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仕女書畫集》番外篇 --- 丹青為情,畫影為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4 分鐘


raw-image

《江南仕女書畫集》番外篇 總序

江南如畫,自古詩心難繫。

若有筆能留人,若有畫能續夢, 當是這一冊《江南仕女書畫集》。

此書二十二圖,非寫宮牆深院之盛,亦非描百媚千紅之妍, 而是以筆代心,繪一場緘默情深之旅。

畫中之人,或執扇對影,或撐傘倚風,一筆荷花,一筆水袖, 皆如舊事浮波、如情思疊影,她們不語,卻句句直入人心; 她們不動,卻步步踏過夢境。

其中若蘭,一人執筆為誌,一人藏情為書。

她畫芷澄,不為留人,而為不忘;

她繪江南,不為寫景,而為寄情。

筆走情隱,丹青深處,是她們未能說出口的生死契諾。

仕女不問春秋,畫者不求名傳。

惟盼觀畫之人,能識畫中意、心中人。 願此書為橋,渡你我於夢境與記憶之間; 亦為舟,載那一份無聲的愛與別離, 緩緩行過歲月無聲的江南水面。

倘若你曾在畫中駐足,曾為她們停留,

那你已是這冊之中,最深的讀者。 不需言語,只需懂她們眉眼一瞬、衣角一動, 那就是這畫冊真正的「畫心」。

穿越時光與宣紙交錯的縫隙,以下二十二幅數位影像重疊仕女畫卷,緩緩展開一場關於記憶、情誼與夢境的江南旅程。

她們低眉凝思、舞袖輕盈,或對望、或離別,穿行於蓮池、樓閣與水榭之間,不為風華而作,而為那段沉靜而深刻的情感而留。

此書不僅是畫者對「芷澄」的深情訴說,更是每一位觀者內心深處,那些來不及言說的話,那些藏於時光中的人影。

你看到的不只是色彩與構圖,而是夢中重返初見、畫中再遇舊人,每一幅畫,都是一首無聲的詩;每一頁翻過,都是一次靜靜的告白。

此為《江南仕女書畫集》之序,寫於夢醒未央時。

丹青已落,情意猶存。 願你往後再見仕女圖時, 不見畫,只見心,願你觀畫之時,心中亦起波瀾,在她們未語的世界裡,找到屬於你的那一幅「畫心」。

raw-image

畫中夢影 第一章:畫心初起,情寄江南。

🖋️ 筆啟江南夢,心描舊日顏。 畫中浮水月,墨裡寄雲山。

煙雨江南,晨光微熹,閨中仕女靜坐畫几之前。她名喚若蘭,出身書香世家,自幼習詩書畫藝,尤愛描摹江南山水與仕女倩影。

此刻,她低眉凝思手中執筆,一筆一畫地描繪著一幅夢中的景象,畫中,是她心中永恆的江南——青山環抱,水榭樓台,油紙傘下倩影如夢。她將這些記憶層層疊疊地繪入畫中,彷彿那山、那水、那亭、那人,全都藏於她的畫筆與心念之中。

畫未竟,心已遠,她的雙眼似乎望向畫外,與畫中仕女遙遙呼應,這不只是一幅畫,更像是一場夢的投影,夢中有她自己,也有曾經共遊湖畔的那段過往……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二章:花語寄心聲

🖋️並肩花影細低語,半笑微垂玉指尖。不語情深藏袖底,風翻扇面落青簾。

若蘭於畫案前心神恍惚,彷彿筆尖所繪已牽引出過往的記憶,畫中浮現兩位閨中密友綠綺與芷澄。

三人自幼一同學藝長大,感情如姊妹,常在夏日午後結伴至荷塘邊,撐著油紙傘,輕撫水袖對詩畫扇,綠綺手執黃玉小簫,正低聲與芷澄談笑。

她們的眼神溫柔,臉上泛著少女的羞澀與歡愉,芷澄一手貼胸,似有話欲言又止,那日她似乎藏著心事,卻未能說出口……

若蘭將她們的神態細細描入畫中,每一層衣紋,每一朵花影,都是她記憶的寄託。畫面如夢,她將她們鎖進這一方畫紙,也鎖進心間。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三章:心湖無聲

🖋️一池靜水無人問,卻載心波萬重流。 最怕是,臨風回首處,誰在夢中愁?

