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角色的走路方式,讓我想起了年輕時的阿公。
==
我一直不太看大陸劇。總覺得那些劇裡難免要安插愛國橋段,劇情也大同小異。
除非是林依晨、周渝民這類台灣實力派演員參與演出的劇,我才會稍微點進去看幾眼。吳奇隆、林柏宏、霍建華的戲,我也覺得還不錯。除此之外,即便是當年為了文學討論而追的新版《紅樓夢》,我也只是對「成年賈寶玉」留下了些許模糊印象,並沒有特別著迷。
反倒是我老公,幾乎是大陸劇的忠實觀眾。
他追劇的方式就像很多人看八點檔一樣,用來打發時間。有時我也會被他拉著一起看,但總是沒耐性看太久。
直到四年前,我的生命像被撕開一個口子。
那一年,我接連送別了幾位親人,其中最讓我無法釋懷的,是我的阿公。他活到一百歲,身體健康,也算是自然告別,但我跟他感情深厚,那份失去的重量,遠比我預期中還要沉重。
在我沉默、低落的那些日子裡,老公和女兒建議我看點輕鬆的電視劇。
「不如追追《微微一笑很傾城》吧,看帥哥會不會讓妳心情好一點?」
我一聽劇名就皺眉,這種網文改編的偶像劇,套路一定滿滿。但老公說:「阿公在天上也會希望妳快樂一點啊。」
於是,我點開了第一集。
沒想到,第一集就讓我落淚。
不是因為劇情,而是因為男主角的樣子——他的眼神、走路的姿勢,甚至肩膀微微晃動的方式,都讓我想起年輕時的阿公。那一刻,我彷彿不是在看戲,而是在看一個熟悉的影子,回到了我熟悉的生命裡。
我上網查了演員的名字,才發現那個男主角,就是當年在《紅樓夢》裡演賈寶玉的那位演員——楊洋。
接下來的日子,我一邊追劇一邊哭。
老公和女兒還一度擔心我情緒失控,卻不知道,在那齣青春偶像劇裡,我不是看帥哥,而是在替自己好好懷念一個人,從那之後,我開始追楊洋的戲。
起初是因為他像阿公,後來我發現,即使撇除個人情感,他也是個值得關注的演員。
很多人說他太帥、演技表面、是花瓶,也有人嘲諷他「油」、「端」。但當我真正看了他的作品之後,我發現他其實在努力蛻變,只是那張俊美的臉遮住了他演技裡許多細節。
在《武動乾坤》裡,他從少年到中年的轉變飽含層次;更早之前,在《旋風少女》中,他是那個又會打又壓抑情感、總是默默守護的「大師兄若白」。
那個角色克制、安靜、不張揚,卻在眼神和身體語言裡表現出深刻的內在戲。他不說愛,卻默默承擔。那種不炫耀的深情,其實早已埋下他演技風格的伏筆。
後來在《特戰榮耀》中,他接受真實軍事訓練,完成極具體能挑戰的動作場景;
在《洛神賦》裡,那場哭戲的真實與節制令人印象深刻;《武間道》的打戲真實有力;
而《四大名捕》中,他飾演那個為愛變得無情,卻仍保有一絲本性的角色,也讓人動容。
甚至在最被黑的《我的人間煙火》中,那場「喝水戲」其實是照原著演出——角色宋焰在一次任務中牙齒受傷,所以喝水時會痛。他忠實呈現劇本,卻被惡意解讀為「喝水耍帥」。我看著那些批評,只覺得荒謬又難過。
電影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他詮釋的是一位帶有少年感的男主角,設定本就與趙又廷版本不同。
雖然廚房那場戲的確略顯尷尬,但他對戲的是劉亦菲——一位極具表演掌控力的女演員。楊洋在那場戲中略顯吃力,其實也是可預期的。但那不代表他不好,只是還沒到最好。
他的臉太完美,完美到遮住了他作為演員的掙扎與努力。
在這個時代,真正「帥又會演」的演員已經不多了。也許只有梁朝偉、還有《無間道》裡的劉德華,還能同時擁有外貌與內在戲的平衡。
但我認為,楊洋也正在往那條不容易的路上走。
而在今年,他真的讓我看見了蛻變。
在《凡人修仙傳》中,他與金士傑對戲。金士傑,是我心中最尊敬的台灣藝術型演員之一。能和他對戲的人,往往會被逼出真實的表現力。
果然,在前幾集中,觀眾的注意力幾乎全在金士傑身上。
但如果你靜下來單看楊洋,就會發現,他的節奏在變,他的情緒深度也在變。他不是被壓下去,而是在學習如何撐起角色真正的內核。
演戲,是一種「遇強則強」的修煉。
而讓我驚喜的是:即使金士傑的角色下線後,楊洋依然保持了那份沉穩與克制,沒有回到過去的安全表演方式。
我知道,我的文字,在浩瀚的網路世界裡,也許只是幾隻螞蟻的足跡。
但我還是希望,能夠喚醒一些觀眾的理解與共感。
請不要再黑一個正在努力演戲的人。
他不是你手機裡的快樂源泉,也不是你審美疲乏時的出氣筒。
他是某些人心裡,真實存在的情感記憶與修復力量。
對我來說,他讓我看見了阿公。
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在思念中,好好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