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問答 (81)《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七之一)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七之一、「是名」

《金剛經》之三句格式、可簡化為:

「佛說A;即『非A』,是名A」

之表達。

其符號模式、可表為:

「A;〇,〇A」

其判讀模式、可表為:

A (緣起):= 空 (無住) = 明見 (立知)

前判讀、即分為「舉法」、「即『非⋯』」、「是名『⋯』」三層次。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雖無當於《金剛經》三句格式之文句,然若將相關經文、填入與三句格式相應之位格,闕者、代以符號,則有:

01.「『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〇,〇A」

02.「A;〇,『所以者何?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

03.「A;〇,『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04.「A;〇,『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05.「A;『止!舍利弗!不須復說』,〇A」

06.「A;〇,『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07.「A;〇,『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08.「A;『世雄不可量,諸天及世人、一切眾生類、無能知佛者,佛力無所畏、解脫諸三昧、及佛諸餘法、無能測量者』,〇A」

09.「A;〇,『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甚深微妙法、難見難可了,於無量億劫、行此諸道已,道場得成果、我已悉知見,如是大果報、種種性相義,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

10.「A;『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諸餘眾生類、無有能得解,除諸菩薩眾、信力堅固者』,〇A」

11.「A;『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〇A」

12.「A;〇,『又告舍利弗、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

13.「A;〇,『舍利弗當知、諸佛語無異,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

14.「A;〇,『慧日大聖尊、久乃說是法,自說得如是、力無畏三昧、禪定解脫等、不可思議法』」

15.「A;『道場所得法、無能發問者,我意難可測、亦無能問者』,〇A」

16.「A;〇,『無問而自說、稱歎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諸佛之所得』」

17.「『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〇,〇A」

18.「A;『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〇A」

19.「A;〇,『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20.「A;〇,『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

21.「A;〇,『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

22.「A;〇,『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 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

23.「A;〇,『故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

24.「『是故舍利弗,我為設方便、說諸盡苦道、示之以涅槃,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〇,〇A」

25.「A;『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〇A」

26.「A;〇,『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今此諸大眾、皆應除疑惑,諸佛語無異、唯一無二乘』」

27.「『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〇,〇A」

28.「A;〇,『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

29.「A;〇,『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

30.「A;『思惟是事已、即趨波羅奈,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〇A」

31.「A;〇,『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

32.「A;〇,『當知是妙法、諸佛之祕要』」

取要言之:

凡有「諸法」、「滅」、「因緣」、「緣起」、「無性」、「盡苦」、「三乘」等現象漸次義者,示舉法A 也;

凡有「寂滅」、「真滅」、「不可說」、「不可示」、「不可測」、「不可量」、「非思量」等超越否定義者,示佛性之體〇 也;

凡有「如來方便」、「如來知見」、「廣大」、「無際」、「無量」、「無礙」、「深入」、「成就」、「究盡」、「實相」、「如是」、「真實」、「十方」、「度眾生」、「三十二相」、「光明」、「照」、「印」、「常住」、「一乘」、「妙法」等照澍熙澤義者,示佛性之用〇A 也。

上引經文、即「佛性遍滿十方」、「情與無情、皆有佛性」之據;蓋,佛性、非眾生心內清淨境界、亦非「成佛之可能性」、而乃瀰滿宇宙虛空之佛光也。

「如來知見」、即「佛性」、「佛光」,超越時間空間、遍滿十方三世,絕非象徵意義之描寫、而是兼具物理實在與見聞覺知內涵之真實闡述。

瀰滿宇宙虛空之「如來知見」照澍熙澤「因緣所生」諸法,將其轉捨成為「如是、真實」之法;又,佛性光明、具見聞覺知能力,非獨客觀照明顯耀諸法,更能「明見」諸法、「印」以實相、成就不可思議無量無邊功德。

如《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云:「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眾生』,⋯ 而問文殊師利、言:『以何因緣、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東方萬八千土、悉見彼佛國界莊嚴?』⋯」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云:「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

可證:經文意旨、乃以「佛光」遍照穿透彼世界中「六趣眾生」罪福之相、而悉見國界莊嚴也。

他經證據「佛性、即佛光、充塞宇宙虛空、普現萬法」者,如:

般若《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華嚴) 卷十八、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云:「⋯ 佛證甚深真法性、妙體寂靜無差別,色身清淨具莊嚴、普示眾生無有盡;佛身廣大不思議、遍周法界常無盡,平等普現於十方、一切剎中無不見;

諸佛圓光常遍滿、普照一切微塵剎,互相照現色無邊、一一周圓充法界,如來毛孔出光雲、廣大難思無有盡,普照一切眾生心、令其煩惱皆除滅,如來毛孔出化雲、一一神通無有量,調伏一切諸眾生、所有眾苦皆除滅;⋯」

實叉難陀《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華嚴) 卷三十九、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云:「⋯ 佛身安坐一國土、一切世界悉現身,身相端嚴無量億、法界廣大悉充滿,於一毛孔放光明、普滅世間煩惱暗,國土微塵可知數、此光明數不可測;⋯

⋯ 佛住甚深真法性、寂滅無相同虛空,而於第一實義中、示現種種所行事;所作利益眾生事、皆依法性而得有,相與無相無差別、入於究竟皆無相;⋯」

益明:佛性遍滿十方、非譬喻象徵之詞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nlight03的沙龍
0會員
109內容數
enlight03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2
鳩摩羅什於《中論》觀四諦品第十八偈後句「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中、並未譯出主詞sā (她、那個、彼),
Thumbnail
2025/07/12
鳩摩羅什於《中論》觀四諦品第十八偈後句「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中、並未譯出主詞sā (她、那個、彼),
Thumbnail
2025/07/06
《中論》觀四諦品第二十四、第十八偈云:「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Thumbnail
2025/07/06
《中論》觀四諦品第二十四、第十八偈云:「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Thumbnail
2025/07/01
查古代、以「二諦說」的「假名理論」詮釋三句格式之例,
Thumbnail
2025/07/01
查古代、以「二諦說」的「假名理論」詮釋三句格式之例,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