荷塘西畔,柳絲如煙,一方亭台靜靜佇立,芷澄與若蘭曾在此對坐,雙手交疊,彼此傾訴心事,芷澄神色柔和,眼中藏著說不出口的哀愁;而若蘭,靜靜地聆聽,並未追問。

當時春末初夏,荷葉初展,湖心偶有水鳥飛掠。兩人衣襟輕曳,心境卻漸行漸遠。

若蘭心底隱隱察覺,芷澄的柔情並非無因,那是為了那個書劍風流的少年,綠綺也曾默默牽掛的人。

此情此境,如今畫中再現,重重疊疊之中,不只是顏色與線條,而是記憶與情感的折射。

在畫紙的時空裡,她們仍坐在湖畔,衣香鬢影不散;只是現實早已無聲走遠。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四章:水畔聽心語

🖋️ 柳垂荷語細如絲,小亭無言立雙姿。 若問心思深幾許,清波不語只相知。

畫筆又一轉,若蘭描下的是那年荷花盛放之際,一場無聲的相遇。

那日,芷澄獨自一人於湖邊小亭倚欄而立,手輕拂翠袖,神情帶著輕愁。

水上有小舟緩緩駛來,舟中一人著青衫,抬頭望她,卻未靠近,她亦未語,只低眉而笑,似是已將所有情緒,交付給湖中倒影與飛鳥傳信。

若蘭曾於畫旁題字:「安知心事水中流」,記的正是這幕情景。

芷澄從未說出她心中那個名字,卻在每一次水畔佇立中,把情意寫進風裡,交給了無聲的波光,層層堆疊於花影與水色之間,身形與意境相融,彷彿本就是這江南水鄉孕育出的一幅情詩。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五章:執蓮回眸,蓮語浮心事

🖋️手中執蓮心未語,袖底藏香夢未休。 欲問芳蹤何處去?風中只見水悠悠。

那日午後,陽光灑在荷塘,花開正盛。

若蘭從書閣走出,遠遠便看見綠綺與芷澄立於岸邊,一人神色落寞,一人柔聲低語,她未驚擾,只靜靜凝望。

綠綺輕輕握著一朵蓮花,指尖顫動。芷澄的手輕拍她肩頭,低語說道:「緣分如水,終究要流,何必執著。」,語氣中既有勸慰,也似自問。

風拂起她們的羅衫,衣襬輕舞,花影倒映水中,分不清誰是誰的倒影,誰又是誰心中無聲的牽掛。

若蘭不禁將此刻深記於心,畫中便出現這二人對望的構圖,一如她當時所見,畫作中蓮花盛放、水波蕩漾,卻藏著情感的漣漪與未說出口的離意。

那是一場沒有語言的離別預兆,是少女之間細膩而複雜的情絲交織,是一朵盛開蓮花所見證的心事感的高潮點 --- 友情、愛慕與選擇之間的動盪與無聲掙扎。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六章:畫筆藏深意

🖋️ 描眉一筆過流年,細繡柔情不語傳。 畫中人靜畫外望,誰知筆底是心弦?

畫案前,若蘭再次執筆,這回筆觸更加細膩,顏料更添柔光,她不是單純地描繪過往,而是在這一筆一劃之間,將心中難以言說的情感層層包裹。

身旁的芷澄倚靠著她,目光柔和,她知若蘭一直是沉靜的觀者,也是她心事最早的察覺者,兩人無言,卻彼此懂得。

若蘭畫中的人物,是芷澄,也是她自己,那畫中仕女手執團扇,望向遠方的眼神,正如她們此刻無言的深情:不問將來,不問去留,只願此時此刻,一筆一畫地將她記下。

窗外的風輕輕拂過,院中牡丹搖曳,遠山的影子透進窗格,與畫中山水互相交疊。

畫,已不只是畫,是情的寄寓,是時間的停駐,與故事成為交錯時空的節點,將「畫者」與「被畫者」的情感緊緊系住,也讓觀者看見一段深情默守的篇章。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七章:一回首,心微動

🖋️一回首,驚動舊時春, 袖影輕飄欲別身。 夢裡尚存初見語, 心頭已落未言塵。

盛夏將盡,荷花初謝,湖畔依舊靜謐。

芷澄輕步走入荷塘間的小徑,手指掠過殘荷,眼神空遠。那日傍晚,她曾在此,與綠綺不期而遇。兩人無語相對,風中只聽見舟子搖櫓的聲音,以及心跳如鼓的低鳴。

她低下頭,不敢看她,只輕輕將手放在胸前,似在按住那份來不及出口的情感。而她,只默默看著她,沒有靠近。

回憶如影,此刻重現在若蘭的畫筆之下,她將芷澄的那一瞬神情銘刻紙上,連同那背影—,那是離去的剪影,也是芷澄從不敢追問的答案。

畫中芷澄面容柔和,背影卻透著堅定與靜謐。

這一次,她或許懂了,不必說出口的,才是最深的牽掛,無言的離別,也是情感最靜靜流淌的一筆,畫中的花與水,掩不住心底的悸動。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八章:描眉記流年

