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歌劇音樂會《飛行的荷蘭人》:簡約、多元與歌劇音樂會形式的省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轉引自表演藝術評論台/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羅文傑

轉引自表演藝術評論台/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羅文傑

NSO歌劇音樂會《飛行的荷蘭人》
演出|NSO國家交響樂團
時間|2025/07/11 19:00
地點|國家音樂廳

長期以來,NSO國家交響樂團定期舉行的「歌劇音樂會」,一直被用於、或是被理解為一種折衷的演出形式。它的本質接近半舞台式(semi-staged)表演,雖然在音樂廳演出,卻包含了導演執導、簡易的戲劇及舞台元素;在早些年前,這一形式是因缺乏專門場地、國家戲劇院整修、資源有限等緣故而存在的。不過近年來,隨著衛武營歌劇院、臺中國家歌劇院(勉強還可算上北藝中心大劇院)等專業場館先後成立,NSO也數度移師進行大型製作,而歌劇音樂會則成了樂季定番般的、漸漸自成一格的類型。儘管品質參差不齊、樂評也多有疑慮,【1】但在某些適宜的調度下,它反而有機會成為不同於龐大製作的,更靈活、經濟且涵納多元性的形式。

本樂季末,NSO與總監準・馬寇爾(Jun Märkl)、導演尚米歇爾.克奇(Jean-Michel Criqui)等老班底掌舵的華格納歌劇《飛行的荷蘭人》(Der fliegende Holländer),便可說是符合「歌劇音樂會」形式之標準,穩扎穩打,屢有亮點的一次嘗試。甚至可以說,它為我們帶來了對於「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之觀念、對於歌劇音樂會的一些省思。

簡約象徵、加減法並行的導演藝術

延續著去年《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的路線,導演尚米歇爾.克奇在盡量忠於原著的前提下,再度採取了簡約、象徵取向的風格。舞台以音樂廳的階梯式升降台為底,掛上偌大的三角形布簾,既作為船帆的意象,也被用為船隻、日月、大海波光等影像的投影;一盞盞立燈與椅凳排成交錯的三角形,搭配或白或紅的燈光染色,便成了第一幕達蘭(Daland)及荷蘭人的船隻。到了第二、第三幕,布簾則被反覆拆裝,在第二幕的紡織女手上變成紡紗,又在輕輕擺晃之中化作一片汪洋。雖說少了決勝性的視覺美學(最佳的例子,或許是多年前黎煥雄執導的《諾瑪》【2】),整體仍以流暢簡明的調度取勝。

轉引自表演藝術評論台/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羅文傑

轉引自表演藝術評論台/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羅文傑

另一個看點,是導演對於原作亮點的強化,以及弱項的補足。在第二幕的核心段落,女主角仙塔(Senta)與荷蘭人的相遇場景,臺上的佈景道具被完全清空,留下乾淨的音樂廳舞台,映襯出這段偉大二重唱的純粹與昇華。此外,畫龍點睛的是「童年仙塔」與「童年艾瑞克(Erik)」的加入,兩位角色在第三幕艾瑞克哭訴仙塔不忠、憶起二人童年時翩然登場,將口頭敘事具體化為可視的場景,補足了原作中艾瑞克人物扁平、顯得感情氾濫的缺陷。

在這些適度的加法與減法之中可以見得,導演對於華格納劇作的特色與缺陷有著相當程度的掌握。如同一些學者們指出的,《飛行的荷蘭人》一如其往後的代表作,是神話(傳說)式及意象式的創作;它以仙塔的「女性愛的救贖」為核心意象,重要段落僅有第二幕的荷蘭人與仙塔二重唱,以及終幕的犧牲場景,其餘僅是敘事性的延伸。換言之,華格納並無意展開人物,而是更聚焦於場景意象的刻畫——在達蘭、艾瑞克等輔助性角色上,特別能發現這一弱處。【3】針對於此,導演一方面在飽滿處留白,一方面則在貧弱處添筆,讓音樂與意象顯其力量,也適度添上人物的故事厚度,讓神話敘事、簡約主義與寫實風格在其中交織。其中儘管存在著美學風格的不一致,但在音樂廳這種非典型劇場空間,反而顯得靈活豐富且不違和。

