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根據個股波動性調整停損幅度
🔹 高波動個股:放寬停損%數,避免正常震盪被洗出場
🔹 低波動個股:縮小%數,提高資金效率
2️⃣ 結合技術面關鍵位置設停損停利
🔸 停損設在「支撐跌破」、「均線反轉」位置
🔸 停利可依「壓力區接近」、「波段滿足」調整
3️⃣ 隨盤勢調整彈性策略
📈 多頭市場:可放寬停利空間
📉 空頭市場:縮緊停損守紀律
4️⃣ 回顧個人交易數據,找出最適停損/停利比
📊 分析自己歷史單的「停損幅度 × 勝率 × 報酬率」
⚙️ 找到適合自己操作節奏的參數組合
5️⃣ 停損與買進基期密切相關
⬆️ 高位追高:須嚴格控制風險,3–5%可能就該出場
⬇️ 低基期布局:可容忍更大震盪,等待多頭趨勢延伸和報酬成長
🎯百分比停損法的最佳用法:當成「風險底線」工具
✅ 固定%數停損=風險保險底線
即便產業面、基本面、籌碼面、消息面再好,仍需設最大虧損底限(例如15%、20%...)來防止災難性損失
✅ 移動式停利(Trailing Stop)> 固定%停利,隨股價上漲調整停利點,可「鎖住獲利、避免過早出場」
📌 結論:
百分比停損不該一體適用,而是策略中最後一道保護機制。關鍵在於「紀律出場」,但進出仍應搭配技術與盤勢彈性調整,才能真正保護資金、提升操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