成下降壓力,抵銷部分關稅的推升作用。

o   後續需求疲軟: 如果消費者已因預期漲價而提前購買了高關稅商品(例如汽車、家電),那麼在高關稅正式實施後,這些商品的短期需求會明顯下降。需求疲軟會削弱賣家提價的能力,甚至迫使他們降價以刺激消費,進一步抑制通膨。

2. 消費信心下降與需求萎縮

·        現象分析: 關於經濟衰退的預期確實會對消費者心理產生顯著影響。當民眾對未來經濟前景感到不確定,或是擔憂潛在的經濟衰退和失業風險時,他們的消費信心會隨之下降

·        對通膨的影響:

o   壓抑消費需求: 消費者會變得更謹慎,減少非必需品的開支,轉而增加儲蓄。這種普遍的消費緊縮會導致總體需求下降,對於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構成下行壓力。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即使生產成本因關稅而上升,商家也難以輕易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為提價可能導致銷量進一步萎縮。

o   避免高價商品: 民眾可能會避免購買因關稅而漲價的商品,轉向購買替代品或等待降價,這也降低了商家提價的空間。

3. 關稅影響的「一次性」特性

·        現象分析: 這種觀點認為,關稅對通膨的影響本質上是一次性的物價水平調整,而非持續性的通膨。當關稅實施後,進口商品的價格會立刻跳升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        對通膨的影響:

o   基礎效應: 這就像一次性的成本增加,會使得物價指數的「基期」被提高。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裡,除非有新的關稅實施或更廣泛的傳導效應,否則價格上漲的速度(也就是通膨率)可能會回歸正常水平,甚至因為「高基期效應」而顯得較低。

o   缺乏持續性動能: 如果沒有其他推動通膨的因素(例如持續的工資上漲、貨幣供給過度或強勁的需求),單靠關稅本身難以持續推動物價螺旋式上升。關稅造成的通膨更多是價格水平的「一次性抬高」,而不是通膨率的長期性增長。


綜合分析與結論

這兩種觀點並非完全互斥,而是展現了關稅影響的複雜性

·        短期內,關稅直接導致的成本上升確實會對物價構成上漲壓力。 這已從目前的CPI數據中得到部分驗證。

·        然而,市場的動態反應(如搶先拉貨、庫存積壓)和消費者的預期行為(如提前消費、消費信心下降)可能在短期內形成反向力量,在某些商品領域產生降價壓力或抑制通價上漲的幅度。

·        長期來看,關稅對通膨的影響更可能是一次性的價格水平抬高。 若要造成持續性通膨,則需要觀察其他宏觀經濟因素,例如是否會引發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或是貨幣政策是否過於寬鬆。

因此,對等關稅對美國通膨的影響將是一個動態且複雜的過程。雖然初始衝擊是上漲,但市場庫存、消費心理和需求變化,以及關稅影響的「一次性」性質,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長期通膨壓力。金融市場和決策者需要密切監測這些不同的力量如何相互作用,才能更準確地評估通膨的未來走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躺躺資本-躺著理財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日美國核心CPI數據將是市場焦點,投資者期待通膨降溫能為9月降息鋪路。然而,若數據超出預期,恐將引發新一輪市場動盪。讓我們深入探討這關鍵數據可能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今日美國核心CPI數據將是市場焦點,投資者期待通膨降溫能為9月降息鋪路。然而,若數據超出預期,恐將引發新一輪市場動盪。讓我們深入探討這關鍵數據可能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美國民眾對未來通膨走勢存在不同預期,長期通膨預期升温現象值得關注,這將直接影響聯準會的利率決策走向。最新紐約聯準銀行5月調查數據顯示,雖然受訪者平均預測未來一年通膨率為3.2%,較4月略有下降;但未來5年通膨預期卻從2.8%攀升至3%,反映出民眾對長期通膨仍存在擔憂。
Thumbnail
美國民眾對未來通膨走勢存在不同預期,長期通膨預期升温現象值得關注,這將直接影響聯準會的利率決策走向。最新紐約聯準銀行5月調查數據顯示,雖然受訪者平均預測未來一年通膨率為3.2%,較4月略有下降;但未來5年通膨預期卻從2.8%攀升至3%,反映出民眾對長期通膨仍存在擔憂。
Thumbnail
本文探討通膨與通縮的成因、衡量方法及影響,適合有基本經濟學概念且想深入了解通膨的讀者。通膨成因包括貨幣發行過多、支出增加和外部衝擊等,主要依靠CPI衡量。CPI有替代偏誤和品質變化偏誤等問題。低通膨風險,需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支持應對。對通膨2%的觀點持保留態度,認為需了解通膨成因才能有效應對。
Thumbnail
本文探討通膨與通縮的成因、衡量方法及影響,適合有基本經濟學概念且想深入了解通膨的讀者。通膨成因包括貨幣發行過多、支出增加和外部衝擊等,主要依靠CPI衡量。CPI有替代偏誤和品質變化偏誤等問題。低通膨風險,需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支持應對。對通膨2%的觀點持保留態度,認為需了解通膨成因才能有效應對。
Thumbnail
美國境內通膨頑強,著實令美國人擔心,然而美國Q1的GDP季增年率下降至1.3%低於預期,顯示美國經濟擴張的增速明顯放緩了。通膨且高,但經濟很可能需要刺激了,究竟該升息還是降息呢?鮑爾都拿不定主意了, 我自然也無從知曉...
Thumbnail
美國境內通膨頑強,著實令美國人擔心,然而美國Q1的GDP季增年率下降至1.3%低於預期,顯示美國經濟擴張的增速明顯放緩了。通膨且高,但經濟很可能需要刺激了,究竟該升息還是降息呢?鮑爾都拿不定主意了, 我自然也無從知曉...
Thumbnail
過高的通膨,會對經濟造成影響! 停滯性通膨,會對經濟造成傷害! 如何與通膨共存,成為今年的主要課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hJZwM9KCOg
Thumbnail
過高的通膨,會對經濟造成影響! 停滯性通膨,會對經濟造成傷害! 如何與通膨共存,成為今年的主要課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hJZwM9KCOg
Thumbnail
升息循環通常會與通膨習習相關 國際情勢 1.美國GDP價格漲幅超於預期,核心PCE也是超乎預期->Fed可能重新升息?(市場可能定價降息一碼?) 2.美債殖利率走揚,美元並未走低? 3.美日利差擴大,葉倫發表談話(算是明示日本央行不能干預日圓走勢)。 4.Meta上修資本支出,帶動半導體科
Thumbnail
升息循環通常會與通膨習習相關 國際情勢 1.美國GDP價格漲幅超於預期,核心PCE也是超乎預期->Fed可能重新升息?(市場可能定價降息一碼?) 2.美債殖利率走揚,美元並未走低? 3.美日利差擴大,葉倫發表談話(算是明示日本央行不能干預日圓走勢)。 4.Meta上修資本支出,帶動半導體科
Thumbnail
通膨燒不盡,聯準會喊恐延後降息,甚至再升息!
Thumbnail
通膨燒不盡,聯準會喊恐延後降息,甚至再升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