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有許多值得一提的景點,但我安排巴黎之旅最主要目的,就是朝聖奧賽、橘園、瑪摩丹美術館的莫內畫作,以及他在吉維尼的花園。吉維尼其實位在諾曼第,距離巴黎市區大約80公里路程,是莫內中晚年的住所,著名《日本橋》系列就是以花園中的橋為主題而作,而那座日本橋,則是莫內受到浮世繪畫家歌川広重筆下的太鼓橋啟發。
我在7/18前往吉維尼,早上8點多從聖拉札爾火車站出發,不到一小時就抵達Vernon-Giverny站,不過要到吉維尼小鎮尚有5公里左右的路程,可以搭乘來回票價€10的接駁巴士。我預訂入園時間是10:30,這段等待入園的空檔,便走到附近的Sainte-Radegonde教堂,看莫內及其家族成員的沉睡之地。那天的天氣非常好,從花園走到教堂不遠,但沿途的風景也讓人流連忘返,怪不得當年莫內搭火車經過吉維尼,就決定要在這裡定居。
小時候看繪本便喜歡上莫內的作品,買了幾本莫內和印象派畫家的畫冊、傳記,還曾經短暫進到畫室學習,但我實在是坐不住,還是乖乖欣賞畫作就好了。回想起來,莫內的畫作最觸動我的,或許是因為他「非常地人類學」:仔細觀察光影流轉、四季更迭,景物與天氣的交互作用,然後也仔細地將它們再現,而且是以戶外繪畫(plein air)的方法,實地捕捉風景帶給畫家的印象與感觸,這或許是莫內的畫總能給人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的原因。
能親自到人生清單上的莫內花園,站在日本橋上,真的是感動萬分。

莫內花園大致分為三個區塊,首先是有日本橋、睡蓮池的水池庭園,第二區是植滿各種花草的諾曼第花園(Clos Normand),最後則是他的居所。參觀莫內居所便可發現他收藏很多浮世繪,可以說是當年日本主義(Japonisme)風行歐洲的結果,而浮世繪的視角、構圖技巧、繪畫主題,對於印象派的影響甚深。也因此,莫內在庭園嘗試創造出他所理解的「日式風景」,有溪流、池塘、睡蓮、竹子、垂柳,以及仿效太鼓橋的「日本橋」,布局也帶有些許禪意。
諾曼第花園方面,莫內在這裡用各種不同的花卉為景象調色,不僅有水仙花、鬱金香、鳶尾花、東方罌粟、牡丹等,也種了來自日本的櫻樹與杏樹。莫內種它們的方式,是讓植物自由生長,而不是將它們整齊排列、過度修飾地種植。從花園狀態可以看出來,園丁是多麼細心地照顧,讓花園生氣盎然、鮮豔多彩。
至於莫內的故居,有著粉紅色外牆與綠色百葉窗,還有一些爬藤植物攀附在牆面上,廚房以藍釉磁磚裝飾,餐廳是鮮豔的黃色,臥室牆面有粉嫩的綠色以及碎花裝飾,還有藍色調的沙龍,從這些細節之中都可以看出莫內對於色彩有多麼熱愛。
然而,長期在烈日下畫作對眼睛造成的傷害,讓莫內晚年飽受白內障所困擾,不僅讓他失去享受繽紛色彩的能力,也讓他晚年的畫作留下許多褐色調的痕跡。對於終其一生追求光影與色彩的畫家而言,可以說是悲劇般的結局吧。
了解晚年莫內視覺所發生的病變,更能理解他的晚期畫作風格的變化,他的感觸,以及他的痛苦與無奈。
整個園區大約2-3小時可以逛完(但要小心會困在紀念品販售區),我逛到12點多出園搭乘巴士,1點左右回到Vernon-Giverny,大約3點左右便回到巴黎市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