🖋️ 你眉我畫如舊日,筆下情深難盡詞。 一線相思成畫影,千重顏色不如詩。

晨光柔淡,風送花香,若蘭靜坐於閨中,展開素紙,擱下顏料。芷澄輕步入室,手中挽著一卷畫冊,是她們曾共寫的《江南圖卷》。

「畫我吧,就如你記得的模樣。」,芷澄輕語,聲音像晨霧般溫軟。

若蘭凝望她許久,筆尖才輕輕觸紙。她不只是在描眉,她是在描那年江南的笑顏、湖畔的回眸、亭下的耳語,畫筆滑過紙面,也滑過心頭最柔軟的那處。

畫中的芷澄依舊明麗端莊,而若蘭知道,這一筆,是她為舊時光定影;她不敢說出口的情意,就藏在這每一層疊色、每一道線條裡。

描完最後一筆,芷澄靜靜望著畫像,低聲說:「原來你記得這麼清楚。」

若蘭沒有回答,只淡淡一笑,眼中泛起光影交錯,那是回憶,也可能是錯過。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九章:窗內江南,筆下皆舊日

🖋️畫窗之外雨初晴,樓閣煙波似舊名。 筆下江南非彼處,卻是心頭不老情。

晨光透過窗欞,灑落在若蘭的畫案上。她手持畫筆,望著窗外遠山與清江,神色靜如水面。紙上,已畫出半幅畫卷:舟影搖曳、荷塘深碧、樓閣如夢,細細勾勒的,是她與芷澄、綠綺曾共遊的那段時光。

這幅畫她畫得格外慢,仿若每一筆都需與回憶對照,確認那一日芷澄是站在哪株垂柳之下,綠綺曾經撫過哪片荷葉,甚至那日風的方向與香的氣息。

窗內是沉靜的筆墨與心思,窗外是流轉的歲月與景色。兩相映照,彷彿畫筆一動,舊日便從水波深處浮現。

若蘭筆尖一頓,似欲停筆,卻又不捨。她知這不只是畫,是她心中不願讓時間沖淡的執念。

這一筆下去,或許便將記憶封存,而她自己,也終將成為畫中人,永遠守著舊日江南的煙水夢

畫筆之下,是時光的遺跡,也是仕女心事的最後倚靠,不只是視覺與空間的描寫,更是情感上的昇華。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十章:一笑藏千言

🖋️輕袖一揮春意散,低眉含笑萬言藏。 若非心事都成畫,怎解當年細語香?

「妳還記得,那年妳笑著回頭的樣子嗎?」,若蘭在心中輕問,眼前的畫卷便應聲展開。

畫中的芷澄身著花袍,玉指輕扶唇邊,眉眼彎彎如月,那一笑,是她與若蘭初識的時刻,是在荷花初放的江南池畔,一場不期而遇的驚艷。

那日,她一笑傾城,若蘭便將那笑深藏心底,一藏數載。

此刻的畫卷中,芷澄的背後,浮現出若蘭自己的倒影,神色靜謐,幾近虛化。

她不是畫外人,而是畫中魂。她用畫筆記住芷澄的笑,卻無法保留那轉瞬即逝的真實。

畫面明艷如春,心情卻如秋水微寒,那種笑中藏著無言的情意,那種美中有一絲遺憾的淒清,正是若蘭筆下無聲的深情。

「如果妳當時懂了我的沉默,我是否,就不必學會畫妳的背影?」

這一章,是深情者的自白,是仕女畫卷中最柔、最痛的一筆。她不再只是描摹芷澄的容貌,而是在畫中自問、在顏料間重構遺憾。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十一章:傘下春歸路

🖋️一傘輕遮春色老,雙人並步步生光。 不問前塵何處去,願將餘日共時光。

細雨初霽,霞光輕染湖面,兩位仕女共撐一傘,緩緩行於池畔,若蘭在左,芷澄在右,傘下只是她們耳語與心語的世界。

「你是否,也曾想過,我們能這樣走到老?」若蘭輕聲問。

芷澄未答,只輕握她的手,像是回應,又像是不敢應答。

那一刻,天光、人影、花色、水波,皆隨她們衣袖浮動,像夢,也像未竟的戲。

遠處畫舫傳來笛聲,熟悉的音律在湖面迴盪,那是綠綺曾吹過的曲,,若蘭與芷澄同時停步,心中一動,卻誰也沒有回頭。

她們知,時光已不可逆。這場傘下的同行,不過是夢中最後一次牽手,再走幾步,便將各自踏上不同的岸。

畫筆定格這一瞬:芷澄的側顏柔婉、若蘭的眼神明亮,傘下是情意,是錯過,是來不及說出口的萬語千言。

江南煙水為她們作畫,是夢境裡最溫柔的相守,也是現實中最悄然的告別。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十二章:袖中藏別意