非均質、流動與差異的音樂詮釋

不只是戲劇方面的調度,在音樂詮釋上,也存在著類似的不統一、不均質的動態特色。以我觀賞的週五首演場來說,準・馬寇爾的指揮風格首先延續了他「新舊混合」【4】的特色:序曲部分,採用近數十年流行的,因古樂運動而產生的流線型(streamlining)風格,採取較輕薄的音響、低限的旋律性及對比,改以流暢為中心原則(若聽了演前導聆播放的,蕭提[George Solti]剛硬強烈的版本,應該會有很大的落差感)。有時讓樂團「自動駕駛」、和演唱者脫拍等等的失誤所在多有,但能發現指揮詮釋會隨著歌者的個人特色而調整,時而凝練厚重,時而奔浪熱烈,頗有現場演出相互激發的生命力。

此次飾唱的歌手多有更換,最精彩的是兩位原訂班底:飾唱仙塔的伊沃娜.索博特卡(Iwona Sobotka),與擔演艾瑞克的王典。王典擅操飽滿急促、近乎而不淪於浮誇的高張效果,每每開口便技壓全場,毫不遜於同場的外國歌者。女高音伊沃娜.索博特卡則是全場最佳,她有極佳的氛圍掌控能力,在其獨唱、二重唱的段落皆能瞬間撐起氣勢,以飽滿的、救贖性的音色,營造出布倫希爾德(Brünnhilde)式的角色光輝。有趣的是,諸位專業的歌劇歌手,便和合唱團形成了(並非負面的)對比:協演的拉縴人合唱團(男聲、青年、女聲)及東吳校友合唱團,可能因平時偏向現代合唱曲目,有著較活潑且年輕的音色;在不失專業性之餘,為《荷蘭人》這齣十九世紀的經典作品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轉引自表演藝術評論台/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羅文傑

轉引自表演藝術評論台/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羅文傑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用比較理論的方式來說,它近似於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說的「審美體制」(régime esthétique):對於傳統形式中歌者及音樂元素各司其職、井水不犯河水的倫理體制,它予以挑戰及拆解,讓各個環節被重組交織、讓過往不被注意也不被允許注意的事物進入感知。而在此次的詮釋中,不同的聲音特色、性格、技巧層次被並置且相互影響,形成一種流動的、衝突的力場(force field)——儘管不是刻意的設計——因而重顯了《荷蘭人》本有的突破性。

對於整體藝術、歌劇音樂會形式的省思

換個角度來說:我認為此次的《荷蘭人》製作,某種程度上鬆動、或至少讓我們反省了,對於歌劇製作應當為「整體藝術」的期待。《荷蘭人》作為作曲家本人認可的、足登拜魯特音樂節(Bayreuther Festspiele)的十齣歌劇/樂劇(Musikdrama)之一,可能常被同樣地冠上「整體藝術」的想像,認為它(的製作)應該要有著整合的形式、一致的手法、融貫的演奏、單一的編導理念,好似每個元素都應緊密地相互關聯、整合統一才行。但其實,歌劇製作也可以是關乎差異、不一致及流變的場域;它可以、也應允許雜異元素及風格的綜合,也應允許各種「不完美」,包含場地的不完美、風格雜多的不完美、奏唱各有特色的不完美。

另一個面向是,歌劇音樂會或可作為大型完整製作、或小劇場式之導演劇場(Regietheater)兩者之間的第三條選擇。它不必像大製作那樣大燒預算,卻也未必因此要走向極端反面,對抗性、反叛性地成為小型前衛演出;它可以同時符合主流路線,同時又抗拒高度建制化、同一化的美學期待,在既有的資源、技術與財力水平上盡力發揮,走出自己的道路。儘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例如不少資深樂友抱怨的票價、歌手與樂團位置【5】),但或許終有一日,歌劇音樂會能擺脫「折衷方案」的標籤,成為自成一格的亮眼招牌。

