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名信箋,藏心以扇語
她身著如水似煙的繡衣,玉步輕盈立於蓮塘水畔,手執一柄繡花團扇,似欲掩面,卻終是掩不住眉梢藏著的微笑。衣袂間飛鳳繾綣,水波中蓮葉疊翠,一雙亭台遠在水光天色之中,彷彿是她不說出的心思,托扇為語,寄去那彼岸人。
這封信,是畫集的最後一篇,亦是唯一一篇「無名無主」的信箋。無寄者、無收者,也無落款。畫中仕女,笑而不語,神色婉轉。她既非清婉,也非畫中任何一位已具名之人,反倒像是一切仕女的化身,是那所有藏著心事、未能啟齒之人所共用的筆名。
📖此畫名為《藏扇寄音圖》
📜 詩題:不署名,亦無字,一扇一身情。 若有人懂,風過水面, 自會知我心。
📩 書簡全文(無名箋)
若此刻你正展讀此信,便已是我願你讀之人。
我曾寫信予春雨、秋蟬、孤燈與紙扇,只未敢寫給你。
不是不敢,而是怕你看懂了。人說筆跡易改,心意難言。
那我便畫花於扇,繡鳥於衫,讓風替我說、讓畫替我藏。
若你還記得,那年暮夏我們舟過花亭,風起時,我曾輕搖團扇。
那一刻我沒說的話,如今還藏在這扇中。
而今,你若讀得懂,便請輕搖這封扇信,我會在風裡聽見。
無名人

推薦邊聆聽這曲由林海先生演奏的中國古典音樂「琵琶語」,邊往下賞圖文之美,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JASgchLyg&list=RDVUJASgchLyg&start_radio=1

風起扇緣,回眸即是別。
她立於荷塘邊,笑意盈盈,清風掀起衣袖,襯著團扇上滿繡花鳥,仿若她一身心事,也藏於其中。扇未遮面,卻似訴說千語萬語;鳥未遠飛,卻已傳出一段柔情舊事。
在江南小鎮,有位名喚青婉的女子,生於書香之家,卻喜畫喜香,不喜詩書規矩。她曾親手繪製百柄團扇,每柄皆不同,每柄皆有故事。
這日,她著繡襟短旗袍,立於夏日初晴的荷塘岸畔,右手執扇,左手輕扶裙襬,一雙眼眸輕柔含笑,卻又似有幽思未解。那柄扇,是她為一位離別多年的人所作,扇上繡蓮繞花鳥飛,是她心中那段「沒說出口的愛意」。
畫中飛鳥,據說乃江南一帶極少見的鳳尾鵑,飛來飛去只為尋一人——那人,曾在春日舟上,為她折荷作扇骨。如今,人不再、扇猶存、香猶在。
📖 此畫名為《春水藏香扇》
📜 詩題:一扇掩半顏,半顏藏舊年。 風來不語事, 鳥去送誰篇?
📩 書簡節錄:〈與你不說的那些話〉
你可知,這世上有種話,是說出來便俗了的。
我用針線繡它、用香囊熏它、用扇面藏它。我日日與你對話,
只是你不曾知,這話說給風聽、說給扇聽,說給飛鳥聽。
若有一日你重來江南,看見荷花盛放、香扇輕展,
也許那一瞬,你會記起我。

蓮與傘,斜陽寄別意,思念有心,離別無聲
夕陽西沉,湖光蕩漾,這位名喚「潤音」的江南女子,她撐著一柄描金繪彩的油紙傘,緩步於荷塘深處。白裳繡蓮,彩裾拖水,一抹碧綠與橙紅交錯的身影,與天邊霞光相映成趣,她輕舉手中蓮花,似是敬於夕日,亦像送別遠人。
她原是煙水畫舫中的藝伎,擅舞擅畫,卻因一次遊湖偶遇,與一書生結下因緣。
他曾說:「妳笑時,如同傘下透日光,讓我忘了紅塵。」,於是她日日手繪一傘,只為留住那道光。
畫中的她,身著流彩鳳尾長襦,衣上花鳥遊魚皆自成意境。那柄傘,是她親手繪製,傘骨繫玉穗,傘面繡有春秋四時。她立於暮色中,舉蓮而望,心中卻念著一封未寄的書簡。
📖 此畫名為《傘影蓮風》
📜 詩題:傘下人依舊,湖中影自斜。 若問相思處, 蓮風寄落霞。
📩 書簡節錄:〈江南暮後寄君書〉
君說江南水暖,最適歸舟;我說江南荷綻,最宜別後。
傘撐至今,傘下空留舊影;蓮舉至暮,暮後只餘晚愁。
📖 後記:
若思念有形,便是傘上絢彩;若離別有聲,便是蓮下微波。

