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真相,我從媽媽身上學到幾個重點:
- 投資要用閒錢,套牢也不會影響生活。
- 耐心往往比技術更重要。
- 少即是多,不必天天進出,簡單的方法,才最接近本質。
- 觀察熟悉的股票,找到股價區間脈絡。
- 不虧錢,就是最大的贏家。
剛開始的我
剛學技術分析的時候,我嚐到一點甜頭,一年報酬率超過20%。
於是對其他方式嗤之以鼻:小賺價差、攤平買法、每月定期定額、ETF,都覺得太慢、太無趣。
但媽媽的股票,真的沒有賠過錢。
在她眼裡,那也不是「套牢」,只是「還沒開始漲」。
媽媽的投資邏輯
她的方法很單純:區間低買高賣,賺一點差價。
若是被套,就等股價跌到一個她覺得「差不多不會再跌」的位置,再攤平降低成本。
如果滿手股票了,她能做的,是我覺得最困難的一件事:等待。
而這,正是我最抗拒的。
因為等待,意味著面對一個不確定的時間與結果。
我寧願主動停損、再試、再停損,也不願意被動等待。
這或許就是主動操作的宿命——選擇掌握感,卻也同時承擔更高的風險。
等到自己冷靜下來時,暫停參與市場時,往往又不敢相信眼前的轉強是真的,最後只剩錯過。
她贏在能等,而我輸在急。
我記得以前跟她聊股票,她會很輕鬆地說:
「這檔很簡單啊,20塊以下買一點,等兩三年漲到22、23再賣掉,就好啦,不要再買了。」
在當時的我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
因為我只想賺快錢,哪有那個耐心?
尤其學了技術分析後,對下跌更是心生恐懼。
黑K代表空方力量強,趨勢還在走空,怎麼可能敢買?
甚至有次我空了2337旺宏,媽媽知道後提醒我:
「通常這個價位就跌不下去,妳做空適量就好,不要貪心。」
我的學費
後來我經歷過各種慘痛:
- 停損賣在最低點
- 被套牢動彈不得
- 權證價值歸零
- 融券軋空回補
- 錯失轉強的最佳買點
二十幾歲時,我在股市裡大賺過幾百萬;
三十幾歲時,又在股市裡吐回幾百萬。
彼時,身邊只有一個剛出生的孩子;
此時,已經升級成兩個孩子的爸媽。
每一次,都是真金白銀買來的教訓,
也是刻骨銘心的學費。
最後的體悟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那個什麼技術分析都不懂,只會看股價、連下單都還要打電話給認識二十幾年營業員的媽媽, 她的投資邏輯,反而最貼近投資的本質。
因為市場再怎麼變化,不虧錢,就是最大的贏家。
投資這條路,我該記得:投資不是急著跑,而是要提醒自己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