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實驗

含有「棉花糖實驗」共 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你想要成為頂尖的1%,還是甘於平凡的99%? 如果你跟大多數人一樣思考、行動,自然也只會得到大多數人的結果。 真正傑出的人生,需要你掌握一項關鍵能力——而這項能力,早在50年前就被一個經典實驗所揭示。 一顆棉花糖背後的人生密碼 1970年,史丹佛大學教授 Walter Mischel 進行了
Thumbnail
通勤時間聽了很多海苔熊,記了很多碎碎的筆記,身為故事控,主要都聽一些故事為基底的分析和討論。 湯姆-提特-塔特 這集是EP513,從《英國童話及故事集》裡面挑出來講的〈湯姆-提特-塔特〉,從名字到故事情節都讓我覺得好ㄎㄧㄤ好鬧,所以就講講這個。
Thumbnail
  然而,在2018與2020的兩次由不同研究團隊所做的新版本實驗中,他們注意到了更多當時的研究者沒有考慮到的變量與可能因素。在2018年哥倫比亞大學華茲團隊的實驗中,研究者注意到,來自收入較高家庭的孩童有更高的比例願意「延遲享樂」,收入程度較低家庭的孩童則更多會傾向吃掉眼前的棉花糖。
很多人認為要養成好習慣或戒除壞習慣都需要具備強大的意志力,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一書中,透過豐富的研究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向我們說明如何利用意志力養成習慣。 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中,賓州大學的學者們選取了164名八年級生(國二學生)進行測試,除了智商外,還特
Thumbnail
1960末期,一名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放置了一個棉花糖在孩子面前,告訴他們如果能夠忍住等待15分鐘不吃,就會獲得額外的一個棉花糖,這就是「史丹佛棉花糖實驗」。這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揭示了延遲滿足對於孩子未來的深遠影響。 棉
Thumbnail
這本書當初我有拿來演講過,隨著年紀變大加上您的說明,自制力確實不該只是如此侷限看待。
前言 宜蘭文化中心的圖書館因為整修而閉館,已經兩年多了,聽說前兩個月才發包出去,可能還得花個兩三年才能整修完畢。搬到臨時館的書還分樂齡,青少年,兒童館,各館的書大概都只有幾百本吧?與原先的館藏根本無法相比。但因宜蘭市和員山鄉的館藏都不多(鄉鎮圖書館的編制之少,不說你還不知道,法定的都只有管理員一人
自制力決定未來成就?被推翻的棉花糖實驗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能忍住15分鐘不吃眼前棉花糖的孩子,往後會更有成就吧? 但是,好像很少人知道,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已經在2018年的新實驗被推翻了。 在新的實驗裡,真正能決定孩子未來成就的,是原生家庭的經濟能力。 在被推翻的實驗裡,探討為什麼貧窮的孩子通常
Thumbnail
今天要來透過一本有趣的繪本來講解關於面對生命的改變,還沒看過的朋友們,也可以透過下列的影片或podcast進行聆聽收看唷!!
Thumbnail
你一定曾經在網路上看過類似像這樣的研究: 「婚禮花費越高,離婚率越高」; 「家中藏書越豐富,小朋友越聰明」; 「性生活越活躍的人,越少生病,身體越健康」; 「抽雪茄的人更長壽」。 面對這些試圖告訴你,「兩事件關聯性」的資訊,有思辨習慣的人,會如何思考、解讀它們呢?今天,就來和你分享一下。
Thumbnail
我還是覺得「相關」跟「因果」差不多,端看怎麼去形容相關。 冰淇淋銷售量跟溺水人數,為什麼會相關?硬湊一塊感覺。頂多是共同因果,「季節」;或說共同“相關”,季節。
先前從新聞媒體上得知的資訊,原本以為俄軍已經撤退,也將化解與烏克蘭的緊張情勢,然而卻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向烏克蘭發起閃電攻擊,軍事排名遠不及俄國的烏克蘭,也缺少其他國家的援助,必定會面對一場非常艱困的戰役。從社群媒體上可以看到捕捉下一些孩子驚恐眼神或是要與家人分離的悲傷。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