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少年的對話】如果我不去上學,妳能怎麼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兒子十四歲,正是青春期叛逆的年紀。


有天在車上,他忽然說:「如果我不去上學,妳能怎麼樣? (What could you do if I just don't go to school)」

我說我會收到學校通知說你沒有去上學吧。

他說,對呀,但是妳能怎樣?

「載你去學校?」

「但是我也可以從學校逃跑。」這也沒錯,美國學校沒什麼圍牆,就算有也絕對關不住高中生。

「我就會被教育局關切,為什麼我的小孩沒有去上學,是我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心裏想著,兒子肯定會說,那是妳的問題。果然沒錯。

「那不是我的問題。但是妳能怎樣?」

「把你叫來罵一頓?」

「但是應該沒用吧?」

「那社會安全局應該會判定我是個失格的父母,給你安排一個新家。」看看恐嚇有沒有用。

「但那還是沒辦法阻止我逃學呀。」

「好吧,那我只好承認,你不上學是你的損失,我沒有辦法做任何事。」

兒子滿意了。

「對啊,所以唯一阻止我不逃學的方法就是我自己的良知。」

「是的,這也就是我過去十年教育的宗旨,就是培養你的良知,到了十四歲可以判斷對與不對、該做與不該做的事情,不是嗎?」


兒子同意,沒有再辯解。


想想這段好笑的對話,忽然覺得好像有一點體會這些十幾歲的孩子,想要長大、掌控自己生活的想法。他們開始挑戰權威,於是追問做或者不做每一件事情的理由;他們急於定位自己,以及尋找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我覺得這是人、或者每一種動物,成長必經的歷程,他們不再輕易接受權威的規定和要求,但同時,也是經由這些批判性思考和道德思辯,在自我辯証中得到認知的逐漸成熟。


所以,孩子的問題可能聽起來很可笑、很無厘頭、或是很叛逆,卻是一窺青少年世界的顯微鏡。青少年孩子可能不會很愛跟父母說話,所以我珍惜孩子每一個願意分享的質疑,或許很幼稚的想法,儘量予以公平的分享和討論。父母的建議孩子可能不會馬上聽進去,但是我相信一日一日耳濡目染的力量……


