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把十年前部落格的文章都搬過來。
搬來之後才發現這裏沒辦法建立檔案夾,七八百篇文章堆在草稿欄。我隨手翻閱幾篇十年前的記錄,瑣瑣碎碎的日子,自己卻被莫名感動起來。那幾年,聆聆零到五歲,詠詠零到兩歲,想起來都覺得是職業生涯中最提不起勁的日子,自己人生最黯淡無光的日子。一直要看了那些部落格的記錄,才想起來那些除了頭銜、成就之外的甜蜜與收穫。最平凡,也最美麗的日子。隨手亂挑了幾篇發佈,就當作順手撿起的拼圖片吧,三十幾歲的自己,初為母親的自己,初初學著平衡人生的自己。
在某種層次上,那些文章也回答了我最近的疑惑。在這個人工智能寫文章又快又好的年代,做為寫作者的我們,又能寫些什麼?未能回答自己的大疑惑之前,我忽然感覺無法動筆了:如果,ChatGPT都能寫得比我好,那我又何必花力氣寫字呢?但,看著自己留下的片片段段部落格的記綠,我也忽然體會到,那些是ChatGPT所寫不出來的文字。它們從來不完美,更無法被任何人複製,但正是因為那不完美之處,它們是我所獨有的,是我的一部分。我們想看到的,從來不是General的個性、情緒、意見、經驗,文字所表達的,是那個時刻獨一無二的我,即使是我自己,時間空間置換之後,再也寫不出來的東西。
是不是應該還是好好寫下去。
因為,五十歲的我也無法再重來。
孩子十五歲和我的對話,也不會再來過。而我們只會遺忘。
接下來一些文章,會是過去的記錄。我轉過來,算是提醒自己,也是寫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