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寶寶一出生就是「髮量王者」。在月子中心時,其他媽媽看到他,都忍不住驚呼:「這小孩頭髮真的好多!」滿月時我們甚至掙扎許久,頭髮太少的爸媽會捨不得剃,頭髮太多我們也捨不得剃(笑),最後只好妥協,保留半吋,以不傷頭皮為最高原則。
然而,多髮寶寶就是個理髮「高頻率用戶」。四、五個月還不會翻身,他就已經進入第一次「居家修剪版」,由我這個新手髮型師出馬,拿著寶寶理髮器抖抖地修過幾次。到了八個月的夏天,他頭髮長到蓋住眼睛了,身體也無法安分待著讓我理髮了,只能投靠專業設計師。
我家附近據說有位「傳說中的孩子王設計師」能處理寶寶剪髮,果然厲害,靠著玩具分散注意力,七個月就開始有陌生人焦慮的他,竟然能全程不哭,從此我們就固定找這位設計師,連續四次都完美收場。
然而!就在前天,故事急轉直下。
這位快兩歲的寶寶,突然解鎖了「新感官雷達」——原來他會對掉在皮膚上的頭髮大爆走!
因為他之前死都不肯圍理髮圍巾,我就習慣讓他穿「一次性犧牲衣」,剪完就直接丟掉。前幾次都沒問題,結果這回竟因為頭髮掉到手上,當場崩潰到像被什麼東西打到。
我趕緊理性溝通,問他:「是覺得刺刺的不舒服?還是髒髒的?」
他吸著鼻涕哭喊回答:「髒髒的!」
我邊幫他撥掉,邊祈禱設計師手速可以比電剪還快。最後在震耳欲聾的哭聲中,總算草草收尾,立刻換裝逃離髮廊。
有趣的是,這孩子在其他「髒髒場景」完全沒事:玩沙、踩草皮、摸馬路邊樓梯,甚至隨手撿石頭都能玩得開心,偏偏就是「自己的頭髮」踩中地雷。原來,小孩的感官發展不是一次打包完成,而是會分階段「突然升級」。所以前幾次順利,不代表以後就一路無風無浪。
而且小孩的幽默感也很神奇。雖然在髮廊哭得像世界末日,但回家後,他常拿著梳子和兒童剪刀,假裝自己是設計師,邊比劃邊笑笑地說:「跟姊姊一樣,剪頭髮。」
寶寶剪髮經驗分享:
- 1歲後寶寶感官發展快速,可能會對「掉髮」、「圍布觸感」突然敏感。
- 如果寶寶不願意圍布,可以準備「可丟棄衣物」或「平常吃飯用的長袖圍兜或畫畫衣」。 ->好用的拋棄式長袖圍兜推薦:Tomali Boutique拋棄式圍兜
- 提早抵達理髮店,讓他熟悉環境並觀摩別人剪髮。
- 選擇熟悉的環境或固定設計師,比隨機嘗試更能讓寶寶有安全感。
- 不用3C,可以帶一些餅乾/聲光玩具分散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