🖋️輕牽衣袖猶依戀,水畔蓮開不忍看。 別離無語情如許,淚落風中不著痕。

荷塘深處,朝光初照,風過碧波,一切都像舊夢重現。

芷澄手持團扇,輕掩嘴角,那笑不如過往明亮,卻多了幾分懂得與體貼。而若蘭則悄悄牽住她的袖,像是想要再多停留一瞬,再多一點未說出口的話語。

「妳若是走了,這荷花,明年還會開嗎?」若蘭的聲音輕得快被風吹散。

芷澄沒有回答,只將扇輕搖,眼神卻落在若蘭的手上。她知,這並非送別,而是深深的一次道謝,謝她多年不語的守候、謝她筆下永恆的自己。

遠處傳來輕舟靠岸的聲音,那是命運催促的聲響。芷澄知,她終須離去,去往那個為她安排好的未來。而這一池荷花、這一雙眼神,將是她此生最柔軟的一章記憶。

兩人就那樣靜立,衣袖交疊,蓮香繞身,恍若江南的風也不忍驚擾這畫中情境。

畫中仕女的凝視,是無聲的告白、無語的離歌,是最終的惜別。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十三章:舞盡落花時

🖋️花落時分舞未休,紅妝一轉別心頭。 誰知一袖輕盈後,是我餘生未盡愁?

黃昏時分,芷澄臨別前,提出最後一個心願「可否為我畫一場舞?」

若蘭未語,卻輕輕點頭。她早知,芷澄的心裡藏著無數柔情與遺憾,而這一舞,是她為自己、為友情、也為不能說出口的情意畫下的句點。

畫中的芷澄翩然起舞,長袖如雲,步步如蓮,衣袂繡滿往昔的春色。

若蘭則靜坐一旁,手執畫扇,雙眼追隨那熟悉的身影,將每一個旋轉、每一個停頓深植心中。

那舞,是她們之間最後的默契,不需言語,不需問答,只需相守這片刻。

落日沉沉,光暈將兩人籠罩成夢,畫筆在若蘭手中一筆筆描下,心中也已知這一畫完,也意味著一切將被封存在畫裡--- 她與芷澄,再無來日重逢之期。

這一章,是所有記憶與情感的化身,舞,是芷澄的謝幕;畫,是若蘭的永恆,動靜之間,時間停格,情意如花落無聲。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十四章:原來芷圖

🖋️圖中本是舊時影,筆底無聲最動情。 若問此圖誰為主,原來畫者自多情。

這第十四幅畫作,將詩意推向極致,兩位仕女一前一後,一人執扇凝眸,一人撐傘緩行,蓮池環繞,亭閣相映,畫面如夢,光線柔和,氣息祥和之中,又透著一絲說不出口的惜別,畫上題字「原來芷圖」,如詩眼一筆,喚醒所有藏在畫中與心底的記憶,既是承續,也是轉身。

那一日的黃昏,若蘭終於將這幅畫命名為《芷圖》,她一筆一筆畫下芷澄的身影,在蓮池間、在傘下、在她心中最明亮的地方。

她並不知,芷澄是否會看見這畫,只知道她畫的不是容貌,而是那年荷塘深處的回眸,是江南小徑上一同走過的沉默,是無數次未說出口的心意。

畫中芷澄撐傘緩行,裙擺如流雲,似是即將踏入他方;而畫外的若蘭,手持摺扇低眉不語,將目光停留在那漸遠的背影上。

畫成時,她輕題四字:「原來芷圖」。原來,這不只是為芷澄而畫,也是為自己;不只是記憶的封存,更是情感的安放。

畫落成,人已遠。這幅圖,留住的,是無聲的深情與一段不能繼續的緣,是命名的瞬間,也是感情的沉澱點。

若蘭終於用畫筆說出了她從未說出的話,也在這幅「芷圖」中,看見了愛、別離、與成全。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十五章:夢中江南,不歸人

