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德維觀察筆記-avatar-img

沃爾德維觀察筆記

25 位追蹤者

沃爾德維觀察筆記

25 位追蹤者
旅居美國的資訊收藏者,文章提供各種不同角度觀點,內容以分享經濟,地緣政治,公衛,軍事,個人興趣為主
avatar-img
沃爾德維觀察筆記的沙龍
23會員
82內容數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當所有人都覺得「沒那麼誇張」時,對手就贏了。 🧭 真相與陰謀之間,只差一層資訊透明 你可能會想:「這些什麼滲透、統戰、AI假消息,真的那麼嚴重嗎?」 這正是認知戰最厲害的地方—— 它不需要讓你相信假訊息,只要讓你覺得一切都模糊不清。
含 AI 應用內容
#假帳號#滲透#心理
賴威翰-avatar-img
2025/10/17
Hi 沃爾德維您好,我現在在美國國防科技智庫實習,您所發表關於台灣國防的文章很有深度,如各式無人機的防禦,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和您聊聊呢~謝謝!
沃爾德維觀察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8
賴威翰 您好 , 您過譽了 , 我有FB粉專跟翠可以聯繫到我 , 如果有什麼可以幫到忙的話 搜尋"沃爾德維觀察筆記"就能找到粉專了
把懷疑變成技能,把恐懼變成防線。 🔑 總原則(心法) 懷疑但不偏執:對訊息與來源持健全懷疑;對人保持禮貌與尊重。 多源驗證優先於情緒分享:用三個獨立來源交叉檢驗,再決定是否擴散。 「可證明」才公開;「可否認」才回應:公開聲明以事實為基礎,避免情緒化回應製造二次傷害。
含 AI 應用內容
#認知戰#分享#平台
你以為自己在滑手機,其實你正在被滑。 🌍 看不見的戰場:演算法的戰爭 你早上打開手機, 看到一篇「爆料內幕」、一段「感人短片」、一則「評論狂潮」。 你以為那只是網路世界的日常, 但在情報與宣傳專家眼中,那是一場認知作戰的行軍路線圖。 社群平台是現代最強的心理戰武器:
當學術變成戰略,實驗室就成了無聲的戰場。 🧭 知識應該自由,但自由最容易被利用 學術世界講求開放、共享與合作。 但對情報與戰略機構來說,這正是絕佳的突破口。 你不需要滲透軍營,只要滲透實驗室。 因為現代國力的核心,不再是武器,而是——技術。
含 AI 應用內容
#學術#實驗室#智庫
當「我親眼看到」也不再可靠,真相正式進入危機時代。 🌍 戰場升級:從鍵盤到演算法 過去的假新聞靠打字、靠照片、靠謠言; 今天的假新聞靠演算法、AI 模型、深偽影片(Deepfake)。 在這個時代,真相與假象的界線已被模糊化程式碼重新書寫。
你以為自己身在自由世界,卻發現牆外也有眼睛。 🌍 什麼是「跨國壓迫」? 在國際安全領域,有一個越來越常被提到的名詞: 👉 跨國壓迫(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當外交、商會與文化節看起來都很友好,那才最危險。 🧭 看似柔軟,實則鋼鐵的策略 「統一戰線」——聽起來像政治口號, 其實是中共最隱蔽、最有效、也最古老的影響工程。 它的核心哲學只有一句: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分化一切可以分化的敵人。」
含 AI 應用內容
#統戰部#外交#學術
當假消息變成歷史的一部分,戰爭就贏了。 🕵️‍♂️ 謊言的工廠:蘇聯的「主動措施」 在冷戰期間,蘇聯情報機構 KGB 有一項極具創意的業務, 叫做「主動措施(Active Measures)」。 這可不是防守,而是主動出擊的認知戰: 他們不僅蒐集情報,更設計「真實感極強的謊言」,
含 AI 應用內容
#情報#認知戰#AIDS
你以為是文化交流,其實是情報佈局。 🧠 滲透不是一瞬間,是一種「慢動作入侵」 當我們說「滲透」時,大多會想到電影裡的臥底特工、暗號與藏匿的USB。 但現實裡,真正有效的滲透更像泡茶——慢、溫和、不起泡。 對手不會急著控制你,而是融入你。
含 AI 應用內容
#交流#統戰#USB
當你認為「這是我自己的想法」,也許戰場就在你腦中。 🌍 一場沒有槍聲的戰爭 戰爭不一定靠飛彈。 有時候,它藏在新聞標題、朋友轉貼的影片、或你每天滑過的推薦內容裡。 這場看不見的戰爭,叫做「認知戰(Cognitive Warfare)」—— 它的目標,不是佔領土地,而是改變你的想法。
含 AI 應用內容
#假帳號#認知戰#K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