註釋

1、可參考表演藝術評論台歷來的樂評文章,例如拙文,〈一壘安打的又一次「折衷方案」《玫瑰騎士》〉(2024);程皖瑄,〈歌劇音樂會的可能與限制—NSO《風流寡婦》〉(2020);王寶祥,〈無傷大雅的「無傷」? NSO 台灣首演《帕西法爾》的樂劇缺憾〉;武文堯,〈一桌兩椅的寫實反叛?《NSO歌劇-托斯卡》〉(2019)等。

2、可參考王寶祥,〈體面之外,尚未顧及的面向:十七年後看《諾瑪》的進與退〉,表演藝術評論台(2022)。

3、可參考本次節目冊中呂岱衛、Robert Markow撰寫的專文及劇情介紹,頁6-16。另可參考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有關華格納的經典著作,彭蓓譯,《論瓦格納與馬勒》(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頁73, 99, 107。

4、我曾於它文談過準・馬寇爾的「新舊混合」風格。敬參拙文,〈新舊混合下的年末合唱《歡暢大地—準.馬寇爾與NSO》〉,表演藝術評論台(2021)。

5、可參考頗有名氣的緊緻圓滑奏(粉絲專頁經營者)、pariah(資深PTT樂友)等人對於近年NSO歌劇音樂會的評價。例如:〈2023 07 08 Pelléas et Mélisande台灣首演評論〉〈[心得] NSO歌劇音樂會《飛行的荷蘭人》〉等。