🖋️夢裡江南人未醒,畫中依舊水風輕。 問君何日歸舟影?落日如金不見名。

兩位仕女一前一後,一人閉目沉思,一人凝視水面,身後是瀰漫水氣的蓮塘與遠山,旭日從天邊映照下來,光線穿透衣紋、穿過水色,萬物皆染一層柔亮的告別之光,畫面靜謐澄明如夢似幻。

清晨,若蘭立於荷塘前,望著遠方山水,那是她與芷澄曾無數次遊歷、作畫、對詩的地方,只是如今,芷澄早已離去,而記憶還在。

她輕輕舉袖輕抹眼角,卻發現無淚可落,因為她早已將所有情緒化成畫筆下的景與人,她的哀愁、思念、深情與告白,全都封存在畫中的每一層筆觸之間。

畫中的芷澄恍若未走,她依舊回眸於荷花間,衣袂飄搖神情安詳,她停留在若蘭最深的夢裡從未遠離。

畫外的若蘭,靜立在晨光與水氣之間,與畫中人遙遙相望,她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畫筆的旅程,更是一次心靈的送行。

江南仍在,蓮花照舊盛開。只是畫中的人不再回來,而畫外的人,仍在等待那一場未竟的回音,是沉靜的終章,情已深、夢已遠。

畫筆停下之處,是若蘭一生最深的情書,也將寫下她最後的頁章。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十六章:重回初見處

🖋️蓮畔舊逢風未改,初妝仍是昔年妍。 若真有路歸初見,願與君行不問天。

那日,若蘭夢見自己又來到那條舊河邊,山色蒼翠如昔,荷花搖曳如舞。她低頭撫水,只見波光中倒映出另一位仕女——笑意嫣然,正是芷澄。

兩位仕女站立於山水之間,衣袂飄揚如雲,笑容如風輕拂荷塘,仿若歲月回旋,昔日重現。她們不再悲傷,反而散發出一種超然的寧靜與和解之美,畫面不再沉於別離,而是回到相遇的起點,不再是畫中,不再是記憶。

這一次,芷澄真真切切地站在她眼前,穿著那年她最愛的藍色羅裙,衣上繡滿荷花與春光,兩人不語,只淺淺一笑,並肩踏入水中,水聲如歌,波紋輕散,一切仿若回到了那個初見之日,那個還未有別離,未有心傷的時刻。

若蘭明白,這或許是一場夢,是心念所召來的重逢,但她無悔,因為這場夢裡,她與芷澄終於再次攜手。

這幅畫也成了她最終的作品,題名為《歸初圖》,是輪迴昇華,也是最深的情感回響。

在畫筆終止前,若蘭終於在夢與畫中,與芷澄真正地和解與相逢。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十七章:傘下無聲水雲間

🖋️雲間共立水中央,一傘輕遮萬古光。 浮世若能同影共,何須言語話情長?

當夢與現實已無界限,若蘭與芷澄於夢中再度相遇,水光映照下,芷澄撐起那把熟悉的油紙傘,朝她走來,微笑如昔。

若蘭伸手,她沒再猶豫,輕輕牽住芷澄的衣袖,她們並肩立於水中,水面為她們讓出一條無聲的道,兩人不語,卻心意相通。

兩位仕女共舞於清澈水面之上,一人撐傘遮光,一人依偎而立,衣袂飛揚,水花輕濺,背景中瀑布傾瀉、霞光映照,江南山水宛如仙境,人物與天地融為一體。

這一幕,已超越了記憶與夢,更像是時光的回音,是靈魂間的最後一舞,這一刻,天地間只有她們,沒有過去,也沒有將來。傘下是遲來的靠近,是從未說出的答案。

她們緩緩起舞,踏水如雲,宛如江南山水間的兩縷倩影,不是告別,而是永恆的留存。若蘭知道,這不再是重逢,而是「我終於,畫成了妳。」

這幅畫,是她的心願,是芷澄未說出的應答,是兩人用整個青春換來的一場無聲圓滿。

這一章,無須再言別,因為情已無聲,畫已足語。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十八章:原本芷圖,便是心圖

🖋️畫落塵歸情未盡,丹青一色淚初乾。 此圖不為人間秀,只為深心念一人。

水畔蓮間,時光彷彿靜止,若蘭終於完成了她最後一幅畫。她並未將畫命名為《江南仕女圖》,而是《原本芷圖》,「原本」二字,不僅是起點,也是答案,芷澄原就是她畫中的魂,是她心中最柔軟的源頭與終點,若蘭將這幅畫留在閣中,封筆離開,從此不再作畫。

