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
現代戰爭已經不是誰的飛彈多、火力大就能贏,戰術設計才是真正的勝負關鍵!
像烏克蘭就成功運用「幾架中小型無人機」搭配兩枚反艦飛彈,把俄軍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給炸沉了!這不是什麼電影橋段,而是真實案例,也為其他小國提供了寶貴的作戰啟發。🎣 騙出雷達,我就發射!
現代軍艦擁有強大的防空系統,如雷達、飛彈、近迫防禦砲(CIWS)等。但要「打得準」,首先要「看得見」,而這就必須開啟主動雷達🔊。
於是——敵方一開雷達定位目標,自己也等於亮出了位置。
烏克蘭怎麼做?
- 派出中小型無人機(如 TB2)靠近俄軍艦隊
- 敵艦啟動雷達與火控系統
- 電子偵察單位趁機鎖定位置
- 兩枚反艦飛彈以掠海方式、不同角度同步命中——💥BOOM!
這正是現代「電子誘敵+精準打擊」的經典戰術範例。
🧨 為什麼這招對登陸艦特別有效?
登陸艦負責載運裝甲車與士兵,但多數缺乏強化防空能力。這就像是穿著泳褲上戰場🐷,一旦護衛艦的火控系統被其他威脅分心,登陸艦就暴露在飛彈面前。
戰術操作上,飛彈可透過:
- 低空掠海躲避雷達
- 設定「同一時間命中」(Time-on-target)
- 從護衛艦火控死角接近
這讓本就體型巨大的登陸艦成為非常容易命中的高價值目標。
🇹🇼 啟發台灣:小兵也能打倒大將軍
這種戰術概念,對以不對稱作戰為主軸的國家具有高度參考價值。像台灣就擁有以下要素:

搭配資訊戰、電戰與地形優勢,這類「小兵制勝」的作戰方式,具有延遲敵軍攻勢、提高存活率、重創高價值目標的潛力。
🔚 結語:現代作戰,不是比裝備,是比腦袋!
戰場不是遊戲,不能重來。但我們能從真實案例中,理解關鍵戰術的威力與邏輯。
這類無人機誘敵+飛彈突襲的操作,不靠龐大艦隊、不需出遠海,就能創造「以小換大」的致命機會。🛡️
當戰爭來臨,比的不是誰花錢多,而是誰思考得更深。
📚 名詞解釋
🛩️ 中小型無人機(例如 TB2、劍翔)
沒有駕駛員的小飛機,用遙控或自動導航飛行,體積小、成本低,可用來偵查、引誘、甚至自殺式攻擊。土耳其的 Bayraktar TB2 和台灣的 劍翔 就是代表作。
📡 主動雷達
主動發射電磁波再接收反射波來偵測目標的位置和速度。開啟時會被敵人「聽到」,等於亮出自己的位置。
🧨 反艦飛彈(Anti-Ship Missile)
專門設計用來攻擊船艦的飛彈。台灣的 雄風三型 是超音速版本,速度快、突防力強;雄風二型 則為亞音速,但成本較低、數量多。
⚔️ CIWS(近迫武器系統)
Close-In Weapon System,專門攔截飛彈、火箭或低空目標的自動化快砲系統,像是艦上的最後一道防線。解放軍常用的是 730 (7 管 30 mm)或 1130型(11 管 30 mm)速射砲。
🛳️ 登陸艦
專門運送士兵、裝甲車、補給品上岸的軍艦。像中國的 071型船塢登陸艦 或 075型兩棲攻擊艦,是攻台的重要骨幹,但自己幾乎沒有防空能力。
🎯 Time-on-Target(同時間命中技術)
設定多枚飛彈從不同位置、不同時間發射,但設計成同一時間抵達目標,讓敵人防不勝防。
🌀 電戰干擾
利用電磁波干擾敵方雷達、通訊或導引系統的作戰方式。可以讓敵人的武器打偏,或根本看不到你。
🐟 掠海飛行(Sea-Skimming)
飛彈沿著海平面極低高度飛行,降低被雷達發現的機率,也讓敵方防空系統反應時間更短。
🛡️ 不對稱作戰
用小成本、高效益的方式對抗比你強大得多的敵人。不是硬碰硬,而是用聰明的戰術、地形優勢與創新武器打擊敵方弱點。
📘 本文為公開軍事案例與戰術概念探討,僅作為軍事教育與不對稱作戰理解之用,未涉及任何作戰計畫或部署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