水中傘語,靜守一心人
霧色微瀰,水面盪漾,晨曦自遠山灑落。女子半立半坐於水中,身著天水碧與淡紅交織的繡羅長裳,手撐一柄精巧紙傘,傘面綻放著芙蓉花紋,與四周荷塘彼此映照。
她名曰「青芷」,是姑蘇城外蓮塘邊,王家小女,生於書香門第,卻自小不愛琴書,只鍾情於雨後水邊的倒影與風裡荷香。
青芷曾有一段未了緣,那年她誤入荷塘深處,撿起一支遺落的玉珮,其上刻「知止」。自此,日日來此,盼能與失主重逢。
她不問天意,不追前塵,只在晨光最柔之時,入水不語,荷葉為蓋,蓮香為伴,傘下藏著一紙字條:「若君來,請尋荷深處傘影間。」
📖 此畫名為:《水中之心,傘下之語》
📜 詩題:傘下藏語細無聲,荷塘深處念輕盈。 若非前緣難自解, 一步一蓮步步情。
📩 傘下書簡:〈心語〉傘非為遮雨,是為藏情語; 君若尋我處, 一蓮一念許。
📖 後記 :
水不語,傘無言,青芷心思在波間。 願有一人懂她靜, 願有一刻傘中見。

雨中荷事,紅繩牽心事,細雨落無聲。
晨雨初霽,煙嵐迷蒙。荷葉如碧浪層疊,粉紅花瓣悄然綻放。仕女一人立於蓮田之中,手撐油紙傘,傘上繡滿花鳥,與她身上的雲錦華服相映成趣。她名喚蘇婉雲,乃書香世家的次女,性靜如蘭,心細如織。
今日,是她與故人之約,那年他贈她一串紅流蘇墜子,言若緣未斷,雨中見。
蘇婉雲悄然取出掌中那枚紅色流蘇墜子,拋在指尖,任其微擺於袖邊。她未曾言語,卻早已在心中問過萬次:「他可還記得今日?」
她低首輕轉,紙傘傾斜間,一滴水珠墜入荷心,而遠方,正有一人立於竹舟之上,亦撐傘、亦靜待。
📖 此畫名為《繡鴛傘下・細雨荷香》
📜 題詩:細雨不驚荷露沉,傘下人靜夢更深。 若無約字藏心底, 為誰紅繩繫此襟?
📩 傘中書簡:〈寄意未至〉蓮間風細,繡鴛雙不語; 傘未合, 心先近。 來時若見紅繩影, 請記我依舊如昔人。
📖 後記 :
若真有緣,隔岸亦知;若情未盡,一傘足寄。蘇婉雲在風雨間等一人來,而心,早已在水影之間輕聲相應。

浮影錦衣|鶴來時,心未歸
清末民初.姑蘇水鄉.暮春時節
一池碧波映著萬千荷影,垂柳搖曳,飛鳥掠過晴空,仕女一身繁錦彩衣,手持華傘漫步水畔,風捲衣角,波光如縠,正是江南暮春最柔婉的一幕。
她名程婉綺,字若思,乃蘇州世族之女。自幼通琴棋書畫,尤擅刺繡,號稱「繡中畫仙」。此番立於水中,正是為了一場她自編自繡的《迎鶴圖》,她以傘為蓋,以衣為畫,欲喚鶴來聽她一曲無聲的心語。
程婉綺之心,並非全為繡藝,她與吳門畫師沈修然曾共繪《百鳥朝凰圖》,那時二人心靈契合,卻因家門懸殊,不得終成眷屬。
如今,她以此華傘、彩衣、飛鳥、荷塘為情境,欲用畫中之景,喚起畫外人心,畫中所繡鳥禽,正是那年沈修然親手所繪,她以針代筆,將往昔點滴,一一鎖於衣袖之間。
📖 此畫名為:《迎風引鶴・玉衣繡羽》
📜 題詩:一身彩繡步波光,傘影輕搖雲鶴翔。 誰知織女閒中意, 縷縷絲頭繫斷腸。
📩 傘骨藏句:傘開如扇,衣動似潮,鶴來之時,願君回首。 若我未語,願風為聲, 繡中萬字,皆為你書。
🪷 後記 :
一傘一緣,一針一情,程婉綺於水邊靜候,不為煙雨,不為名聲,只盼那曾共筆山水之人,能在她錦衣彩影中,讀懂她縷縷情絲。