她明白,這不是因為遺忘,而是因為所有想說的話、所有想記的身影,都已化作這第十八幅畫。

畫中兩人,一傘一扇,一動一靜,一前一後,輕步走入蓮塘深處。水波未起,天地無聲,只剩下山光與蓮香在長久地注視與祝福。

她用畫筆走了一段愛與別離、記憶與遺憾、夢與醒交錯的旅程;這第十八幅畫,如夢如幻,宛若天光乍現的最後篇章。

畫中兩位仕女,一人手執團扇高舉似揮別光陰,一人執傘而立,衣袂翻飛,神情柔和。身後是盛開荷塘、霞光天際、亭台遠影,整體氛圍充滿圓滿與釋然的氣息,畫上再現題字:「原本芷圖」,彷彿印證整部畫集的主題終於合一。

這不只是一場畫作的呈現,而是一段深情的告白。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十九章:若別,便靜

🖋️畫盡江南人不老,情深筆下自天成。 若非心有千重念,何故執筆不肯停?

芷澄曾說:「若有一日你不畫我了,是否便不再想我?」

若蘭沒答,只低頭繼續勾勒她的衣袖與眼眸,因為她知道,她畫的從來不只是芷澄的模樣,而是兩人共度的所有時光,如今,畫冊將盡。她已不再用筆去追趕記憶,而是任那些片段如荷花浮水,自來自去。

這幅畫,是為告別而畫,卻毫無悲傷,光影淡遠靜謐如詩,兩位仕女立於盛夏蓮池之間,一人低眉如思、一人舞袖如歌。遠方輕舟穿水,荷葉田田,岸邊樓閣靜默相守。整體氛圍不再是悵惘,而是一種溫柔的接受與告別。

芷澄低眉,彷彿在心中為若蘭祝願,而若蘭以沉靜的線條,畫出這一生中最無聲、最深遠的一段情誼,她們之間,無須再說什麼,若別,便靜。靜而不斷,淡而長存

這畫,是她們曾經所有歲月的凝結,是靜靜綻放、不驚不擾的情深,是她們在彼此生命中留下最溫柔的印記,然後轉身,靜靜相送。

raw-image

畫中夢影・最終章:畫盡江南,不盡情

🖋️畫盡江南人不老,情深筆下自天成。 若非心有千重念,何故執筆不肯停?

當筆墨停下,畫卷展開,映入眼簾的,是兩位仕女於光輝水波間起舞,一人持扇舒袖,一人挽手輕旋,背後是日光破雲,群山聳立,荷田如海,宛若人間與天界交會之境。

若蘭與芷澄,在畫中如水與光交融,無聲共舞於山水之巔,風起花開,萬物為她們駐足,她們共舞於光中的身影,不再有別離、不再有沉默、不再有遺憾,

不再是記憶,也不是夢境,而是化身,她們成為光、成為舞、成為那江南風景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若蘭將畫收卷,靜靜放回畫閣,朝陽正升,江南初晴。

她低聲輕喚:「芷澄,我已畫完你了。」,

而畫中回應她的,並非聲音,而是那層層水波與光影間,那一雙永不離散的舞步。

raw-image

畫中夢影・第二十一章:山瀑如練、花雨如霞

🖋️終場不語人未散,傘影依依夢未央。 千重畫筆藏難語,一幅江南寄斷腸。

舟已遠,岸猶在。

畫中兩位仕女仍在共舞,一人撐傘含笑,一人旋袖灑光。腳下水花四濺,舟影輕輕蕩入遠方,山瀑如練、花雨如霞,畫中世界仍在流動,而她們的情意卻已沉澱如湖。

若蘭與芷澄不再話別,因為她們早已無需言語。畫筆既落,情意即留。這一舞,或許從未發生過,也或許,是千萬次夢中輪迴的疊影。

芷澄一手展袖輕旋,一手仍舊輕搭若蘭衣邊。她們笑著、靜著,眉眼之間,是對彼此命運的認可與成全。

畫中波光萬頃,卻無一處驚擾她們的和諧。

raw-image

畫中夢影・最終章(二十二):夢歸江南

兩位仕女同撐一傘,衣華如錦、神韻安然。身後畫舫停泊、亭台樓閣靜立、荷塘如鏡。日落金光灑在她們肩頭,如夢初醒,又如夢不散。

時光如水,故事至此,畫卷終合,仕女之舞已靜,水袖已收,唯餘這最後一筆,定格她們從夢中回望的神情,這一幅,不再是敘事,而是回望,這幅畫,不再描繪告別,也不再尋夢,而是在傘下,於萬千荷花之間,靜靜說出一語:

