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40天行程大公開
前言|這趟旅行怎麼來的?
這次的日本旅行,總共待了 40天。我們是兩個女生從台北出發走訪了 近畿地區、北陸、山陰 等地。
旅行前的初衷其實很簡單:走過西班牙朝聖之路,當然不能錯過日本的 熊野古道!為了挑戰領取「雙證書」,便決定安排一趟完整的熊野古道行程。剛好遇到 日圓匯率超甜,原本只是想去兩週後來一路加碼,就這樣變成了一趟 40 天的大冒險!
行前背景說明:
- 曾有過多次自由行經驗,大部分都是短期旅行一週左右,長期旅程不多加上這次大概4次?!每次安排長程計劃交通都是我最煩惱的部分。
- 日本的交通真的太複雜,有很多外國人限定的5-7日交通票券,設計短程旅遊時覺得蠻好用的,但是長期旅程反而被它綁手綁腳。
- 我英文不是很強(多益500分不足,都還給老師了><)大部分都靠估狗翻譯,日本其實也用不太到英文啦!
- 性格隨意,不喜歡太緊湊的行程,除了必須去的探訪景點外,鬆散的時間在市區漫步居多。
認識近畿地方|關西不只有大阪京都
所謂「近畿地方」又稱為關西地區,是日本本州中西部的地理區域,傳統上是日本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核心地帶。「近畿」這個詞的意思是「接近都城的地區」,因為過去日本的都城長期位於京都、奈良一帶,所以才有這樣的稱呼。
近畿地方包含哪些縣市?
一般來說,近畿地方主要由以下七個都府縣組成:
- 京都府
- 大阪府
- 兵庫縣
- 奈良縣
- 滋賀縣
- 和歌山縣
- 三重縣(部分劃入中部地方,但文化上與近畿關係密切)
另外,有時候會把 福井縣(北陸地方)與 德島縣(四國地方)也納入近畿的範圍。
為什麼叫「關西」?
「關西」是更通俗的叫法,與「關東」相對。
東京位於關東平原,而京都、大阪周邊則被稱為關西。兩者之間在飲食、語言、文化上都有明顯差異,例如:
- 關東:口味偏鹹(醬油味道重)
- 關西:口味偏清淡(常用昆布高湯)
- 語言:關東說標準日語,關西則以「關西腔」最為有名
近畿地方的旅行亮點
近畿地方有許多日本必訪的觀光景點,舉例來說:
- 京都:清水寺、嵐山竹林、鞍馬貴船
- 奈良:東大寺、奈良公園小鹿
- 大阪:道頓堀、環球影城、黑門市場
- 兵庫:姬路城、城崎溫泉、神戶夜景
- 和歌山:熊野古道、白濱溫泉
- 滋賀:琵琶湖、彥根城
- 三重:伊勢神宮、松阪牛
從文化古蹟到自然美景,甚至是溫泉與美食,近畿地方可以滿足各種旅行喜好。
而這次的熊野古道,就位在紀伊半島,正是和歌山縣的精華路線之一,也屬於關西地區。
行程規劃|40天分成4大主題區塊
我將這趟旅行劃分為 4 大段落,每段約 10 天。每個地區都走不同的風格,讓旅程更有變化!

