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軍歌的由來
1946年的南京,空氣裡還彌漫著抗戰後的微塵與希望,當時的空軍總司令周至柔上將,卻在這片紛擾中,存了一份細膩的心思。
他想要為中華民國空軍,制定專屬空軍的軍歌。
他希望歌詞中,沒有刀光劍影的殺伐之氣,沒有時空與場合的拘束,卻能讓空軍的弟兄們,無論在飛行員還是地勤士兵,都能朗朗上口,沒有時空與身份認同感的限制。
於是,他將這事情,交待給空軍總部政訓處主任簡樸去處理。 簡樸主任組建了空軍軍歌籌備小組,交由第四科科長胡克敏少校全權操辦。 胡克敏少校公開向社會上徵詞徵曲,數千件作品如雪片般飛來,卻沒有一首能讓周總司令點頭。 那些歌詞與曲調,或許太過激昂,或許流於平庸,總少了那份讓人心動的靈氣。 某日,周總司令踱進政訓處,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你們政訓處人才濟濟,求人不如求己,何不自己動筆寫詞?」 畢竟只有空軍官兵,才真正了解空軍。
這話像一粒石子投入平靜湖面,盪開漣漪。 政訓處主任簡樸當晚便伏案動筆,筆尖沙沙,寫下了空軍軍歌的詞。 次日政訓處簡主任便將歌詞呈給周總司令批閱。
周上將僅改了第二段首句,從「矢志為空軍」到「盡瘁為空軍」,餘者皆大獲讚許,彷彿這詞天生就該如此。
說到這兒,還有段小插曲,頗有幾分人情世故的溫暖。 第四科科長胡克敏少校,原本與寫詞作曲本無半點淵源,卻是串起這首軍歌的靈魂。 因他與名作曲家劉雪庵私交甚篤,特意將這位飄逸慷慨的才子從蘇州請到南京。 劉雪庵二話不說,未提分毫報酬,便答應為空軍軍歌譜曲。 劉雪庵譜寫空軍軍歌時,下了真功夫。 他親赴機場,與飛行員同吃同住數月,日日聽著發動機的轟鳴,從起飛到翱翔高空,將那份守護祖國河山的豪情,化作音符。 曲子雄偉而不失輕快,聽來彷彿置身雲端,看見戰鷹掠過山河,守望蒼穹。 這首歌,不僅是軍歌,更是飛行員心頭的一抹亮色,唱起來,總叫人想起那個時代的壯志與溫柔。
空軍軍歌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Ar2Xo40xwpM?si=Io13-JKdNmFHAbP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