「我在這裡,從來未曾離開。」

若蘭與芷澄,在這幅《江南仕女書畫集》最終章中,不是送別,而是回歸。她們回到那段無需言語的對望,那場無聲許諾的江南初見。

她們就這樣佇立畫中,與江南同老,與筆墨共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後記

江南,從來不只是一處地理的疆界,而是一種心靈的歸宿,那些從書中閱讀過的記憶煙雨,湖畔的荷香、紙傘的旋舞、水袖的一拂……皆在歲月的深處悄悄沉澱,最終在筆尖蘊釀成畫。

選擇以畫筆疊影交織,揉合詩意與記憶,將清末民初古裝仕女的柔靜、江南山水的深遠,與水中蓮影的飄逸,共同匯成一冊《江南仕女書畫集》。

畫中人非歷史人物,卻有真情;筆下景非實地寫照,卻是心象風景,每一幅作品,皆非單一構圖,而是多重影像的數位重疊創作,一如記憶裡情感的重複交織,有時模糊,有時清晰,有時,是夢。

詩,是這些畫的呼吸;畫,是這些詩的肌膚,若你曾在這些數位影響重疊畫中,看到一個前世的自己、憶起一段舊夢,或只是短暫沉浸在不屬於當代的柔光中,這冊畫集的靈魂,便已完整。

謝謝你願意翻開這些色彩與剪影,也願文學中江南飄來的風,能吹入你心中。

(註)

