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始上班後便總是以上班很累為借口,躺在椅子、床上,滑滑手機睡睡覺渡過一晚上;到了放假,又總是打遊戲、賴床,一日又轉瞬即逝;好不容易終於下定決心坐在電腦前卻連標題都想不出來。
感覺現在比起剛開始下定決心要每日寫日記時的我更要難以下筆,腦海裏除了空白便是空白,我必須要從這個困境中跳脫出來。
一昧對自己說「是時候寫點東西了吧?」是行不通的,至少我自己的情況是如此,我必須增加自己寫作的動機。獲取靈感或許能成為動機, 想到了十分有趣的事,便會想記錄下來;可是靈感不會隨隨便便到來,因此需要人為地「制造」契機。
「藝術來源於生活」,一切都只能在生活中尋找,閑時出門散步或許是個好方案,把自己化作過客,觀賞自己平常生活的街道,從城市的脈搏中探出自己文章的食糧。
閱讀也是靈感的關鍵來源,我十分懷疑最近靈感枯竭的一大原因是因為自己最近少看了書,無論是歷史書、雜誌、訪談雜誌,又或者是爽文小說(也包括些帶點顏色的)也好,我最近都是百無聊賴時才會翻一兩頁,而且絕大部分都是以前看過的爽文小說,找到些以前覺得很好看的章節,翻一翻、笑一笑便草草合上,然後便是下一個循環;是時候把以前買了回來卻沒怎麼看的雜誌拿出來了!記得新海誠導演的《你的名字》是從小野小町的和歌中獲得靈感的,所以看書準沒錯!當然要少看爽文啦…
然後是關鍵的寫、寫、寫!嗯?明明是討論「寫作的動機」,怎麼會是「寫作」引起「寫作」呢?其實這別無問題。在散步、讀書期間截下的各個瑣碎的靈感在初期只是尚未打磨的原石,各個靈感之間可能別無關係;但是通過思考如何寫作,或許能夠打造各個靈感間的橋樑,從它們之間誕生出新的發想也說不定,這便是打磨靈感的過程;如此,在思考、打磨時又能激發起寫作欲,就像廚師在思考新菜譜時越想越是食指大動一樣,這便是「以寫引寫」。
其實總結下來非常簡單,就是逛、讀、寫!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成為寫作永動機吧,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