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節燒街衣:由來、習俗與現代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孟蘭節(又稱盂蘭節、中元節、鬼節)是華人圈一年一度的重要民間節日,尤其在香港、廣東、澳門、台灣等地區十分盛行。其間「燒街衣」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間習俗之一,象徵布施、孝道與敬畏自然。以下將介紹燒街衣的由來及其常見做法。

由來與意義

孟蘭節的起源融合了佛教、道教及本土民間信仰。根據佛教傳說,目連尊者救母的孝道故事是孟蘭節、盂蘭盆會主要由來——釋迦牟尼佛教弟子目連發現母親死後墮入餓鬼道,受盡饑餓之苦,佛祖勸目連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設盂蘭盆,廣邀僧眾超渡先人與無主孤魂,由是形成孟蘭節孝親、施食濟孤祈福的意義。

至於「燒街衣」的習俗,則與對孤魂野鬼(無主之靈)的施捨有關。據記載,早期人們會於盂蘭節燒紙錢、紙衣、紙紮、祭品於路邊、街頭,目的是讓世上沒有親屬祭拜的孤魂在鬼門開放期間(農曆七月)能備衣穿、餓有食,藉此保家宅平安、求心安理得。這一行為由官祭逐漸普及至民間社區,成為「街坊為孤魂施衣布施」的重要慈善公共活動。

做法流程

  1. 選定時間:多於農曆七月十四或十五(部分地區自初一開鬼門後至月底皆可舉行),通常傍晚或晚上進行。
  2. 準備物品
  • 紙紥衣服(金銀衣紙,故稱「街衣」)
  • 紙錢(銀紙、金銀寶衣)
  • 香燭
  • 糖果、豆腐、白飯等食物作供品
  • 有時備平安米、鮮花等
  1. 拜祭地點:多選於路口、街巷、空地或地區指定祭場,避免在人流集中或重要出入口。
  2. 儀式進行
  • 點香、點蠟燭
  • 陳列食物與紙紥祭品
  • 誦辭告孤魂(如「有衣有食莫來擾,保佑闔家平安」等祈願語)
  • 焚燒街衣及衣紙,將紙錢投入火堆,象徵送衣服金銀到陰間
  • 結束後灑凈淨身,有的人選擇繞行火堆以避邪
  1. 習俗禁忌
  • 路人應小心經過祭拜現場,不宜踐踏祭品及紙灰。
  • 不宜帶走街衣或供品,以免「陰氣」纏身。
  • 忌貪玩于祭品與灰燼附近,尊重儀式與先人。

現代意義

「燒街衣」維繫著敬鬼神、佑家宅、行善積德的道德精神,既見證了民間信仰多元,也強調了慈悲、利他的社會關懷。時至今日,部分社區以更環保的方式推行施食布施、減少焚燒紙品,延續慈善與孝義核心。


