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在愛慾的執著中,不斷辛苦追逐無有厭足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過去,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阿難尊者在閑靜處靜坐,獨自思惟佛法時,心中生起一念:「所有眾生,皆因一念愛慾之想,而有欲愛,日夜窮逐不捨,未曾滿足。」於是,阿難尊者在傍晚時,從座而起,著衣整服,前往拜見世尊,恭敬地頭面頂禮後,坐在一邊,稟白世尊:「弟子今天在靜處靜坐時,生起一念:「所有眾生,皆因一念愛慾之想,而有欲愛,因此日夜追逐不捨,不知滿足。」

 

世尊說道:「是的。阿難!正如你所說,一切眾生,皆因一念愛慾之想,而有欲愛,因此日夜追逐不捨,不知滿足。正如,過去有一位轉輪聖王,名頂生王,他以正法治理國家,國內不僅沒有違法亂紀的惡人,而且具足金輪寶、白象寶、紺馬寶、神珠寶、玉女寶、居士寶、主兵寶等七寶。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千個兒子,個個身強體健,能降伏諸惡人,無需使用武力即可統領四天下。有一天,頂生聖王生起了一個念頭:「我現在擁有南閻浮提洲,百姓繁盛,國中滿是珍寶,以前曾聽長老說過:『西邊有西牛貨洲,不僅人民興盛,並且有許多各種珍奇寶物。』我應前去統治該國。」頂生王才生起這個念頭,就與四部兵眾,從南閻浮提洲隱沒,前往西牛貨洲。

 

那時,西土人民見到轉輪聖王率領大軍前來,紛紛向前迎接,禮跪問訊:「太好了!大王!我們西牛貨洲人民繁榮昌盛,希望聖王能夠在這裡治理本土,使百姓順從正法教化。」頂生聖王因此留在西牛貨洲統治人民,歷經數百千年。

 

有一天,頂生聖王又起一念:「我所統領的南閻浮提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寶,天上亦降下七種寶物,高至膝蓋。現在又統治西牛貨洲,人民繁盛,多諸珍寶,我過去曾聽長老說過:『東勝身洲的百姓興盛,多有各種珍奇寶物。』我應當前去統治東方國土,以正法來治化那裡的人民。」頂生王方才動念,就與四部兵眾從西牛貨洲隱沒,來到東勝身洲。

 

當東土百姓見聖王到來,全都出來歡迎,禮跪問訊,異口同聲地說:「太好了!大王!我們的國家,人民昌盛,多有各種珍奇寶物,希望大王留在這裡治理,使百姓順從正法教化。」頂生聖王因此於東土治理人民,歷經百千萬年。

減輕出遊行李負擔必備「透光瓶」PR


 

有一天,聖王又生一念:「我所統領的南閻浮提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寶,天上亦降下七寶,高至膝蓋。而今又有西牛貨洲和東勝身洲,人民繁盛,多有各種珍奇寶物。我曾從年長的長老聽說:『北俱盧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寶,沒有人看管,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拿取。那裡的人民,壽命活足一千歲,命不中夭,命終之後,必定轉生天上,不會墮入其他惡道。他們身上穿著由劫波育樹自然長出的衣服,食用的是自然生長的百味稻米。』我現在應該前往統治北俱盧洲,以正法治化那裡的人民。」

 

那時,頂生聖王才動這麼一念,隨即與四部大軍從東勝神洲隱沒,前往北俱盧洲。途中,遠遠望見北方國土一片青綠色,聖王看見這遍地的碧綠,便問身旁大臣:「你們看到這滿地的蒼翠嗎?」眾臣回稟:「看見了,大王!」聖王告訴臣子們:「這是柔軟草,和天衣一樣的柔軟,這裡的賢人都是以此為坐席。」

 

前行一段路後,一眼望去,北俱盧洲的土地呈現一片金黃色,聖王再問群臣:「你們看到了這一片金黃色的土地嗎?」眾臣回道:「看到了!」頂生聖王說:「這是自然生長的稻米,這裡的賢人都是以此為食,現在你們也可以享用這美味的米糧了!」

 

是時,聖王再前行一段路,看見此國土地悉皆平正,遠遠見有一座高台,特別引人注目。頂生聖王又告訴眾臣:「你們看見這裡的土地皆悉平正嗎?」眾臣異口同聲:「我們都看到了!」大王為他們介紹:「這是劫波育樹衣,你們將來也可以穿著此樹衣。」

 

當時北俱盧洲的百姓看到頂生聖王到來,都前往歡迎、禮跪問訊,異口同聲齊呼:「太好了!聖王!這裡的百姓昌盛,多有各種珍奇寶物,希望您在此治理,使人民順從正法教化。」頂生聖王因此於北俱盧州統治人民,歷經百千萬年。

 

有天,頂生聖王心念一動:「我所統領的南閻浮提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寶,天下亦降七寶,高至膝蓋。而今又有西牛貨洲、東勝身洲和北俱盧洲,人民繁盛,多有各種珍奇寶物。我曾經聽長老說過:『有三十三天,天人所享的天福,其樂無比,天人的壽命極長,衣食自然而有,還有不計其數的玉女隨侍左右。』我現在應當前去統治天宮,用我的王法來治理那裡的天人。」頂生王才動念,就馬上帶領四部兵眾從北俱盧洲隱沒,來到三十三天上。


 

此時,三十三天的帝釋天主在天宮內遠遠見到頂生聖王到來,特地分出半座,對王說:「大王,請就此座。」那個時候,頂生聖王便與釋提桓因併肩而坐,二人共坐堂上,不可分別,他們的容貌五官、行為舉止、言語音聲都一模一樣。

