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
從一場眼淚,開始的轉變
這幾天,有些什麼東西鬆開了。
從那天我抱著她大哭以後,我感覺到,有一個以前常常打結的地方,好像靜靜地鬆開來了。
她變得比較穩定、我也沒有那麼容易爆炸,雖然還是有情緒、有衝突、有不聽話;但,這一切都還在我心裡能「接得住」的範圍裡。
前天早上,收到老師臨時改期的通知..
要不要現在就告訴她老師的聚餐延期了?還是等她放學再說?
我知道她會很難過,她真的很想念老師,很期待這個晚上的見面,要一大早破壞她的心情?但到了晚上她期待一整天會不會更難過?
我選擇現在告訴她。
說完後我看著她安靜的不說話,我沒有要她理解老師原因、也沒有輕描淡寫的說沒什麼啦,約改天就好啦
只是說了一句:
「寶貝,妳是不是覺得很難過、很失望?」
那一刻她大哭了。哭得好傷心。
我很捨不得很想說些安慰的話,但我沒有!只是緊緊的抱著她:「媽媽知道妳期待好多天了對不對!妳好想好想伶伶老師對不對!如果是媽媽,我也會好難過好想哭」
我們一起待在那個眼淚裡。
那一刻我懂了:
原來不需要急著讓她好起來,因為「被看見的難過」才是最終會痊癒的難過。
我也發現,我不是只有在修復她的情緒,也同時修復了自己的心。
之前常常在她放學回來「做一堆壞事」時失控對她兇,
等她出門又抱著悔意,心裡很想她。
日復一日地反覆在「情緒爆炸 → 冷漠懊悔 → 想靠近 → 再爆炸」的循環裡。
但這幾天不一樣。
我會主動早上抱她,順順她的頭髮,一邊搔癢她起床一邊幫她穿襪子,讓她知道,她不是「等出錯才被對待的對象」,
她是我選擇親近、選擇溫柔對待的人。
有時候,「讓孩子哭」不是壞事,是一種對她情緒的尊重。
有時候,「先抱一下」不是懶惰,是給彼此一個喘息的空間。
有時候,我不是在修好孩子,而是在陪她一起修好我們的關係,甚至修好那個也想被安慰的自己。
這段路不是突然就不難走了,而是我開始學會、
哪裡該停下來陪她哭、哪裡可以用力地抱著她,哪裡也要記得擁抱自己。
而我會記錄下去,因為我知道,我不只是在當媽媽,
也是在成為一個,讓自己跟孩子都更自由、更有力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