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豆瓣官方發布公告查處一批存在「養號行為」的帳號,在若干影視圖書條目下發布大量AI生成的垃圾內容,調查核實後處理2272個違規帳號,剔除短評348674條和長評5701篇,這是網路水軍侵害內娛影視發展的實際案例,連豆瓣亦難逃被AI假評論攻佔的命運。相關方利用網路水軍通過虛假評價誤導消費者,製造影視作品受歡迎的假象,或是對競爭對手和影視作品進行抹黑,普通豆瓣用戶想要獲取影視作品的真實口碑難度變高。豆瓣會有養號行為發生,是因為內娛的各家粉圈意識到影視作品的豆瓣評分對自家藝人沖獎和長尾口碑的重要性,所以粉絲們開始投入養豆瓣帳號,一般正常的粉絲行為是拿身邊親朋好友的手機號來註冊豆瓣帳號,一個手機號一個豆瓣號,粉絲看過影視作品真情實感地寫好評,個人日常寫作使用AI輔助潤色不是大問題。而不正常的粉圈行為是團隊批量下場註冊後一鍵生成幾乎同一模板的評論,水軍帳號使用AI無限生成的長劇評擾亂長劇市場,給自家打五星給對家打一星,短時間內就能改變原本的豆瓣評分,拉高自家的低分劇拉低對家的高分劇,影響評分的公正性。內娛網友還發現正常活人帳號得養好多天辛辛苦苦為好多部作品打分才能做到有效評分,水軍帳號剛註冊一天就能有效評分,一分鐘就能發布一篇長評,讓網友嘲諷活人比不上黑科技。

此豆瓣公告源於某女藝人粉圈搬運AI生成內容在豆瓣養號,如果粉絲只將AI生成內容發在自家藝人戲劇作品的評論區,根本不會被外人注意到,然而粉絲為了養號還發到豆瓣許多其他的書籍和電影條目下,導致AI生成內容大規模傳播,無論是新書或冷門老電影的正常評分都受到波及,嚴重干擾其他用戶使用豆瓣。此事會被揭露是一位使用豆瓣二十年的資深用戶偶然發現某部冷門老電影的最新影評區出現大量AI生成的假影評,向豆瓣技術人員反饋後,該部電影評論區恢復正常。為免遺漏,資深用戶繼續追查假帳號頁面的其他電影,發現這些電影的最新影評區依然存在大量AI生成的假影評,資深用戶運用自身的技術背景順藤摸瓜,過程中發現存在不同IP的假帳號,同一帳號發布影評時的IP位址亦會變化,疑似團夥作案,最終找到AI假評論團夥和影視宣發合作的痕跡就是女藝人的新劇,發現該劇五千多條AI生成的假評論都是五星,占該劇長評的97%,在8月3日向豆瓣技術組投訴。8月4日女藝人粉圈大粉就發文提醒自家粉絲不要再用AI生成的評價去豆瓣打分,會被豆瓣認定為水軍清理以及可能被封號,8月5日豆瓣官方將女藝人的新劇以「本劇評論存在異常狀況」鎖評,女藝人粉圈開始在豆瓣發文帶節奏想將此事甩鍋給別家女演員粉絲,反倒被內娛網友發現經典老劇甄嬛傳和去年大爆劇狂飆的長劇評不過是三千多篇,而女藝人剛開播一星期的新劇竟然就有六千多篇長劇評,短評長評的比例竟然是狂飆的四倍以上,識破女藝人粉圈想利用水長評讓帳號權重高和戲劇評分高的伎倆。資深用戶推論是AI假評論團夥批量生成假評論後,分發給部分粉絲群體,利用粉絲的無償勞動將內容灌注到該團夥指定的書籍或影視條目中,但粉絲群體控制的水軍號只是AI假評論團夥的合作方之一,肯定還存在不是由人工控制的AI假號,畢竟AI假內容的氾濫規模已非人力能及。8月7日豆瓣官方發布關於處理水軍養號的公告並新增水軍養號投訴功能,公告中未提及任何藝人。但向豆瓣揭發此事的資深用戶仍被女藝人粉圈攻擊,因而反擊發文實錘是女藝人粉圈行為擾亂其他影視書籍評論區,甚至利用AI生成內容給對家惡意差評。當天新聞媒體跟進報導,內容提及AI生成的五星劇評內容牛頭不對馬嘴,將女藝人主演的打擊拐賣題材劇評價為以武俠為背景的影片。內娛網友則嘲諷女藝人不愧是水后,從金鷹水到豆瓣。其實早在2022年4月29日豆瓣官方就曾發公告上線防水軍控評功能,避免水軍通過在短評區控評來引導輿論和評分,上次是因為短評區發公告,這次則是長評區亦被水軍攻陷再次發公告。為何女藝人粉圈評論女藝人的戲劇要大量使用AI生成內容呢?內娛網友覺得是因為女藝人的粉圈構成以低齡學生粉居多且只愛看紅毯綜藝不愛看女藝人的劇,所以才需要藉助科技外力,這也是女藝人新劇招商、拉新、熱度、播放量都不佳的原因。有內娛網友認為此次豆瓣發公告象徵性處置不過是輿論發酵的權宜之計,實際狀況並未有多大改善,女藝人粉圈並未收斂照樣繼續水劇評,給自家作品五星好評,給對家作品一星差評。


