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在台股操作電子股,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電子股雖然波動大,但真的很有機會賺到波段利潤。只要有耐心,掌握族群輪動的節奏,穩定獲利並不是太難的事。 --- 為什麼我偏愛電子股? 跟傳產股相比,電子股的漲跌幅度更明顯,一個波段的低點到高點,時間不會拖太久,波段操作的機會很多。 像前陣子,市場輪到 PCB、水冷設備、IC設計、IC封測、太陽能、面板、機器人 等族群在漲,幾乎是接力式的輪動。 我做法很簡單:每一個類股我只挑一檔績優股,等它漲多了就先賣掉,把資金轉去還沒啟動的族群。 --- 我的選股原則 1. 每類族群只挑龍頭股或績優股
我認為市場規模大、成交量穩定、上市時間久的公司,抗風險能力比較強。
只是龍頭股波動較平穩,比較難找到操作空間,若希望操作可以靈活一點,可以找規模較大,股性活潑的績優股,當然還是要事先做好功課研究個股相關資料,反覆操作後,看你跟這一檔股票合不合得來。 2. 本益比低於15 我還記得去年挑選楠梓電的原因是因為本益比才11,買入之後沒多久就獲利一次了結。然後我想說楠梓電的本益比還不錯,又進場買了一次,只是這一次被套牢了,直到今年7月中,上漲到59元,小賺3000元,趕快賣掉出場。
令人懊悔的是59元賣掉後,過了15天,楠梓電漲到83元,才發現我賣得太早了。 3. 毛利率與營收穩定
財報好看,股價才有支撐力。通常電子股毛利淨利都有穩定成長的股票,或EPS到兩位數,這些股票大部分的價格都會落在100塊錢以上。
只有少數幾檔是漲不動,但這些少數幾檔我相信是有潛力的,只要你耐心等待。 緯創他的殖利率和營收成長都還算不錯,我還記得兩三年前坐在春水堂和老婆邊吃午餐邊思考要不要做決定,我是在25元買入緯創的,坐在春水堂的當天,緯創漲到33元就賣出,因為也是被緯創套了很久,應該快一年吧。
只是這一次更後悔,大概半年的時間,緯創漲到100多元。 4. 殖利率平均 5% 以上
我不敢保證我的挑選法每次都會讓股票暴漲,但是挑個有高殖利率的股票,在他無法為你賺得資本利得的時候,你還可以有一點股利收入,也算是有一點安慰獎的意思。
像電腦股的仁寶、宏碁、英業達,目前價格都不高,是很值得推薦的。
--- 我的波段操作實戰方法: 1. 紀錄每檔股票的波段高低點 建立操作筆記,記錄最近三個月(或每一季)的最高價與最低價。雖然這看起來很基本,但我覺得這比技術分析還直接的資料,我也會看一些所謂的KD指標、K線圖、macd、移動平均線……等等,也許不夠精巧,所以我才覺得單純紀錄個股的低價與高價是最直覺的一個判斷方式。 我認為不要太貪心,當股價接近低點時分批進場,接近高點時逐步出場。 2. 只研究10檔股票 挑選不超過 10檔 股票,避免分散注意力,我認為這樣能更專注追蹤每檔的產業與新聞。有一段時期我曾經拿一本筆記抄寫某些個股的新聞,真的很有效,股票真的會如預期上漲。 3. 觀察盤整期與量能變化 特別注意長期低谷盤整的股票,如果出現 突然爆量 或 外資連續買超,很可能是啟動訊號。 我認為技術指標不用懂得太多,幾個比較實用的股票上漲訊號就可以。 像是底部突然爆量啊! 突然一根長紅K線! 又或者是投信外資突然爆買! macd黃金交叉 移動平均線是向上趨勢 只要懂這些就夠。 4. 善用市場消息面 電子股對消息面特別敏感,只要你有耐心,無論是新產品發表、產業政策或供應鏈變化的新聞,都可能引發急漲急跌。 就像我先前說的,每天抄寫筆記只要記錄你持有的股票相關消息不管從報紙或是從網路上我都覺得這樣做功課一定對投資股票有幫助,但是真的很花時間! --- 實戰感觸 說真的,股票操作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耐心與紀律。 很多時候,不是賺不到錢,而是自己太急,看到小虧就砍掉,結果回頭一看,股價已經漲回來甚至飆上去了。 我印象很深刻,像 緯創、楠梓電 這些曾經被我視為「牛皮股」的公司,當時覺得它們漲不動,結果過沒多久就開始狂飆,讓我錯失一大段行情。 但另一面,有些股票真的只漲一點點就回跌,如果太貪心,等著賺更多,最後反而吐回去。 所以我現在的原則是——小賺也跑,大賺也跑,盡量不要虧大錢出場。 --- 最後的心法 投資電子股,不必每天追高殺低,只要耐心等待低檔機會,逢低買進,等到有利潤就賣出。 市場永遠有下一波輪動,不用急著一口氣吃到飽。 穩穩抓住每一段能賺的行情,累積下來就是一筆很可觀的資產。
你有什麼樣的好方法也來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