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三障的由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給大家講一講這個三障。三障:第一就是報障,第二就是業障,第三就是煩惱障。

 

一、報障

 

報障又分正報和依報。怎麼叫正報?怎麼叫依報?正報就是正當來受報的,也就是我們這個身體。依報就是依靠這個來生活而受報,也就是衣、食、住等。

 

我們人這個正報的身體,有好的,有壞的。有的相貌生來就非常英俊、非常的圓滿,人人見著人人就歡喜,人人愛敬。見著這個人哪,人人都歡喜他,看著他有這種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樣子。什麼叫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英文就叫outstanding。這樣的人,人人見了都讚歎:「喔!這個人真是有智慧!真是有善根!」這又分出兩種。

 

有的人,你看他有智慧,但沒有善根,這是什麼呢?這種人多數是妖魔鬼怪來到世界上。什麼叫妖魔鬼怪呀?好像山精,在山裡頭藏的妖怪,就是那個精靈、魑魅、魍魎等,這些妖怪年頭多了,成了老妖精,可以吃人的。後來他也死了,死了來做人,他就比一般人多少聰明一點。但是他做事一點也不聰明,盡做糊塗事。什麼壞 他做什麼,啊!專門不守規矩。哪一種事情是對人最有害處,他大約就做這一種事情,所謂「唯恐天下不亂」,專門擾亂社會的秩序。

 

這一類就是有智慧而無善根的。又有些人在前生盡作好事,但是不研究經典,所以智慧就沒有那麼多,很愚癡的,這是有善根而無智慧。又有的人,相貌既美滿,壽命又長,也富貴,也富有; 有的人相貌既丑陋,壽命也不長,很小的歲數就死了,這都是前因後果所現出來的正報。

 

依報,就是我們依以為生的衣、食、住、行。依報也是由前生所種的因來的。你前生種善因,今生果報就好;前生種惡因,今生果報就壞。所以,我們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種惡因,將來就不會受惡的果報了,這叫報障。


 

二、業障

 

業就是事業的業,不論出家人、在家人,一定都有一種事業來做。一做事業,就會有很多的問題,很多困難的事情發生。遇到困難的問題,就會生出煩惱,生出種種不愉快的事情,這就叫業障。

 

三、煩惱障

 

我們人都有煩惱,這煩惱多數由什麼地方生出來的?多數由貪心生出的,由瞋心生出的,由癡心生出的。你怎麼會有煩惱?你有貪心,貪不來,就生出煩惱了。你有脾氣,事情不合你的意了,就生出煩惱。你愚癡,不明白了,就生出煩惱。

 

為什麼你有煩惱?又因為你有一種疑心,對一切的事情都生出懷疑,一懷疑也就生出煩惱。

 

為什麼你有煩惱?又因為你有一種慢心,你有一種驕傲心,你看不起人,於是乎就生出一種煩惱。

 

還為什麼生出煩惱?因為你有邪見,見解不正當,所以就有煩惱生出來。如果你有正知正見,有真正的智慧,對一切事情都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既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始至終都非常明瞭,就不會有煩惱。所以煩惱障是由貪、瞋、癡、慢、疑、邪見生出來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726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09/01
『住奇特法』,這個「奇特法」就是念佛往生的方法。我們看註解。「《淨影疏》曰:佛所得法,超出餘人,在世所無,故云奇特。」佛要不住奇特法,怎麼能說得出奇特法?住就是什麼?他心裡有。蕅益大師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修什麼法門成佛的?別人沒說過,只有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說出來了。世尊成佛是念佛成佛的
Thumbnail
2025/09/01
『住奇特法』,這個「奇特法」就是念佛往生的方法。我們看註解。「《淨影疏》曰:佛所得法,超出餘人,在世所無,故云奇特。」佛要不住奇特法,怎麼能說得出奇特法?住就是什麼?他心裡有。蕅益大師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修什麼法門成佛的?別人沒說過,只有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說出來了。世尊成佛是念佛成佛的
Thumbnail
2025/09/01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一部非常不可思議的殊勝經典,是佛經中的孝經。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集結無量無邊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前來,一同讚歎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無盡悲願。由此可知,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會有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前來護佑,常常唸誦、隨時唸誦,福至家門,吉祥平安。
Thumbnail
2025/09/01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一部非常不可思議的殊勝經典,是佛經中的孝經。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集結無量無邊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前來,一同讚歎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無盡悲願。由此可知,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會有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前來護佑,常常唸誦、隨時唸誦,福至家門,吉祥平安。
Thumbnail
2025/08/31
「漏盡比丘」,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古時候,現在也不例外,古時候就有比喻,譬如我們這個茶碗,這個茶碗盛茶的、飲料的,如果下面有破損,你盛的東西都漏掉,都漏失了。佛說我們的心就像一個盛水的杯子一樣,現在有煩惱,煩惱就是漏洞,你所修的這些功德全漏掉,這真煩惱,功德接不住。從哪裡漏掉?從貪瞋痴慢疑漏掉,這
Thumbnail
2025/08/31
「漏盡比丘」,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古時候,現在也不例外,古時候就有比喻,譬如我們這個茶碗,這個茶碗盛茶的、飲料的,如果下面有破損,你盛的東西都漏掉,都漏失了。佛說我們的心就像一個盛水的杯子一樣,現在有煩惱,煩惱就是漏洞,你所修的這些功德全漏掉,這真煩惱,功德接不住。從哪裡漏掉?從貪瞋痴慢疑漏掉,這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