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如營建股先前因為打房政策,不僅連吃跌停板從相對高點跌下來,連搶反彈的力道都很弱。等到被投資人遺忘的差不多之後,就來一根奮起的大紅K,主力已經以優惠價格取得相當的籌碼了。
接續上一篇文章,比較常發生的情況是,通常是每天都會有資金集中的類股才是,例外的才是萬股齊漲和齊跌。而且當某檔個股連漲幾天後,就會有來一波大修正的可能性,這樣的機率會往上提升,不得不防。所以說,想在趨勢不好的時候買進,自然是不容易獲利的。這樣去思考,就可以從大盤點位高低,來大致判斷今天當沖交易的勝率如何。例如營建股先前因為打房政策,不僅連吃跌停板從相對高點跌下來,連搶反彈的力道都很弱。等到被投資人遺忘的差不多之後,就來一根奮起的大紅K,主力已經以優惠價格取得相當的籌碼了。
正常版本的股市就是以這樣的循環在進行著,總是有漲多進入一段修正期的個股,以及獲得資金青睞而忽然上漲的個股。因此,獲利機會總是會有的,而投資人經過多空不斷的磨練之後,也會增加經驗值而不在那麼容易踏入陷阱。以很會作空的權證小哥來說,當空方是他的優勢所在,每每從開盤就空下去大殺四方,那可就吸引無數粉絲羨慕的目光,自然能順利販售課程,這是小哥的功力深厚,自然值得。不過,就算拿掉很會作空的部分,他也很會佈局地板股和跌深股,而這一個部分,就值得月光來好好學習。
當一檔個股處於易漲難跌的態勢時,再來就是等待發動的時機點。要什麼時候發動?自然是要由主力來做決定,即使是強如小哥有幾億的資金,也沒有辦法帶動一波漲勢的,因為那需要很龐大的資金量。所以他也不會特別去鎖漲停某一檔個股,在多的部分,就是講究順勢而為。因此,平常就要有幾檔觀察清單,以在訊號出現時,順勢搭上主力的列車一路向上。總會有看對大飆股的投資專家會受邀上節目,但月光認為這些專家要不是鑽研得夠深,就是倖存者偏差,這兩種都是學習不來的。與其如此,還不如多去關注地板股要有用得多。這樣說來,關鍵不是在於羨慕別人又選到了什麼飆股,天天輕鬆獲利。而是要提高看問題的層次,先去研究哪些標的上漲的機率比較高,能否配合大盤的走勢?例如2024年第四季的主要走勢還是AI類股,在AI走弱的時候,其他類股自然能補上。而在大盤走弱的時候,資金就會轉往高股息ETF和金融股及民生類股做避風港,並不是說AI就此進入長時間調整期了,而是漲多本來就會回檔休息的。要趁著股價南下之時,才會有上車的大好機會。至於會不會持續往下破底,本來就是要注意控制好風險。能賺到當然是好,沒照自己預想的劇本走,那就要另有應對策略。
月光覺得,提升收入的方法有很多,也都可以用來讓自己朝向富足之路前進。問題是自己能把握的有哪些種類?自己又擁有哪些優勢來把握住這些增加收入的方式?往達成自己使命感的大方向去思考,就會發現動力持續在增加,也能讓自己在現實世界的冒險更加的順利與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