40天行程路線規劃
📍 第一段|紀伊半島(朝聖之旅)
路線:大阪>和歌山>白濱>那智勝浦>新宮>熊野大社>京都
- 搭乘志貴川縣小玉電車,看貓貓站長
- 走熊野古道領雙證書
- 必去景點:和歌山市、白濱沙灘、熊野古道
- 亮點住宿:搭船才能抵達的「浦島飯店」洞穴溫泉超夢幻
📍 第二段|京都周邊(歷史漫遊)
路線:京都>鞍馬貴船>嵐山>宇治>奈良>名古屋
- 進入城市節奏放慢的京都日常
- 悠閒造訪清水寺、鞍馬山、貴船神社、嵐山、奈良
- 這段行程主要就是「給自己放空的時間」
- 推薦路線:鞍馬山 → 貴船神社 → 咖啡小店慢閒晃
📍 第三段|中部自然線(避暑勝地)
路線:名古屋>中津川>松本>高山>富山>金澤>福井>敦賀>長儐>彥根>大阪
- 奈良出發 → 名古屋 → 北陸
- 17世紀東京到京都的古道「中山道」
- 景點有馬籠宿、上高地、金澤、富山城跡、琵琶湖
- 富山最美星巴克&富山美術館
- 福井日本最大恐龍博物館
- 原計畫要走立山黑部與合掌村,礙於後面景點路線不順忍痛放棄
📍 第四段|海之京都+山陰(人文之旅)
路線:大阪>天橋立>伊根>宮津>鳥取>米子>境港>松江>安來>出雲>倉敷>姬路>神戶>大阪
- 餵海鷗的伊根舟屋、搭船遊天橋立
- 鳥取砂丘沙雕展、青山剛昌紀念館(名偵探柯南迷必朝聖!)
- 境港鬼太郎博物館、安來足立美術館
- 松江城、出雲大社、姬路城、神戶百萬夜景
- 和歌山縣世界遺產高野山
💰 預算總整理|10萬台幣可以玩40天?
是的,我原本設定10 萬台幣包辦食衣住行購物,最後實際花費約9萬4504元,這次其實不算窮旅,住宿都選比較好的旅館或溫泉飯店沒有刻意省錢,CP值真的超高!很划算!
以下是實際花費(當時平均匯率約 0.1982):
項目 預算(JPY) 實際花費(JPY)
✈️ 機票 ¥27,000 ¥27,000
🚃 交通 ¥100,000 ¥76,594
🏨 住宿 ¥187,222 ¥187,222
🍱 餐飲 ¥50,000 ¥96,004
🎫 門票 ¥50,000 ¥10,701
🛍️ 其他 ¥35,778 ¥77,197
💵 總計 ¥450,000 ¥474,718
(NT$94,504)
✍️ 行程安排心得|輕鬆玩比玩得多更重要
這次旅程收穫很大,特別記下以下幾個心得,分享給也想長途自由行的你:
✅ 每天1~2個景點剛剛好:
交通耗時不小,安排太滿反而累,保留彈性才是關鍵。
✅ 主題劃分旅程更有記憶點:
每段用不同體驗做主軸,自然、歷史、奇幻風景穿插,完全不會走馬看花。
✅ 旅宿有選擇性升級超加分:
適度安排溫泉旅館或特色住宿,可以讓旅程疲勞瞬間消失!
✅ 多數景點在二線城市或鄉下:
晚上沒什麼行程很正常,反而能靜下來記錄、放空、真正享受「旅行感」。
✅ 餐廳沒有特別預訂,也有遺憾:
雖然保有彈性,但像觀光列車或特色和菓子體驗就錯過了,下次會安排1~2個事先預約的行程!
📚 延伸景點心得(將陸續分篇分享)
- 🥾 熊野古道徒步體驗|雙證書怎麼拿?難度如何?
- 🏯 洞穴飯店「浦島飯店」|需要搭船才能住進去
- 🌄 上高地|神明的故鄉,交通+景點總整理
- 🏘️ 馬籠宿|住進改建自小學的懷舊青旅
- 🐦 伊根舟屋|搭船餵海鷗結果被追殺(誤)
- 🏜️ 鳥取砂丘|爬上沙丘看海的絕美視角
- 🌆 名古屋、金澤、富山、京都市集與冷門景點推薦
🎒 結語|這趟旅程的意義
這趟旅程不是為了打卡,更不是為了蒐集城市名單,而是想慢慢感受日本各地的自然與歷史魅力。
泡溫泉、走古道、看山海,在日圓匯率甜甜的時候,這趟40天旅程,真的值回票價!
如果你也喜歡放慢步調旅行,或許可以參考我的行程,
說不定你也會愛上這樣的長途自由行!
🔗 未來我會將每一段分篇文章陸續補上連結,歡迎收藏或追蹤更新
📸 想看更多旅途照片與簡單心得,也可以追蹤 IG / Threads:@chloegoout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