*原文題名〈作為第三條選擇的歌劇音樂會《飛行的荷蘭人》〉,刊載於表演藝術評論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音樂,劇場,思考|采騰的藝文隨筆
0會員
4內容數
顏采騰,音樂文字工作者,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專長音樂美學、古典音樂、批判理論。 這裡紀錄了我的音樂評論、各類思索與隨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 上被推了一些相關討論的文字(感覺這個平台很適合做回聲房,毫無保留的以提高使用時間為目的來投餵貼文),總之這個是前陣子就想分享的東西,趁這個契機把梗圖做好來說說。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 上被推了一些相關討論的文字(感覺這個平台很適合做回聲房,毫無保留的以提高使用時間為目的來投餵貼文),總之這個是前陣子就想分享的東西,趁這個契機把梗圖做好來說說。
Thumbnail
丹麥國家交響樂團(Danish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多年來演出了古典交響樂和通俗音樂會。近期他們帶來的《卡通動畫音樂會》受到熱烈歡迎。演出曲目包括《石頭族樂園》、《湯姆貓與傑力鼠主題曲》等,此外還為觀眾帶來了許多新奇有趣的音樂會,絕對值得一看。
Thumbnail
丹麥國家交響樂團(Danish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多年來演出了古典交響樂和通俗音樂會。近期他們帶來的《卡通動畫音樂會》受到熱烈歡迎。演出曲目包括《石頭族樂園》、《湯姆貓與傑力鼠主題曲》等,此外還為觀眾帶來了許多新奇有趣的音樂會,絕對值得一看。
Thumbnail
混管樂團能學到什麼呢?除了音樂演出之外,樂團行政能夠學習的面相非常廣,喜歡音樂也可以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混管樂團能學到什麼呢?除了音樂演出之外,樂團行政能夠學習的面相非常廣,喜歡音樂也可以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桃園市民合唱團固定在每年夏季和冬季舉辦音樂會,今年夏天仍然採取與桃園市民管樂團合演的型態,上半場有純管樂的兩首曲目,以及合唱團搭配鋼琴的四首歌曲,下半場則先由管樂團演出三首曲子,最後是合唱團與管樂團一起,呈現兩首膾炙人口又熱鬧的歌曲......
Thumbnail
桃園市民合唱團固定在每年夏季和冬季舉辦音樂會,今年夏天仍然採取與桃園市民管樂團合演的型態,上半場有純管樂的兩首曲目,以及合唱團搭配鋼琴的四首歌曲,下半場則先由管樂團演出三首曲子,最後是合唱團與管樂團一起,呈現兩首膾炙人口又熱鬧的歌曲......
Thumbnail
一直對於美國來的幾個交響樂團總是能奏出大聲又集中的音色,感到佩服。 亞尼克昨天下午和首次來台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同樣展現了這個特質,相較於費城富有彈性、具有厚度的聲響,紐約愛樂像是打開水龍頭不用錢一樣的大聲又響亮,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的聲音帶有一種戲劇張力,時而像是角色在說話,有敘
Thumbnail
一直對於美國來的幾個交響樂團總是能奏出大聲又集中的音色,感到佩服。 亞尼克昨天下午和首次來台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同樣展現了這個特質,相較於費城富有彈性、具有厚度的聲響,紐約愛樂像是打開水龍頭不用錢一樣的大聲又響亮,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的聲音帶有一種戲劇張力,時而像是角色在說話,有敘
Thumbnail
MOD有線電視的古典音樂頻道節目越來越多元,包括Big Band爵士音樂會等內容。觀眾可以期待更多管樂音樂會等不同類型的音樂節目。歐美人對音樂的喜好也在節目內得到體現,展現了音樂的普遍魅力。
Thumbnail
MOD有線電視的古典音樂頻道節目越來越多元,包括Big Band爵士音樂會等內容。觀眾可以期待更多管樂音樂會等不同類型的音樂節目。歐美人對音樂的喜好也在節目內得到體現,展現了音樂的普遍魅力。
Thumbnail
這是大劇場,有許多表演,可以觀賞,有活動,集合,說明等等都在這個地方。每天的表演都不同,還滿精彩的。 這是中央的吧檯區,有各式表演,這是帶動跳,還滿好玩的,大家都熱情參與。 先是許多表演者一起跳類似健身操的舞蹈,然後邀請大家一起表演共同歡樂。 當所有人都加入到現代舞蹈表演中,整個場面變得熱鬧非
Thumbnail
這是大劇場,有許多表演,可以觀賞,有活動,集合,說明等等都在這個地方。每天的表演都不同,還滿精彩的。 這是中央的吧檯區,有各式表演,這是帶動跳,還滿好玩的,大家都熱情參與。 先是許多表演者一起跳類似健身操的舞蹈,然後邀請大家一起表演共同歡樂。 當所有人都加入到現代舞蹈表演中,整個場面變得熱鬧非
Thumbnail
國家交響樂團(NSO)2024歐洲巡迴演出在法國時間4月13日晚間於歷史悠久的香榭麗舍劇院(Théâtre des Champs-Élysées)劃下句點,為此行譜下完美樂章。 巴黎是2024奧運的舉辦地點,台灣今年也預計有百位表演藝術工作者將參與文化奧運;國家交響樂團此趟行程,無疑地是為
Thumbnail
國家交響樂團(NSO)2024歐洲巡迴演出在法國時間4月13日晚間於歷史悠久的香榭麗舍劇院(Théâtre des Champs-Élysées)劃下句點,為此行譜下完美樂章。 巴黎是2024奧運的舉辦地點,台灣今年也預計有百位表演藝術工作者將參與文化奧運;國家交響樂團此趟行程,無疑地是為
Thumbnail
國家交響樂團(NSO)2024歐巡來到倒數第二站、位於漢諾威的圓頂音樂廳,這是全德國最大的古典音樂廳( Kuppelsaal),現場除了當地觀眾滿座,還有不少來自台灣在音樂院求學的學子前來聆聽,NSO前音樂總監呂紹嘉也和妻子杜文惠前來欣賞演出,會後他表示非常感動
Thumbnail
國家交響樂團(NSO)2024歐巡來到倒數第二站、位於漢諾威的圓頂音樂廳,這是全德國最大的古典音樂廳( Kuppelsaal),現場除了當地觀眾滿座,還有不少來自台灣在音樂院求學的學子前來聆聽,NSO前音樂總監呂紹嘉也和妻子杜文惠前來欣賞演出,會後他表示非常感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