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冬這樣說,「我的小學同學都很會賺錢,都有能力買田買地蓋房子,只有我最憨慢,都賺輸人家,實在真笑見。」阿冬跟太太一輩子住在東勢種柑橘,為人老實古意,這種人天生跟商賈無緣,因為無城府、心計少,只能一步一腳印、一個蘿蔔一個坑,老實做。
大自然的演繹有時是生機,有時是無常,在生死面前,唯有謙卑。九二一的隔年,阿冬在老家原址重蓋鐵皮屋,又在鐵皮屋旁設置資源回收小站,鄉親知道阿冬家有垃圾分類可以做,三三兩兩相偕去做,慢慢走出失去親人的哀傷。經歷過大地震,阿冬把世間財看得很淡,一得空就開著貨車去谷關載回收,一做就是二十八年,沒有一天停止。
志工勤務從五十多歲做到八十多歲,阿冬再也沒有時間觀察同學們的日子過得香不香、滋不滋潤。然而二十年再回首,五個兒子的事業越做越順利,簡直風生水起。阿冬說,「我一生憨慢賺錢,沒想到老天爺給我五個很會賺錢的兒子,而且都在比孝順,我跟太太都覺得很感恩,實在不知道怎麼說。」
老智者說,想要家庭興旺,子孫賢達,做德就有了。有的人拚死拚活賺了一堆金山銀山,卻沒有時間好好管教小孩,啟發他們的善念,以為晚年可以用金銀財寶讓子孫聽話,沒想到恰恰相反養大孩子的貪婪和慾望,把自己活活堆入萬丈深淵,想要孩子孝順終究是一廂情願。做福不求福,行善不記善,功不唐捐、福不唐捐,做好事的人是明明的付出,暗暗的回流。
#行善積德
#做福不求福
#自修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