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烤箱的好日子】
李佳穎的「進烤箱的好日子」是一部看似輕盈,實則層次豐富的小說,讓我在毫無壓力的閱讀節奏中,卻忍不住不斷駐足反思。
書中主角阿丹從寫小說轉而撰寫回憶錄,這樣的轉折其實打開了關於「虛構」與「真實」的討論:小說可以虛構,而回憶錄,則必須負起「真實」的責任。尤其阿丹在書寫回憶錄時,不只回頭考證曾經的經歷,甚至連每一句對話引號中的內容,都小心翼翼地求證,這份對細節的執著,實在令我共鳴,那種無法放過自己、在枝微末節裡追求準確的心理狀態,彷彿也照見了現實中執筆時的我自己。
小說中有一句我特別喜歡的描寫:「瀰漫在空氣中的贅字。」似懂非懂,卻精準道出語言如何在無形中佔據我們的世界,甚至改寫記憶本身。作者不只是透過角色阿丹的眼睛看世界,更是用語言的張力拉扯著現實與虛構的界線。
書中另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阿丹與父母每天玩「說謊家」的遊戲:三件事中有一件是假的。這遊戲看似親子間的小趣味,卻成了父母揭露離婚事實的方式。那句「真正會說謊的人,會把謊言安插在實話裡」,立刻讓我聯想到東野圭吾小說裡的敘事手法,將七成的事實與三成謊言攪和成看似可信的版本,而更高段的敘事,甚至是十成謊言拼成一個更有說服力的「真相」。
李佳穎的這部作品在某種程度上,也有這種文字上的謎題感,輕輕放入讀者心裡,久久不散。
而書名「進烤箱的好日子」乍看令人費解,實則有著強烈的暗喻色彩,它指向的是一種極端的終結方式,一如普拉斯的自殺隱喻,但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竟是「火葬」,被推入火焰中的畫面。荒謬卻真實,或許正反映出作者對死亡、記憶與書寫的多重意象。
閱讀這本書時,我常想,如果現實中有像阿丹這樣的女生,我們應該能成為很好的朋友。她敏感、細膩、幽微地捕捉每一段記憶的氣味與形狀;而她在創作與成長中的掙扎,也彷彿映照著許多在書寫中尋找自我的人。
總之,這是一本可以被「輕輕讀完」,卻「沉沉想著」的小說。謝謝李佳穎讓我們知道,即使只是生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片段與語言,也都值得被謹慎放進引號裡,記錄成我們此生獨一無二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