 

頂生聖王在帝釋天宮中安享數百千年的天福之樂後。有一天頂生聖王心中生起了一念:「我所統領的南閻浮提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寶,天下亦降七寶,高至膝蓋。而今又有西牛貨洲、東勝身洲和北俱盧洲,人民繁盛,多有各種珍奇寶物。今天在這三十三天,若殺了帝釋天主,便可以在天上獨霸稱王。」頂生聖王才生起這個惡念,立刻從寶座上墮落到南閻浮提地,跟隨著他的四部大軍也一同墜落。當此之時,頂生聖王的金輪寶頓時消失無蹤,白象寶和紺馬寶同時喪命,神珠寶自然地消失,玉女寶、居士寶、主兵寶頓時命終。

 

當時,頂生聖王身患重病,所有的皇親貴族都齊聚在他的身邊關懷探問:「請問大王!大王薨逝之後,假使有人問起:『頂生聖王臨命終時,留下了什麼言教?』我們應當如何答覆呢?」頂生聖王回答:「在我命終之後,如果有人問起此事,就說:『頂生王統領了四天下還不知滿足,到了三十三天享受了數百千年的天福,還起了貪婪之心,想要殺害帝釋天王取而代之,所以才墮回南閻浮提,病重而亡。』」

 

阿難!你不要懷疑不信,當時的頂生聖王便是我的前生。久遠劫前,我統御了此四方天下,乃至於三十三天,在五欲中,仍不知滿足。」

 

阿難!從頂生聖王的啟示中,應當明白:「起一念貪心,如果任此心念相續,將在愛慾的執著中不斷辛苦追逐,無有厭足。要轉化貪慾的煩惱,當依聖賢的智慧來努力。

 

當時,世尊對大眾說一偈語:


 

「貪淫如時雨,於欲無厭足;樂少而苦多,智者所屏棄。正使受天欲,五樂而自娛;不如斷愛心,正覺之弟子。貪慾延億劫,福盡還入獄;受樂詎幾時,輒受地獄痛。」

 

世尊說道:「阿難!你應當牢記頂生王的故事,一旦生起慾念,就要立即捨離,永不再興起此想。」阿難尊者聽聞佛陀的開示後,法喜充滿,並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八(安般品第十七)》

 

省思:

 

《六祖壇經》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一念不覺之際,便是無盡的輪迴;若能在煩惱之處,面對自己,檢討反省、懺悔改過,更進一步在起念的當下,立即覺察、覺照,不再起妄念,如此日久功深,便能與道相應,覺悟自心。正如,茶陵郁禪師開悟偈:「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770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08/28
三寶的淨德是覺正淨,佛覺而不迷、法正而不邪、僧淨而不染,我們要從迷邪染回歸到覺正淨,這是三皈依。三皈依是什麼?三皈依是佛法教學最高的指導原則,也就是你將來學習一生所希求的目標。自性裡面的覺正淨,不是從外頭來的。覺正淨誰沒有?個個都有,只是你迷了,迷了不起作用,起作用是相反的,起迷惑顛倒、邪知邪見
Thumbnail
2025/08/28
三寶的淨德是覺正淨,佛覺而不迷、法正而不邪、僧淨而不染,我們要從迷邪染回歸到覺正淨,這是三皈依。三皈依是什麼?三皈依是佛法教學最高的指導原則,也就是你將來學習一生所希求的目標。自性裡面的覺正淨,不是從外頭來的。覺正淨誰沒有?個個都有,只是你迷了,迷了不起作用,起作用是相反的,起迷惑顛倒、邪知邪見
Thumbnail
2025/08/27
念佛加觀想也可以,觀想想佛,想佛是想你自己常常供的這尊佛。為什麼?你看習慣了,你天天看他,跟他很熟悉。臨終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就現這個相,為什麼?你跟他太熟了。所以我們專一,我們供佛像也不要供很多,供很多,臨終的時候,哪一個阿彌陀佛來接我?這個阿彌陀佛現了,那個阿彌陀佛怎麼沒看到?你這個妄念一動
Thumbnail
2025/08/27
念佛加觀想也可以,觀想想佛,想佛是想你自己常常供的這尊佛。為什麼?你看習慣了,你天天看他,跟他很熟悉。臨終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就現這個相,為什麼?你跟他太熟了。所以我們專一,我們供佛像也不要供很多,供很多,臨終的時候,哪一個阿彌陀佛來接我?這個阿彌陀佛現了,那個阿彌陀佛怎麼沒看到?你這個妄念一動
Thumbnail
2025/08/25
密教裡面講三密相應,淨宗也要講三密相應,這一句名號跟密宗的咒沒有兩樣,它是梵語,阿彌陀佛,音譯過來的,就是自性,所以你要懂得這個意思。阿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的意思,佛是覺的意思。你想到覺,你一定就會想到覺正淨,我們經題上覺;正是什麼?正是平等,平等才正;上面是清淨,覺正淨,清淨是淨,平等是正,覺
Thumbnail
2025/08/25
密教裡面講三密相應,淨宗也要講三密相應,這一句名號跟密宗的咒沒有兩樣,它是梵語,阿彌陀佛,音譯過來的,就是自性,所以你要懂得這個意思。阿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的意思,佛是覺的意思。你想到覺,你一定就會想到覺正淨,我們經題上覺;正是什麼?正是平等,平等才正;上面是清淨,覺正淨,清淨是淨,平等是正,覺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