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日商與美商工作之間,曾擔任新創保養品的品牌研發長,因為品牌剛創立,所以我把日商的產品開發流程帶進團隊,這套流程也很順利地促使品牌穩定地每年推出3個新產品。今天分享這套流程,希望提供台灣粧品產業不同的視角來看產品開發
- 商品發想
- 起案
- 配方開發
- 功能測試
- 製程放大
- 量產
- 上市
以上是這套流程的7大關鍵節點,依序做分享介紹
商品發想
消費品的商品發想源頭一定是來自消費者,要去思考消費者與時俱進的需求變化、滿足既有商品無法滿足的消費者需求、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都是在找尋下一個能在市場發光發熱,促進消費者採購的產品。
有錢的組織可以花錢請調查公司做市調、做FGI、做DI、做消費者洞察分析,沒錢的組織就是找一些公開的市調資訊、網路社群平台觀察、分析google trend,來找市場上還沒被滿足的消費者需求。
這個發想階段大多是商品開發(PD, Product Developer)或是品牌行銷(Brand Marketing)主導,因為他們是品牌與商品創作者,直接第一線在市場裡戰鬥。
在日商的時候配方研發也會根據當下最新的原料與製造技術做商品發想的提案,但不會是主要職責,更多時候是拿著可行的原料與技術去與商開討論有開發潛力的產品。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產出就是去根據消費者需求,去擘劃消費者使用產品的情境,顯示出產品的優勢與價值,製作一份產品開發提案簡報,讓所有要參與這個商品開發案子的利害關係人都能了解這個產品的開發意義。
起案
這個階段各單位就會分別去做他們的本職,讓商品開發的專案能夠起步執行。行銷做產品概念聚焦、功效宣稱提案、上市日程規劃、產品財務規劃。法務評估商品是否與當地法規是否有衝突。配方研發做樣本配方、功效驗證測試規劃、配方開發時程規劃。
起案階段像是專案啟動的準備工作,要把產品開發的人、事、時、地、物全都盤算好,各部門窗口負責人、產品配方該執行的檢測與驗證、商品上市前的工作排程、生產與銷售的區域、開發的資源與花費,各個利害關係人都確認無誤後,就是撥資源啟動專案。
配方開發
配方開發的階段,研發必須採取敏捷式開發(Agile Development),雖然說這是源自於軟體開發的一種流程,但極度適合配方研發。
研發確認過產品主要需求後就會開始設計配方並打樣,打樣打到一個研發認定有產品雛型的配方後,就會開始給行銷與商開確認使用膚感,再根據膚感多次來回打樣修正。多次修正後總會有多個使用起來差不多感受也符合最初產品設計概念的配方,這時候就會開始進行內部試用測試並給予問卷作答回覆使用感的評價。問卷內容會依產品別而有差異,例如沐浴乳產品會著重起泡力、清潔力、殘留感、沖洗性、香味喜好等問題;防曬產品會著重塗抹容易程度、塗完後的清爽油膩保濕感等問題。
當一個配方經過內部試用測試後的評價,若有通過評分標準,該配方就會選擇作為商品化的配方,進入配方安定性觀察,這包含保存安定性、包材安定性、運輸安定性、微生物抵抗性、配方安全性。
以上觀察完成後,會依產品在起案階段的提出的需求,會進行一次外部消費者試用,用來確認商品本質與商品概念是否有符合當初提案的設計,這個外部消費者試用會被當作一個販售的可行性測試,用來評估販售的可行性。
外部消費者試用後的評估報告若是達標,配方會接著進行廣告功效性驗證,多半是委託第三方進行測試,全依產品本質提出驗證的需求。
功能測試
這階段就是驗證產品宣稱的性能是否有達標,比如防曬會檢測SPF/PA、保濕產品測肌膚保濕度、美白產品測肌膚美白的程度,這都是要做實際的人體測試,需要申請人體研究倫理審查,以目前亞洲的機構行情來說,一個項目差不多5000-10000美金,端看進行的項目的執行難度。
滿多產品外包裝上宣稱它的功效有幾%的提升,這樣的字眼旁邊還會打個小小小小的星號說"與同集團內部產品相比",這是合法的,只要內部能提交檢測的數據足以佐證就完全沒問題,所以除了送交第三方做測試,沒甚麼預算的時候拿來跟自家產品做功效測試對比也是一種生手段。
當這些檢測數據都有了之後,就會正式進入商品化階段
放大製程
在這個階段,製造技術部門的人員就會開始參與專案,實驗室小規模製作最多就是2公斤,技術部門的人會先從100公斤開始製作,根據實驗室小規模製作的投料流程、轉速控制、時間控制、溫度控制,製作一份100公斤的製造流程,研發的角色就是確認投料與流程的關鍵節點上,攪拌的內料在外觀、物性、化性,都與實驗室製作的相符。
放大製程很少一次就成功的,除了最終產出的結果要符合品質條件外,也要進行保存安定性觀察,當最終產出的結果符合產品品質需求後,就會準備量產階段
量產
量產前,行銷進行外包裝設計、發包製作,製造部門安排零回生產(Zero-Batch)與人力;採購部門採購生產原料、包材部門採購包裝容器與標籤、研發部門提供標準品給品保部門。所有部門都完成任務後,PD會發起零回生產的生產檢討會,所有利害關係人與負責單位齊聚,報告生產的準備工作,任何會中需確認改善的事項會在接下來的生產準備會一併確認。
生產準備會主要由PD、製造技術、研發三方確認當次生產的必需用品與注意事項
接著就是進入零回生產,研發一定會參加,如同100公斤生產,需要確認每個重要節點的內料性能。當天生產完的半成品會立刻送去品保做規格分析,確認產品規格都符合並且沒有問題後,就會移轉到充填端進行成品的製造。
製作完的成品與半成品都會經由品保部門進行品質分析與保存安定性,1個月後收集數據並通知PD招開生產評價會。
生產評價會上商品開發專案的利害關係人都會在場,由製造與品保部門簡報零回生產的過程與結果。當現場所有人一致通過生產結果後,商品就會安排出貨並交由行銷團隊進行商品販售的活動。
以上,就是我前東家的商品開發流程,下一章會來介紹日商研發在開發配方時在7大流程中會如何發揮功能以及需要做甚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