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Layer 2?
什麼是Layer2?近排在網上看到不少討論:「Layer 2比Layer 1快好多」、「Rollup真係解決以太坊網絡塞車?」這些名詞看似高深,但其實背後概念不難掌握。本篇文章將帶你認識L0 到L3的區塊鏈分層邏輯,了解它們的功能與如何影響使用者體驗,並解釋Layer2為何與網路安全息息相關。
一、什麼是Layer2?仲有其他Layer?
區塊鏈並非單層結構,它藉由分層架構讓不同功能互不干擾、各司其職。最基本的分法分為 Layer 0、Layer 1、Layer 2、Layer 3,像是建築的結構、樓層、一層層搭建起來:
- Layer 0:基礎設施層,支撐整個生態。
- Layer 1:主鏈層,負責安全與共識。
- Layer 2:擴容層,提速又減費。
- Layer 3:應用層,面向使用者的DApps和介面。
了解這些層次,就能清楚知自己用到的是哪一個:是「核心帳本」還是「加速通道」?是「應用前端」還是「跨鏈橋樑」?理解架構才能不迷失
二、Layer 0:基礎設施與跨鏈支援
Layer 0係鏈與鏈之間的基礎結構,包括協議、節點網絡與互通設計,例如Polkadot、Cosmos、Avalanche都屬於Layer 0。Polkadot的Relay Chain就是一個典型L0,它允許不同平行鏈之間共享安全性並進行資料傳遞。
就像你蓋樓前,需要一塊地和基本嘅市政設施(如水電、道路、交通系統),L0就是這塊地和配套設施。它讓不同棟建築之間能互通,也保證整個地區的發展具備「連結性」。區塊鏈中L0解決跨鏈通訊問題,提供底層協議和基礎架構,而Polkadot、Cosmos就像都市開發公司。
如果缺乏L0,未來多鏈時代將難以協同運作。這一層的安全挑戰包括硬件中斷、網絡攻擊與共識機制漏洞等,需要通過HSM硬件安全模組、DDoS防護與共識強化機制來防護。
三、Layer 1:區塊鏈的主體骨幹
Layer 1是大家熟悉的比特幣、以太坊、Solana等主鏈,它們提供交易記錄、防篡改與共識安全。這層既是賬本,又是少數核心應用(如智能合約)的承載者。
L1係真正要住的大樓本體,有鋼筋水泥、樓層、電梯、供電系統等。每一棟大樓都是一個獨立運作的系統,可以容納住戶、商店、辦公室。在區塊鏈中, L1是主鏈,用來寫入交易、驗證區塊、部署智能合約。
但主鏈面對的挑戰是「區塊鏈三難命題」:
- 去中心化
- 安全性
- 可擴展性
L1一般會優先保證前兩者(去中心化、安全性),犧牲一點效率,尤其在交易量爆炸時驗證過程慢;同時節點數量多但資源有限,導致交易數量TPS不高,也就間接造成:
- 處理速度慢
- 交易積壓
- Gas價飆升(供不應求)
四、Layer 2:擴容的關鍵解法
穩定性與效率兼顧的最佳平衡,就落在Layer 2。這層不破壞主鏈安全,而把部分交易「off-chain」處理,最後再批量回寫區塊鏈,顯著提高交易速度、降低成本。例如Polygon、Arbitrum、Optimism與 Lightning Network。
想像一棟大樓住戶太多,搭電梯老是塞車,然後就裝左「超高速電梯」,或者喺外面蓋左人行天橋來分流人潮。L2就係幫“大樓本體”L1減壓的配套設施,提升效率、降低擁擠。在區塊鏈中,L2解決交易速度慢、手續費高的問題。
L2在L1上層運行,將大部分交易打包後再統一上傳回L1,實現:
- 每秒交易數提升
- 手續費大幅下降
- 保留L1安全性(最終結算還是在 L1)
這些方法提高效率,但必須確保同步與主鏈有正確對接,否則安全性可能受挑戰。
五、Layer 3:介面使用
埋位到Layer 3,就是我們日常用到的DApps:DeFi區塊交易所、NFT市場、區塊鏈遊戲、錢包介面等等。這層把技術屏蔽,用戶透過圖形介面與鏈互動。
L3這一層可以想像在大樓內裝潢或周圍增設設施,比如商場、公園等。裝潢後的大樓住客住得舒服,附近有公園可以散步心情又靚,樓下有商場仲可以採買好方便,衣食住行樣樣都有非常方便。
L3針對特定應用需求而生,在區塊鏈中專門設計用戶體驗與功能,將鏈技術落實到生活的橋樑,例如dYdX、Lens、Xai Game Chain。
小結
區塊鏈不是單一系統,而是一整個模組化生態圈。從土地(L0)到建築(L1),再到外掛設施(L2)和設施增設應用(L3),每層都有其不可取代的角色。
區塊鏈層級功能解說及比喻:


L0、L1、L2、L3 區塊鏈層級功能及比喻示意圖
六、使用者同Layer2有什麼關係?
初學者如用以太坊,可優先考慮使用支援L2的錢包或交易,例如阿J我平時用嘅Bitget Wallet支援多鏈、Gas Free,幫你更順利進入DeFi生態。但可能有人會問,講解了咁多,究竟錢包同L0、L1、L2、L3有咩實質上嘅關係?
就用Bitget Wallet做例子:
想像Bitget Wallet係一個連接用戶同L0、L1、L2、L3區塊鏈世界嘅「智能大門」,一站式管理多鏈資產、參與DeFi、Mint NFT、玩GameFi、管理資產、進行交易、用DApps等等。Bitget Wallet唔係基礎架構的一部分,佢係一個Web3工具/入口嘅「應用層」,俾人真正用到區塊鏈技術嘅關鍵一環。
Bitget Wallet功能vs區塊鏈層級:
- 支援多條鏈:可管理L1 (Ethereum) 與L2 (Arbitrum) 資產
- 與Layer 2高度互動:用戶可透過L2進行免gas fee交易
- 接入DApp生態 (L3):Bitget Wallet提供DApp瀏覽介面,支援DeFi、GameFi等應用
- 非託管錢包:屬於使用者端應用,需依賴L0底層鏈的安全性與效能
結論
什麼是Layer2?「Layer 2」不是神秘,而是區塊鏈成長的必然答案。Layer 0建立基礎、Layer 1撐安全、Layer 2提升速度、Layer 3畫界面。懂得分工,也代表你可以更智慧地選擇產品並提升使用體驗。每層都有其不可取代的角色,未來要打造Web3城市,這四層缺一不可,最重要嘅係你如何選擇一個值得信任的錢包,用得順暢且安心。
常見問題
Q1:什麼是Layer2?Layer 2安全嗎?
Layer 2係穩定性與效率兼顧的最佳平衡,顯著提高交易速度、降低成本。Layer 2一般被認為安全,因為它繼承了Layer 1的主鏈安全性,並透過額外機制強化交易驗證與資料完整性。
Q2:用NFT或DeFi需要注意什麼?
使用NFT或DeFi時應關注的是L2與L3,L2決定你交易快唔快、手續費多唔多,L3則決定你界面好唔好用,操作是否直觀。
Q3:邊個錢包支援Layer2及Layer3,又安全可靠?
Bitget Wallet是一個多鏈錢包,近年大幅優化其介面與功能,用戶可透過L2進行免gas fee交易, Layer 3支援DApp、DeFi、GameFi等應用,同時採用MPC技術、私鑰不落地、支援多鏈切換,用戶控制權高,安全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