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 中元時節,眾多靈異故事傳說,聽聽我好友身上親身經歷的………
讀書時期我有學跳舞,我們都會去租用的舞蹈室就在旺角的先施大廈。先施大廈是屬於比較舊式大廈,它的電梯分為單數樓層跟雙數樓層2部。

先施大廈
舞蹈室在3樓,當天晚上7點45分左右,我跟朋友們來到樓下,發現單數樓層的電梯壞掉了需要維修,於是我們坐乘雙數樓層的電梯到4樓,再準備往下走一層樓梯。
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

當我們在4樓的樓梯間往3樓走下去,那邊剛好有一扇窗。
我往窗口看過去那一刻,我看到一個只有頭部而且是長頭髮的女人頭懸掛在外面。我跟她應該有1-2秒的對視,我頓時嚇到了,立刻收回目光。同行的朋友發現我沒動,立刻拖我往3樓舞蹈室走去。
我當下沒有跟他們說我看到了什麼,整堂課我都呆呆的,也沒說過一句話。直到10點下課,可能知道等等還是要走樓梯離開,我那刻直接哭了出來,朋友們發現我哭慘了也覺得我今天上課都不對勁,就問我到底發生什麼事。
我把剛剛看到了什麼跟他們說,緩和了一下心情,他們把我抱起來,用手遮住我的眼睛,直接離開了舞蹈室衝下了樓梯。

回到家,我一直都心緒不寧,也一直想起那雙跟我對視的眼睛。
晚上睡覺,我一直難以入睡,等我終於閉上了眼睛,我卻看到一個女人往我身上衝過來,然後狠狠的把我往下去。
那種感覺就像你明知道都是夢,卻睜不開眼睛,我不斷跟自己說是假的,用意志力去讓自己醒過來,醒來的一刻我全身都是冷汗。

我之後把這件事跟家人說了,奶奶把一個玉墜給我配帶,之後我就沒有再看到奇怪的東西了。
謝謝好友分享的故事,阿玲特製成廣播劇,希望沒讓大家嚇到。
而中元普渡就在國曆的9月6日星期六,也就是農曆七月十五日。對很多人來說,這一天最直覺的印象可能是「鬼門關」或「鬼節」,但其實啊,中元節的原始樣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中元節的起源:其實是「豐收感恩節」在漢朝時,農曆七月十五是農民感謝大地的日子。大家會準備豬、雞、羊和好酒祭祀田神,感謝土地帶來收成;同時也會用新米祭祖,報告今年有哪些收成。換句話說,中元節一開始根本不是「鬼節」,而是慶祝豐收、報答天地與祖先的日子。
主要習俗
1. 拜拜普渡:這是最盛大的習俗。祭拜的順序很講究:上午拜地官大帝,中午前拜祖先,接著祭地基主,最後才普渡好兄弟。供品除了三牲、水果、米飯,拜好兄弟時還要準備一份臉盆和毛巾,象徵讓祂們洗臉、保持乾淨。
2. 放水燈:源自佛教的儀式,象徵為水上的孤魂照路,引導他們來參加普渡。臺灣最盛大的放水燈,就是基隆的「雞籠中元祭」,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
3. 搶孤:古代的「嚇鬼儀式」,人們相信鬼看到一群人爬孤棚搶供品,會被嚇走。現在則演變成團體競賽,特別在宜蘭頭城和屏東恆春,每年都舉辦。
4. 跳鍾馗:帶有道教色彩的儀式,通常在普渡後進行,目的是押解不願離去的鬼魂。雖然鍾馗的樣子看似嚇人,但他其實是最正義、最守護人間的神明。當他出巡時,不只是趕鬼,更是給大家一份安心。所以下次在節慶看到鍾馗的儀式,不妨懷著敬意,因為這正是我們民俗裡一種「守護與庇佑」的象徵。
中元節的背後,其實不是恐懼,而是「感恩、孝順、敬畏」。當我們在七月十五準備供品、參加普渡,或只是單純陪伴家人,其實都在延續這份文化。
七月,不只是好兄弟的月份,更是提醒我們「心懷感恩、善待一切」的時節。
#中元節
願大家都能平安、順心,在這特別的節日裡找到安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