孟蘭節燒街衣既是傳承孝德、行善惜福,也是街坊社會凝聚力的文化象徵,在香港這類多元社會中,至今仍然歷久不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福報施生命殯儀服務
0會員
10內容數
福報施生命殯儀服務為本地持牌的殯葬商,堅持以合理、透明的收費制度,為香港市民提供度身訂造的殯葬及殯儀服務。
2025/08/24
隨著香港社會人口老化及市民環保意識提升,愈來愈多家庭開始重視「身後事安排」。預早規劃不單能減輕家屬的心理負擔,更可進一步實踐綠色、可持續的送別理念。近年「綠色殯葬」逐漸流行,政府更設立了「綠色殯葬中央登記名冊」,鼓勵市民及早作出生前安排。 為何要安排身後事? 減輕家人壓力:預先規劃遺體處理、葬禮
Thumbnail
2025/08/24
隨著香港社會人口老化及市民環保意識提升,愈來愈多家庭開始重視「身後事安排」。預早規劃不單能減輕家屬的心理負擔,更可進一步實踐綠色、可持續的送別理念。近年「綠色殯葬」逐漸流行,政府更設立了「綠色殯葬中央登記名冊」,鼓勵市民及早作出生前安排。 為何要安排身後事? 減輕家人壓力:預先規劃遺體處理、葬禮
Thumbnail
2025/08/07
面對摯親離世,除了悲傷,經濟壓力也讓基層家庭雪上加霜。香港政府提供的「綜援殮葬援助津貼」減輕這方面的負擔,本文詳細說明申請條件、金額、流程及注意事項,並推薦福報施生命殯儀的服務特色,協助讀者妥善處理後事及善用津貼。
Thumbnail
2025/08/07
面對摯親離世,除了悲傷,經濟壓力也讓基層家庭雪上加霜。香港政府提供的「綜援殮葬援助津貼」減輕這方面的負擔,本文詳細說明申請條件、金額、流程及注意事項,並推薦福報施生命殯儀的服務特色,協助讀者妥善處理後事及善用津貼。
Thumbnail
2025/08/07
摯親離世,家屬除了面對喪禮安排,更需處理悲傷情緒。福報施生命殯儀提供專業殯儀服務及重視情緒支援,協助家屬健康走過哀傷期。服務特色包括貼心團隊、簡化流程、資訊透明、提供情緒支援資源及強調尊重與陪伴,讓家屬在愛與陪伴中告別摯親。
Thumbnail
2025/08/07
摯親離世,家屬除了面對喪禮安排,更需處理悲傷情緒。福報施生命殯儀提供專業殯儀服務及重視情緒支援,協助家屬健康走過哀傷期。服務特色包括貼心團隊、簡化流程、資訊透明、提供情緒支援資源及強調尊重與陪伴,讓家屬在愛與陪伴中告別摯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放水燈: 放水燈是一種具有宗教和文化意義的習俗,尤其在台灣和其他華人社會中非常流行。這個習俗通常與中元節(鬼月)、元宵節、佛教和道教的慶祝活動有關。水燈通常是由紙或輕型材料製成的小燈籠,內含蠟燭或小燈泡,放在水中漂浮。這個習俗有多種象徵意義: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放水燈: 放水燈是一種具有宗教和文化意義的習俗,尤其在台灣和其他華人社會中非常流行。這個習俗通常與中元節(鬼月)、元宵節、佛教和道教的慶祝活動有關。水燈通常是由紙或輕型材料製成的小燈籠,內含蠟燭或小燈泡,放在水中漂浮。這個習俗有多種象徵意義: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搶孤: 「搶孤」是台灣傳統的民間活動,通常在節慶或廟會中進行,參加者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爭搶一個放在高處的「孤」,這個「孤」通常是一個裝滿香火和祝福的物品。這項活動常見於農曆七月或其他重要的節日,目的是祈求安、健康和好運。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搶孤: 「搶孤」是台灣傳統的民間活動,通常在節慶或廟會中進行,參加者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爭搶一個放在高處的「孤」,這個「孤」通常是一個裝滿香火和祝福的物品。這項活動常見於農曆七月或其他重要的節日,目的是祈求安、健康和好運。
Thumbnail
嘉義縣布袋鎮的火燈夜巡活動是一項三天連續舉行的民俗活動,旨在驅除不速之客和惡鬼,確保居民平安。這項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並且現已成為當地特有的文化資產。
Thumbnail
嘉義縣布袋鎮的火燈夜巡活動是一項三天連續舉行的民俗活動,旨在驅除不速之客和惡鬼,確保居民平安。這項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並且現已成為當地特有的文化資產。
Thumbnail
「三月痟(瘋)媽祖」,大家今年有參加三月的「白沙屯媽祖進香」,或是四月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嗎? 我今年有幸參加一天的白沙屯媽祖進香,一天其實不值得說嘴,不過作為體驗,親眼見證粉紅超跑的魅力,也近距離感受香燈腳[1]的虔敬,以及沿途都有信眾發送礦泉水、舒跑、餅乾、食物⋯⋯的熱情。
Thumbnail
「三月痟(瘋)媽祖」,大家今年有參加三月的「白沙屯媽祖進香」,或是四月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嗎? 我今年有幸參加一天的白沙屯媽祖進香,一天其實不值得說嘴,不過作為體驗,親眼見證粉紅超跑的魅力,也近距離感受香燈腳[1]的虔敬,以及沿途都有信眾發送礦泉水、舒跑、餅乾、食物⋯⋯的熱情。
Thumbnail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Thumbnail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Thumbnail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農曆過年的氣氛是一直到元宵節才算過完年,俗稱小過年的這一天,和端午、中秋節等節慶都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節慶活動,各個地方也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但近年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燈會這個節慶活動漸漸變得「有燈無會」,可以看到不同燈組的展示,但卻少了兒時提著牛奶罐鑽洞自製燈籠的歡慶集會,或是上元日
Thumbnail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農曆過年的氣氛是一直到元宵節才算過完年,俗稱小過年的這一天,和端午、中秋節等節慶都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節慶活動,各個地方也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但近年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燈會這個節慶活動漸漸變得「有燈無會」,可以看到不同燈組的展示,但卻少了兒時提著牛奶罐鑽洞自製燈籠的歡慶集會,或是上元日
Thumbnail
○2024龍年,台灣宮廟有【搶頭香】迷信活動,民眾將香枝亂丟,這實是對神明大大的不恭敬! 神明降禍都來不及,何來保佑吉祥? 人人應學習正確的宗教祭祀禮儀與觀念,就是敬畏神明,如在眼前,肅穆心態,端正身行。同時學習正信的宗教供奉祭祀意義,才不會忙碌半天,誤認為神明保佑,結果卻是造惡得罪神明而不自知!
Thumbnail
○2024龍年,台灣宮廟有【搶頭香】迷信活動,民眾將香枝亂丟,這實是對神明大大的不恭敬! 神明降禍都來不及,何來保佑吉祥? 人人應學習正確的宗教祭祀禮儀與觀念,就是敬畏神明,如在眼前,肅穆心態,端正身行。同時學習正信的宗教供奉祭祀意義,才不會忙碌半天,誤認為神明保佑,結果卻是造惡得罪神明而不自知!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中國明代以前,是沒有鬼門開的習俗,所以鬼門開其實只有台灣跟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習俗喔!有一說法是,明太祖朱元璋因為知道農曆七月是超級吉祥的月份,怕百姓們會跟皇家一起分享,這樣好運就會減少,所以到處去放話,說農曆七月諸事不宜,因此就可以...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中國明代以前,是沒有鬼門開的習俗,所以鬼門開其實只有台灣跟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習俗喔!有一說法是,明太祖朱元璋因為知道農曆七月是超級吉祥的月份,怕百姓們會跟皇家一起分享,這樣好運就會減少,所以到處去放話,說農曆七月諸事不宜,因此就可以...
Thumbnail
華語文社會的農曆七月,是傳說中的鬼月,農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不少民眾會在家門口放食物祭拜鬼。 至於中元節的由來,常見說法是跟佛教的孝順故事有關,但實際是有科學根據......
Thumbnail
華語文社會的農曆七月,是傳說中的鬼月,農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不少民眾會在家門口放食物祭拜鬼。 至於中元節的由來,常見說法是跟佛教的孝順故事有關,但實際是有科學根據......
Thumbnail
黃色的盂蘭勝會,是否一種可能?
Thumbnail
黃色的盂蘭勝會,是否一種可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