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lena)相較第一集新任總統在憲政空窗期的政治迷霧中,《零日攻擊》第二集用社會底層年輕人講的故事或許更貼近我們的日常,兩岸戰爭的氣氛鋪陳其實不多,反倒是劇中敘述那種在看不見未來的生活當中,人們如何被煽動、從勉強過活的年輕人怎麼崩壞、狠下心來變成亡命之徒的過程;其實不管是不是兩岸戰爭,第二集其實都很值得讓人去思考那些虛無的年輕人、或是更直白地說小草心態怎麼產生的;飾演蛇仔的謝章穎之前看他在《火神的眼淚》演菜鳥,結果一看IG發現最近都在演那種還不是太壞的小89,看著看著有點意外惹人同情,真的是有抓到。
中間防雷宣告順便說一下近年台劇製作水準都滿不錯的,一樣推薦大家支持國產的通路,像是公視+、MOD、HamiVideo、MyVideo,點閱率有增加才能讓通路方去主動投資更多類似主題、優質的台劇,大家喜歡的話就多多討論維持社群熱度,一起撐住當初扛住壓力的投資方、製作方,讓他們製作更多優質的戲劇---
--(劇透的討論開始)
---
節目企劃叫我不要一開頭就搥下去什麼小草縮時記錄片,不過討論下來這集應該算是很社會寫實,去討論了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也許也是各個時代都有的問題),生活大致平順的我們對於社會認知的其中一個盲點就在於社會落差本來就很大、不是每個家庭都是小康有餘裕,因為各種原因負債、家人重病需要照護、或是純粹運氣不好出了意外,積蓄莫名其妙化為烏有的案例層出不窮,一個家裡要倒掉的速度比你想像中還快,轉眼之間車子房子變賣週轉、開始常搬家、家人開始分居、有些案例付不出房租就只能睡街頭、有些人就開始鋌而走險,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就會導致行為路徑差異,一旦被逼急了做出什麼行為都有可能。(光是缺錢就已經很難處理、更遑論毒癮或其他更複雜的問題)
從影片呈現來看,男主角吳凱睿、林珮恩做的就是基層的服務業、家庭經營的生意應該也就是勉強不虧錢或是要趁有單加緊加班才能打平的狀態,剛出社會也沒有太多儲蓄、先前沒有明示的變故也構築了開局即負債的狀況,不穩定的工作、想要與女友幸福生活的衝動讓凱睿本身現金流就相當吃緊,他相對沉重的工作與經濟壓力其實已經讓他變成「沒有明天的人」。
女友的經濟狀況雖然沒有明講,要共同負擔兩人(常常爆預算)生活開銷應該也不輕鬆,就算飲料店的工作相對穩定但薪水還是有限,想要降低不必要的開銷甚至為此生氣;另外一個點在於珮恩即使看起來是政治冷感的年輕人,多少也注意到社會的動盪不安,在目睹了提前避難出國的家庭、甚至與凱睿闖空門的經驗都不斷提醒他這個國家即將出現的危機,在懷有身孕的情況下,對於自身未來生存壓力焦慮也許比凱睿還更直接體會。
史丹佛大學有個很有名的「棉花糖實驗」,安排小孩在擺了一顆棉花糖的房間待著、只要等待15分鐘不吃就可以得到額外得到一顆糖,實驗後續追蹤發現選擇等待「延遲滿足」的小孩在各方面表現中都比比選擇吃掉「即時滿足」的組別優秀。這後續產生了許多研究,其中有些討論在於小孩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也會影響小孩子的選擇。我想凱睿的許多行為就展現了即時滿足的人格傾向,相對鋪張的買了高級嬰兒推車、在豪宅約會,他一心一意只為珮恩,但衝動的花錢行為也把珮恩推得越來越遠,像是替強哥砸完連署點後拿到厚厚一疊的鈔票,隔幾幕就是開車載珮恩還買了戒指想求婚,在家庭關係緊張與生存焦慮到了滿點的珮恩眼中,就成了分手的引爆點。
另外聊聊強哥,據杜汶澤在以前的訪談中有提到他18歲時也是曾經在香港欠錢跑到台灣來躲債,在士林成衣廠燙了一年衣服,對台灣社會並不會很陌生,再加上近年他與香港的生活經驗,能演出帶有統戰任務的反派角色確實是很有趣的呈現;在第二集裡他除了政論名嘴的角色外,也呈現了他在灰色產業中的影響力,有舞廳做生意喬事情、還可以讓兩線一的警察下跪(相當於派出所或分局小主管)、有黑道兄弟可以派事、有不少錢可以發,只要能夠善用話術就真的能夠掌握群眾。
他在第二集裡私下對談與對群眾的演講當中,都展現出了對年輕人處境的同理與不甘、可以提出一個永遠都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強調是上層不公平(再拼命也沒用),而他可以給人機會(有努力有看見),只要適時地展現影響力(保釋金、任務獎金)就可以收買到已經像凱睿這類無暇思考未來的年輕人、默許甚至暗示極端言論,那同樣以社會運動的角度而言,只要少部分的積極參與者就可以對社會整體產生負面的影響力,類推回現實世界中,你腦海裡浮出的是誰呢?(摀耳朵)
最後有個小疑問,發起和平協定的連署站都有象徵民主黨的藍色系,但是上街遊行的宣傳車與標語都是紅白色系、反對和平協定方標語則沒有特定色系,有反侵略也有台獨標語,不知道這在後面有沒有其他的解釋,然後美術組非常認真也非常厚工(kāu-kang),竟然用膠帶貼出了不要挑釁的標語牌,「釁」這麼複雜的字我連手寫都快不會了,要特別提出來表揚一下,也宣導大家上街抗議標語不要選太難的字為難其他人,期待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