花傘初行水影清,金傘傾斜處,芳心未曾收。
時空背景:清末民初.錢塘湖畔.晨霧初晴,金傘藏夢,蓮開時,心亦開。
清晨霧氣未散,湖面薄波輕盪,仕女一襲金黃繡裳,手執綴滿牡丹花紋的油紙傘,緩步行於湖畔。身姿婀娜,彩衣翻飛,恍如從畫中走出的仙子,傘邊垂珠輕搖,腳下水紋生煙,連遠處亭中遊人也不禁停步凝視。
她名沈妙音,字芷蘭,乃杭州書香世家之女,自小習舞於外祖母所創「蘭韻書塾」,兼擅詞章與女紅。她不慕繁華,只戀自然水色花影。這一日,正是她成人後首次獨自赴柳湖賞荷。
畫中孔雀正展羽引頸,似為佳人低吟。據說沈妙音曾以傘舞為畫,為父親祝壽時表演一曲《水袖生花》,舞畢,湖中真引來雙鷺相舞,成為一時佳話。
本章描繪沈妙音初遇青年畫師陸修文之時,陸君原為京城畫院弟子,因避亂南來,寄宿於西湖畔友人家。當日路經湖邊,偶見妙音傘舞行水,便即興為她畫下一幅《步花傘影圖 : 倚傘尋芳.一步驚鴻》,此畫後流傳至蘇州藝苑,成為「金傘仕女」之原型。
📖 此畫名為《步花傘影圖 : 倚傘尋芳.一步驚鴻》
📜 題詩:玉傘挑風步,花衣映水光。不語誰知意?鴻影自成行。 一傾芳華處,半步動朝陽。
📩 湖畔題字(書於亭柱):「倚傘行芳水,傾心不語人。」
🪷 後記 :
傘可遮陽,亦可藏情。沈妙音的一步步踏於水間,既為欣賞蓮花綻放,亦似在心湖中掀起漣漪。此畫後人評曰:「一傘既開,眾心皆動。」

晚潮如夢.紅蓮將落
時空背景:清末民初.吳中太湖西岸.酉時。
落日如錦,天水相接。湖岸的潮聲隱約如琴,仕女一身錦繡彩裳,手執繡花油紙傘,沿著階石小徑緩步而下。她步入湖濱,腳下激起一圈圈水波,恍如夢中回潮,斜陽映照之下,湖面染成溫潤的胭脂色。
此女名喚華綺凝,原為蘇州望族之嫡女,卻不羈於閨樓之中。她幼習詩畫,喜山水間遊歷,尤鍾情傘舞與水袖。十七那年,曾於江南文會中舞《斷橋煙雨》,驚豔全場。傳聞江南名士陳翰之,亦因此舞將她入詩三章。
落蓮渡口處,一艘畫舫正緩緩遠去,船頭立著一身青衫的男子回望彼岸。華綺凝未曾抬眼,只以指尖輕撥一瓣浮蓮,彷彿將那不欲出口的別意,隨水流去。
傘上彩圖為「芙蓉雙燕」,寓意情深而不語、遠而不斷。風拂裙擺,裙上牡丹、芙蓉、菊花相交輝映,如春秋四序,與傍晚的霞色交融無間。
傘下紅影,再會無期亦含情
這幅畫描繪的是華綺凝與陳翰之分別前夕的最後一面,二人青梅竹馬,卻因時局動盪,各赴天涯。
此後多年,翰之旅居上海為報社畫師,而綺凝則留於蘇州,開設「芙蓉畫閣」,教授仕女詩畫與舞藝,靜守湖畔,未嫁人。
📖 此畫名為《赤日將隱水波紅》
📜 題詩:傘傾霞碎照蓮紅,一步回潮一夢空。 只影倚風行水去, 不須說破舊時中。
🪷 後記 :
行過渡口,誰與你並肩?
華綺凝於畫中似未看那舟中人,卻指向水中漂浮的蓮瓣。那是她最溫柔的告別,也最堅定的回望。









清末的江南,蓮溪初夏,仕女盈盈,
一陣微風吹動紙傘,荷香再起,
仕女不再只是閨中幽蘭,她們也敢愛敢別,
敢以美與才華,留下永恆詩畫。
故事結束,夢卻猶在。
(註)
一、文中推薦聆聽這曲由林海先生演奏的中國古典音樂「琵琶語」,邊往下賞圖文之美,影片引用自 A.I.C Music Youtube Channel 頻道,本文引用純粹為推薦特展好影片,無任何商業考量運用。
二、本篇中的圖像,是根據作者原創文字,對Windows Bing Image Creator AI生成圖案器下指令,以掐絲琺瑯彩主義藝術風格搭配,共生成18張圖像,本文圖文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非商業使用,歡迎載明圖文出處與作者名稱後轉載,如需移作商業使用,請與本人連繫合作細節,未經本人書面同意,不得任意下載、轉載、分享、塗改,盜用必究,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