「那你覺得是不是可以用你的良知控制一下玩手機遊戲的時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千阡萬陌
3會員
19內容數
廿年前,從阡陌開始耕耘。愛與遠方,我牽著你與孩子的手走著。 廿年後,我眺望遠方,來時腳印仍在,身旁仍舊千阡萬陌。 我們時而併肩,時而獨行。人生的風景,還有很多要看。
千阡萬陌的其他內容
2024/09/30
聆聆會與辯論活動結緣,並且持續高中四年一直打到2023 年的National Tournament,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2024/09/30
聆聆會與辯論活動結緣,並且持續高中四年一直打到2023 年的National Tournament,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2024/09/30
這週末是我第一次跟九年級的詠詠去機器人邀請賽 (FIRST FRC)。這週末是我第一次跟詠詠的高中去機器人邀請賽 (FIRST FRC)。透過比賽的設計,促進了社團和社團之間學生的交流。對手不會總是對手,很有可能會變隊友,因此,彼此競爭的情緒降低了,彼此欣賞的合作感油然而生。
2024/09/30
這週末是我第一次跟九年級的詠詠去機器人邀請賽 (FIRST FRC)。這週末是我第一次跟詠詠的高中去機器人邀請賽 (FIRST FRC)。透過比賽的設計,促進了社團和社團之間學生的交流。對手不會總是對手,很有可能會變隊友,因此,彼此競爭的情緒降低了,彼此欣賞的合作感油然而生。
2024/09/23
成功加入幹部團隊之後,上週末她參加了社團的第一次派對聚會,派對是在某學生的外租公寓內。聆聆說,派對根本就是喝酒大會。 我跟聆聆說,請不要害怕與眾不同,更不要害怕因為與眾不同就不受人喜愛,我期待這些大學生懂得尊重和欣賞有自己原則的人。
2024/09/23
成功加入幹部團隊之後,上週末她參加了社團的第一次派對聚會,派對是在某學生的外租公寓內。聆聆說,派對根本就是喝酒大會。 我跟聆聆說,請不要害怕與眾不同,更不要害怕因為與眾不同就不受人喜愛,我期待這些大學生懂得尊重和欣賞有自己原則的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孩子今年即將要上國小一年級了。 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聽聞不少家長開始打聽暑期及國小的安親班或補習班,而我也試探性地問了孩子是否有想去安親班的意願? 結果我得到是孩子很大的反應表示:「我不想去安親班,我下課後就要回家。」 這個答案完全在意料之內,無論在此之後我又陸續問了多少次,得
Thumbnail
孩子今年即將要上國小一年級了。 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聽聞不少家長開始打聽暑期及國小的安親班或補習班,而我也試探性地問了孩子是否有想去安親班的意願? 結果我得到是孩子很大的反應表示:「我不想去安親班,我下課後就要回家。」 這個答案完全在意料之內,無論在此之後我又陸續問了多少次,得
Thumbnail
 「媽媽,我明天不想上學。」小一的兒子在睡前跟我說。 「不行。是因為明天要考期中考嗎?」我回答,兒子開始哭。 「因為我沒有同學想要的恐龍卡,同學會打我。媽媽我可以轉班嗎?」
Thumbnail
 「媽媽,我明天不想上學。」小一的兒子在睡前跟我說。 「不行。是因為明天要考期中考嗎?」我回答,兒子開始哭。 「因為我沒有同學想要的恐龍卡,同學會打我。媽媽我可以轉班嗎?」
Thumbnail
「孩子啊!在成長的路上有時會好辛苦的,很欣慰你從未因此放棄」   週五聽兒子說了一件讓我很心疼也很錯愕的事,到現在心裡仍然有點緊繃。   「我媽媽說你是壞孩子,會和老師頂嘴,要我不要一直去跟你玩,會被帶壞等等......」兒子說X同學在當天和他說了數次,他覺得非常難過也生氣,但只能忍著。  
Thumbnail
「孩子啊!在成長的路上有時會好辛苦的,很欣慰你從未因此放棄」   週五聽兒子說了一件讓我很心疼也很錯愕的事,到現在心裡仍然有點緊繃。   「我媽媽說你是壞孩子,會和老師頂嘴,要我不要一直去跟你玩,會被帶壞等等......」兒子說X同學在當天和他說了數次,他覺得非常難過也生氣,但只能忍著。  
Thumbnail
上週跟孩子聊天,孩子跟我說,他被科任老師說:「你很故意。」 我好奇地問,很故意的意思是什麼阿? 兒子:「老師要我唸課文,我不唸,他就說我很故意。」 我問他,什麼原因你不唸課文呢? 兒子說:「我不想唸,唸課文無聊死了,學不到東西。」 當下聽完,我有個聲音冒出來問自己,念課文可以學到什麼阿? 「嗯,練習
Thumbnail
上週跟孩子聊天,孩子跟我說,他被科任老師說:「你很故意。」 我好奇地問,很故意的意思是什麼阿? 兒子:「老師要我唸課文,我不唸,他就說我很故意。」 我問他,什麼原因你不唸課文呢? 兒子說:「我不想唸,唸課文無聊死了,學不到東西。」 當下聽完,我有個聲音冒出來問自己,念課文可以學到什麼阿? 「嗯,練習
Thumbnail
當大人自己都處於混亂當中,自顧不暇,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去關注到孩子的狀態跟需求? 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舉止,無形中都反應出他們的身心狀態,是否有壓力,是否想要被陪伴。
Thumbnail
當大人自己都處於混亂當中,自顧不暇,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去關注到孩子的狀態跟需求? 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舉止,無形中都反應出他們的身心狀態,是否有壓力,是否想要被陪伴。
Thumbnail
兒子總是拒絕交涉,老是嚷嚷著「我說要就是要!」,絲毫不容讓步。
Thumbnail
兒子總是拒絕交涉,老是嚷嚷著「我說要就是要!」,絲毫不容讓步。
Thumbnail
(其實這是一篇於2020年8月7日發表在臉書社團的貼文,兩年來收到五百多位網友的讚及留言回覆,直至今日仍陸續收到反饋,於是選擇讓其以文章的形式呈現) NG問話: 1. 明天還要去上學嗎? (這不是擺明要孩子說不要嗎?) 2. 學校的飯菜好吃嗎?有吃完嗎? 3. 有很想爸爸媽媽嗎? 我的問話:
Thumbnail
(其實這是一篇於2020年8月7日發表在臉書社團的貼文,兩年來收到五百多位網友的讚及留言回覆,直至今日仍陸續收到反饋,於是選擇讓其以文章的形式呈現) NG問話: 1. 明天還要去上學嗎? (這不是擺明要孩子說不要嗎?) 2. 學校的飯菜好吃嗎?有吃完嗎? 3. 有很想爸爸媽媽嗎? 我的問話:
Thumbnail
對於未來的規劃不同於家長的期望,在我們身邊常常可以聽到類似的例子,諸如因為升學、科系、就業等等的選擇,演變成親子衝突的開端,尤其當孩子是特殊兒,從小父母需花費更多心力陪伴、也有更多的擔憂,本能地想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一時間要放手實在不容易。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開始學習獨立、面對挑戰……
Thumbnail
對於未來的規劃不同於家長的期望,在我們身邊常常可以聽到類似的例子,諸如因為升學、科系、就業等等的選擇,演變成親子衝突的開端,尤其當孩子是特殊兒,從小父母需花費更多心力陪伴、也有更多的擔憂,本能地想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一時間要放手實在不容易。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開始學習獨立、面對挑戰……
Thumbnail
我們家哥哥自從唸高中後,學校跟我們說,孩子到高中後,交給學校,讓他自己發展吧。 二年了,我和先生都覺得家對他而言只是個旅館,每天晚上回家睡覺的地方。 學校社團比課業還重要,很多個週末都得去社團。 想和他吃飯或出去走走,得提前好幾個星期約。 唸書這件事,跟我們那年代坐在書桌前的唸書真的不一樣。   今
Thumbnail
我們家哥哥自從唸高中後,學校跟我們說,孩子到高中後,交給學校,讓他自己發展吧。 二年了,我和先生都覺得家對他而言只是個旅館,每天晚上回家睡覺的地方。 學校社團比課業還重要,很多個週末都得去社團。 想和他吃飯或出去走走,得提前好幾個星期約。 唸書這件事,跟我們那年代坐在書桌前的唸書真的不一樣。   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