一、本篇中的圖像,是根據作者原創文字,對Windows Bing Image Creator AI生成圖案器下指令,以掐絲琺瑯彩主義藝術風格搭配,共生成26張圖像,本文圖文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非商業使用,歡迎載明圖文出處與作者名稱後轉載,如需移作商業使用,請與本人連繫合作細節,未經本人書面同意,不得任意下載、轉載、分享、塗改,盜用必究,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輕煙跟你聊聊
173會員
756內容數
透過跟你聊聊的方式,聊電影、聊戲劇、聊音樂、聊教育、聊網路觀察、聊小說、圖文與音樂劇場創作、聊藝術、聊愛情,藉由分享觀看不同領域不同世代的藝術創作者的作品,持續保持對各國民族、歷史、文化、語言、宗教、信仰、音樂、舞蹈與戲劇創作的開闊視野與敏銳度,並與世界各地讀者交流,豐富深刻彼此的生命意涵。
輕煙跟你聊聊的其他內容
2025/08/06
當太陽漸漸西沉,金色的霞光灑落在山間的小徑上,小兔子們踏上了一場從傍晚到深夜的夢幻花園旅程,油紙傘為他們遮風擋雨,這是屬於夜晚的童話,也是屬於自然四季的溫柔詩篇。牠們穿越了柔和光影交織的山水,來到了一座繽紛夢幻的大理花花園,開始一場黃昏的賞花旅程....
Thumbnail
2025/08/06
當太陽漸漸西沉,金色的霞光灑落在山間的小徑上,小兔子們踏上了一場從傍晚到深夜的夢幻花園旅程,油紙傘為他們遮風擋雨,這是屬於夜晚的童話,也是屬於自然四季的溫柔詩篇。牠們穿越了柔和光影交織的山水,來到了一座繽紛夢幻的大理花花園,開始一場黃昏的賞花旅程....
Thumbnail
2025/08/04
春光輕灑,小兔子們圍坐在花海中喝著香茗,撐著油紙花傘開啟了一則屬於「四季花海的美麗冒險之旅」。春光明媚的清晨,陽光輕灑山間,五隻毛茸茸的小兔子相約飲茶,歡欣鼓舞地準備踏上了一年一度的四季賞花之旅。牠們帶著繡著
Thumbnail
2025/08/04
春光輕灑,小兔子們圍坐在花海中喝著香茗,撐著油紙花傘開啟了一則屬於「四季花海的美麗冒險之旅」。春光明媚的清晨,陽光輕灑山間,五隻毛茸茸的小兔子相約飲茶,歡欣鼓舞地準備踏上了一年一度的四季賞花之旅。牠們帶著繡著
Thumbnail
2025/08/02
她身著如水似煙的繡衣,玉步輕盈立於蓮塘水畔,手執一柄繡花團扇,似欲掩面,卻終是掩不住眉梢藏著的微笑。衣袂間飛鳳繾綣,水波中蓮葉疊翠,一雙亭台遠在水光天色之中,彷彿是她不說出的心思,托扇為語,寄去那彼岸人。這封信,是畫集的最後一篇,亦是唯一一篇「無名無主」的信箋。
Thumbnail
2025/08/02
她身著如水似煙的繡衣,玉步輕盈立於蓮塘水畔,手執一柄繡花團扇,似欲掩面,卻終是掩不住眉梢藏著的微笑。衣袂間飛鳳繾綣,水波中蓮葉疊翠,一雙亭台遠在水光天色之中,彷彿是她不說出的心思,托扇為語,寄去那彼岸人。這封信,是畫集的最後一篇,亦是唯一一篇「無名無主」的信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嫋嫋娉娉 墨髮眉黛長   羊脂玉 紅瓔珞 金縷翠煙緗   拂花倚柳繡女紅 對鏡巧梳妝   花顏嬌 香靨羞 鳳冠霞帔欲嫁郎   辭君道緣盡 聞悲顧難捨    書帖化勇將   束髮祭落雁 動身雁門關    楚歌戰四方   鏦鏦錚錚 狼煙黃沙荒   鐵血刃 紅纓穗 鐵冑兵戎裝
Thumbnail
  嫋嫋娉娉 墨髮眉黛長   羊脂玉 紅瓔珞 金縷翠煙緗   拂花倚柳繡女紅 對鏡巧梳妝   花顏嬌 香靨羞 鳳冠霞帔欲嫁郎   辭君道緣盡 聞悲顧難捨    書帖化勇將   束髮祭落雁 動身雁門關    楚歌戰四方   鏦鏦錚錚 狼煙黃沙荒   鐵血刃 紅纓穗 鐵冑兵戎裝
Thumbnail
上回講起,芒種是古代的女兒節...
Thumbnail
上回講起,芒種是古代的女兒節...
Thumbnail
真皇后.假中宮
Thumbnail
真皇后.假中宮
Thumbnail
《心裳》 心裳輕舞意悠揚,月華如練照軒窗。 紅塵如夢隨風去,情思繾綣訴衷腸。   《閨中少女》 簾外青梅枝上俏,閨中少女倚軒窗。寶奩塵滿懶梳妝。 閑看彩蝶花間舞,靜聽黃鶯葉底吭。幾縷相思心底藏。   城中有一閏中少女,名曰嫣兒,正值二八妙齡,貌若嬌花映水,風姿綽約,楚楚動人。
Thumbnail
《心裳》 心裳輕舞意悠揚,月華如練照軒窗。 紅塵如夢隨風去,情思繾綣訴衷腸。   《閨中少女》 簾外青梅枝上俏,閨中少女倚軒窗。寶奩塵滿懶梳妝。 閑看彩蝶花間舞,靜聽黃鶯葉底吭。幾縷相思心底藏。   城中有一閏中少女,名曰嫣兒,正值二八妙齡,貌若嬌花映水,風姿綽約,楚楚動人。
Thumbnail
某天,在 網路上 到處亂逛時,看到一張有趣的照片~ 是那種... 應該是瓷器吧?(雕塑?) 然後是古時候 仕女 的模樣! 我突然想... 這是真的瓷器作品拍照的? 還是 AI 畫的呀? 看不出來... 不如讓 AI 畫畫看好了! 來囉!
Thumbnail
某天,在 網路上 到處亂逛時,看到一張有趣的照片~ 是那種... 應該是瓷器吧?(雕塑?) 然後是古時候 仕女 的模樣! 我突然想... 這是真的瓷器作品拍照的? 還是 AI 畫的呀? 看不出來... 不如讓 AI 畫畫看好了! 來囉!
Thumbnail
紅衣女紅衣女 後宮難為,琴棋書畫樣樣不能輸 尊王攘夷,不是故步自封不變通 普天之下是王土,久居廟堂之高 不在其位未謀其政,夏蟲怎語冰 雲泥之別,不在世俗的位階名分 而在心量,得容人落淚處且留人 化干戈為玉帛,是我輩一忍再忍 妳一再背信棄義,視和平為糞土 視他國文化為枷鎖,自視為
Thumbnail
紅衣女紅衣女 後宮難為,琴棋書畫樣樣不能輸 尊王攘夷,不是故步自封不變通 普天之下是王土,久居廟堂之高 不在其位未謀其政,夏蟲怎語冰 雲泥之別,不在世俗的位階名分 而在心量,得容人落淚處且留人 化干戈為玉帛,是我輩一忍再忍 妳一再背信棄義,視和平為糞土 視他國文化為枷鎖,自視為
Thumbnail
作者: 閆紅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31
Thumbnail
作者: 閆紅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3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