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末是我第一次跟九年級的詠詠去機器人邀請賽 (FIRST FRC)。這週末是我第一次跟詠詠的高中去機器人邀請賽 (FIRST FRC),這是美國FIRST(For Inspir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公益組織旗上最高級的機器人大賽 (robotics competition)。FIRST 也舉辦其他各種規模的機器人大賽,包含First Lego League (國小和國中). First Technology Challenge (國中到高中,六至八人),但其中級別最高的,就是專為高中生機器人社團舉辦的First Robotic Competition。聆聆國中時候,其實有去過FIRST LEGO League 的比賽,但是她並沒有特別有興趣,這個社團也沒有在她的國中長存下來,所以我也從來沒有特別去了解過 (之後有機會再來談談,我在美國國高中「長青」社團學到的事) 。所以過去五六年,雖然知道我們高中有兩個相當活躍的機器人社團,我也對於機器人相關的活動,其實相當無知。
這次,趁著詠詠新鮮人,對機器人有興趣但無經驗,我也跟他一起認識這些機器人社團和活動。對我來說,跟著孩子認識新活動,是個回饋感很大的體驗,兩個孩子不一樣的興趣和愛好,更擴大了我的視野。我也跟著他們,從家長的角度,認識一個不同的世界。
FIRST FRC 的機器人社團,都有專屬的編號,像我們的學校這種較老的機器人社團(2011年成立),編號在1000之內,今年新成立的「新生社團」,編號可能已經接近一萬。這個編號會一直在學校傳承下去,所以光是看編號,就可以知道這個社團有多久的歷史。我隨便查了一下,台灣北一女中的機器人社團,2016年成立,編號六千多,也算是進入中年期了。去到機器人比賽現場,這個編號不僅僅出現在機器人身上,出現在成績表上、各隊的制服T恤上,不管編號是幾號,大家都很以自己的機器人編號為榮,非常可愛。
因為我們的機器人社團很有歷史,也相當有組織和規模,事前學生幹部都已經統計好哪個學生何時可以到場,分配好了比賽當天團員的工作。我很好奇,剛剛進團的新生詠詠,到底除了加油之外還能做什麼?
沒想到,非常有組織。他被分配到四個小時「scouting」另外四個小時「修機器人」,還有時間跟著教練參觀其他各學校的機器人。我滿頭霧水,一來scouting 是什麼意思 (他之前去過一下午的社團訓練),二來這個還沒碰過機器人的新生,能在競賽空檔修理機器人嗎 ?(後來証明這項只是幫機器人換電池,哈哈)
FRC 一般的競賽季節為每年的一月到四五月,一月到三月是各社團建置機器人的時間,以準備三到五月的競賽。這週末的邀請賽,邀請的是今年春天建造的機器人off season的友誼賽,但是邀請的水平特別高,所以都是非常出色的團隊。我必須說,在並非使用KIT 的前提下(如lego robotics 就是使用已建好的lego pieces來組建,難度就低很多),這些機器人硬體設計和軟體控制水平之高,遠超過我對高中生社團的期待。
這也是我第一次去到FRC比賽,同樣一頭霧水。花了一下午大概看懂了比賽規則以後,我很快發現,雖然是場競賽,但是在這裏,合作與競爭同等重要。2024 FRC 比賽規則大致如下:機器人的工作是撿起地上的保麗龍環,帶著目標物移重到投籃區,從下往上射入(兩分)或平行投入(一分)目標內得分,計時兩分半。(FRC 的機器人比賽通常都是類運動項目,今年也不例外) 。除此之外,最後三十秒有機器人爬竿的分數,在時間終止前離地、爬高的機器人有額外的分數。
比賽是藍隊對紅隊的團體賽,每隊有三隻機器人,團體分數高的團體得到積分,三隻機器人共榮共辱。也有各別得積分的機會。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在資格賽時,機器人是隨機指定隊友,每隊大概要比十場資格賽,也就是會跟另外二十個機器人團隊合作得分。資格賽後前八名的機器人,成為隊長,有資格挑選淘汰賽時候願意合作的隊友-- 這也就是為什麼,社團派出像詠詠這樣還不會蓋機器人的新鮮人,記錄在場數百隻機器人的特長和每場比賽的策略,為後半場的比賽隊友的選擇上提供情報。
雖然已經是篩選過後的邀請賽,還是看得出來,各家的機器人有很大的差別:重量、速度、靈巧度、射籃的準確度,與人相撞時的耐受度等等,所以,團體賽不僅僅考驗機器人的能力,還考驗合作的策略:哪隻機器人可以快速搜集目標物,哪隻機器人投籃最準,哪隻機器人可以遠送,哪隻機器人可以扮演防守角色,不讓對方的機器人搜集目標物。也就是說,當這個隨機的紅藍隊產生之後,三個隊伍應當協商各自扮演的角色,才能有最佳的結果。也因此,你不旦需要了解自己家機器人的長處和短處,也需要去參觀了解別人家的機器人,才能達到合作共贏的局面。
我對這樣的遊戲設計感到新奇,非常佩服將教育目的融入設計的巧思。比如說,在場上看到一些特別陽春的機器人,只會搜集目標物然後將目標物射入大致的方向,如果單人賽的話是絕對不可能贏的,但是,因為它跑得特別快,非常適合執行搜集的工作,讓另外兩隻對友負責射門,往往成為關鍵性的助力。或者有些特別笨重但是可以打防禦的機器人,也對團隊有很特別的貢獻。這是一個單打獨鬥不可能贏的比賽,透過比賽的設計,不但讓各種能力的機器人,都有出彩的時候,也促進了社團和社團之間學生的交流。對手不會總是對手,很有可能會變隊友,因此,彼此競爭的情緒降低了,彼此欣賞的合作感油然而生。到了後半場的淘汰賽,如何選隊友,更十分依賴事先搜集好的情報,讓即使像詠詠這樣的新鮮人,也覺得自己很有貢獻。
從FIRST活動的組織和比賽設立的規則,我可以體會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著重於參與和教育的過程,而非比賽的結果:比賽時考驗的不僅僅是誰的機器人比較厲害,同時考驗大家對別人家機器人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彼此欣賞鼓勵的過程,領導與合作的能力。自己從小到大,參加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和競賽,好像還真沒有遇過這樣的設計,算是很大的驚喜。比賽,是不是僅僅是一個手段,而不是終點?我們期待孩子在這樣的活動中,得到的又是什麼?
在場新結識的老師、教練和資深家長,都告訴我,FIRST is a community, not a competition。我覺得這是很棒的的個開始,接下來的一年,我期待這個機器人社團還會帶給詠詠和我更多新的視野。最終在這個Community 孩子得到些什麼,還是看各別孩子投入的程度: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