關於豆瓣評分,有內娛網友分析內娛作品和非內娛作品是兩個維度,對外國影視作品自帶濾鏡寬容度高,著眼研究優點少有審判缺點,所以外國影視作品容易取得高分評價,而內娛影視作品卻常被嚴苛審視少有高分評價,甚至豆瓣評分經常淪為粉黑大戰,成為粉圈打架工具,自家劇不管是否難看都打五星,別家劇都打一星,尤其是流量演員主演作品的豆瓣評論區經常充斥人身攻擊言論和惡意評分變成垃圾場,無法呈現作品的真實評價,因此在內娛網友眼中豆瓣是個小丑平台。其實不論是粉絲自吹自擂的無腦維護,或是黑子不分青紅皂白的惡意詆毀,都無法反映影視作品的真實評價,評分的公信力取決於是否忠實呈現有理有據的正反討論。內娛網友認為粉絲和理性這兩個詞本身就是不相容的,粉絲眼中偶像沒有缺點,偶像的劇都是完美無瑕,只要是人就會有缺點,看到了缺點就不會無腦維護,不無腦維護就會被開除粉籍,真路人只要稍微吐槽劇情節奏或劇本漏洞問題,就會遭到粉絲反駁還可能被扣粉籍打成對家黑子。自家的分高就瘋狂吹噓,對家的分高就是水,自家的分低是被黑,對家的分低就瘋狂嘲笑。一部影視作品的評價應該是多方面多維度的,評分應該看作品的整體水平,包括劇情節奏、製作水準和演技等,不能只以一兩個高光片段就說整部作品值得高分。
然而一部好作品在其他平台的熱議程度仍可證明它的質量,如果一部各平台好評不斷的熱播劇,豆瓣開分卻不符合大眾預期,肯定有黑子介入影響。因為任何人都能在豆瓣打分不需要任何條件,只須點擊看過就能進行評分,對比其他視頻平台至少還須先看劇二十分鐘才能評價,至少不會有那麼多人為了黑對方去看二十分鐘的劇,即使看了也算給對方送流量和熱度。從打分留言可以發現很多人根本沒看劇就瞎評,豆瓣無法處理粉絲刷好評或黑水軍刷差評,只能內部黑箱清理五星和一星,而黑水軍則換個方式改打二星或三星因應,內娛網友還曾識破豆瓣配合職黑的預制分特意捏出正常分型。因為不公開透明清理和開分機制導致豆瓣失去公信力,豆瓣官方甚至看人下菜碟,有的劇永久不開分,有的劇開分就鎖分,開分或鎖分的時間都不固定,評分人數可以灌水,任意捏分,所以內娛網友對豆瓣基本共識是糊劇和國外劇的開分高,高分不一定好看,低分肯定難看,而流量演員主演的劇的打分人數和豆瓣評分則毫無參考價值。有些劇粉不願好劇被惡意評價,希望劇方花錢維護豆瓣評分,然而花錢維護豆瓣評分等同變相向網路黑社會繳保護費,爆劇或熱播劇在觀眾心中自有評價,因此劇方並不在意豆瓣評分不會花錢維護,但是小眾劇或沖獎劇需要營銷口碑以免影響後續資源或獎項造勢,所以有些劇方或演員就會花錢維護評分。有內娛網友提議豆瓣可以採取實名制打分,或是連接各視頻平台端口,通過端口檢測是否滿足觀看時間,滿足觀看時間才能打分來剔除黑水軍,多數內娛網友則不看好豆瓣官方會有魄力採取措施來樹立影視評價平台的公信力,因為豆瓣日活低,本來就靠黑水軍的生意過日子。
曾有內娛網友分析過豆瓣日活低的原因,認為豆瓣機制不適合沒有後台和背景的人來玩,豆瓣的幾個娛樂大組都是娛樂公司職粉控的組,散粉自組的組則常被追著炸,有些組先吸引散粉去熱組然後轉頭管理員就賣組。豆瓣小組相當於組長的私產,能夠控組賣組,組裡不是人多就行,要看組長和管理員是誰,有些劇專組基本都是紅帖,沒有搗亂的黑帖,有些劇專組則是劇播期間黑貼不斷,連劇粉善意提醒不要回黑頂帖的文章都被投訴刪除,明顯背後有職黑團隊下手,故意破壞追劇氛圍來趕走劇粉。豆瓣的劇專組不像微博的電視劇超話有演員粉絲當超話主持人來維持秩序,演員粉絲根本申請不了管理員來護劇,導致被黑水軍攻城掠地,黑子無邏輯且持久不斷開帖攻擊,一旦粉絲回黑就會被罵被嘲無腦護劇然後上升主創團隊或演員本人,是內娛黑子屢試不爽的慣用伎倆,粉絲解釋多了又會讓其他人覺得厭煩回歸到粉絲有問題。正常人精力有限,一直控黑會產生怨氣。很多人追劇追星是為了快樂,不是為了和職黑或水軍糾纏在一塊,既然有抖音或小紅書等其他活人多的平台可以快樂追劇討論劇情,不想被影響心情的人自然會轉移陣地不再為豆瓣貢獻日活,都是捏著鼻子來臭氣熏天的地方打個分點個讚就走人。因為豆瓣是黑子聚集地,是黑水軍發酵負面輿論的起源地,有時甚至刪除真實的劇評,留下尬黑的水評,才導致豆瓣日活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