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告:以下內容可能含有血腥暴力、性主題及道德倫理爭議等不適情節,未成年人與身心不適者請勿觀看。
血腥部分極簡化處理
本作品為虛構創作,所有情節、人物與地點皆經藝術加工,與現實無任何對應或影射。創作目的在於探討人性與社會議題,絕非提倡或美化暴力行為,請讀者保持理性思考,切勿模仿。
文中所提地名與綠鬣蜥生態設定皆為故事虛構背景,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請勿視為事實。若您近期有焦慮、驚嚇等心理不適,建議於安全、放鬆的環境下閱讀,或選擇不閱讀。
[恐怖小說]《獵蜥公園》第四章:〈捨身取義〉(chatgpt)
20:00–20:40:
「不然咧?」阿翔聳肩,笑得吊兒郎當,「放心,很快就回來。孕婦要是餓著,可比什麼鬼都恐怖。」
「我去車上拿吃的,剛剛你不是說點心快吃完了嗎?孕婦餓肚子不太好喔。」
阿翔語氣自然,對盈蓁笑了笑,卻故意避開她的眼神,把目光落在柔柔身上。
「我陪你去——」盈蓁剛開口,阿翔立刻擺手:「不用啦,很快就回來。」
他轉身快步消失在昏暗步道。
沒多久,阿佑的手電照上佛像旁的大樹。
數百隻綠鬣蜥「嘩」地跳落,如同傾盆大雨。
「X——這畫面跟新聞一樣!」阿佑驚呼。
眾人陷入瘋狂撿捕,眼睛裡全是錢的符號。
「可惡,早知道阿翔多拿幾個袋子!」阿仁懊悔跺腳。
柔柔忽然喊:「我想去WC啦!」
「現在?」曼青皺眉。
「真的忍不住,你們先忙!」
盈蓁剛要說「我陪妳」,柔柔卻笑著拒絕:「不用啦,妳去找妳老公,他沒人盯會偷懶哦。」
說完,柔柔一溜煙走遠。
盈蓁猶豫一下,還是轉身往停車場。她懷著孕,取出鋁棒和防狼噴霧護身。
岔路口,一群野狗衝出來狂吠。盈蓁不敢跑,只能僵著盯牠們,慢慢繞道。
狗跟了一段就回去。她心有餘悸,只好走偏僻溪床。
一尊軍戎裝銅像佇立,基座上燙金四字:捨身取義。
水聲傾瀉,卻夾雜壓抑的嗚咽與摩擦聲。
盈蓁心頭一震,有點像急診裡病患被壓制的掙扎。
她掏出手機想報警,卻沒有訊號。螢幕忽閃,傳來一陣失真的低語:
——「……真的不是妳的錯嗎?」
她猛地收緊手,差點把手機摔掉。
抬頭一瞬間,月光照在銅像基座的「捨身取義」四字上,冰冷如刀。 盈蓁覺得那些字在訕笑:妳這一生就是替人背罪。
雜草縫隙裡,她看到柔柔被壓制在地,苟合喘聲斷斷續續。
頭套男子的身影在燈光掠過間若隱若現。
盈蓁腦袋轟然一聲。她大吼:「畜生!」
球棒全力揮下——
「咚!」——沉重一聲。
黑影倒下,不再動。那身形、那枚尾戒,讓盈蓁僵住:是阿翔。
她手指顫抖著停在半空,卻沒有勇氣去確認。
柔柔掙扎坐起,哭聲顫抖:「盈蓁……妳要相信我,真的不是我的錯……是阿翔逼我的……」
盈蓁定睛一看,柔柔眼角竟閃過一絲快意——
再眨眼,卻又滿臉眼淚。
盈蓁腦海裡閃過醫院的無數夜晚:
——有個病患家屬怒吼:「護士小姐,我媽病床上抱怨渴的要命,為什麼妳不給她喝水?」
她明白那位病人有吞嚥障礙,喝水可能嗆死。她只能僵硬地笑著解釋:「我們會再幫她評估,請放心。」 但對方卻只回以一記冷冷的質疑眼神,吐出:「我們要辦轉院手續。」 那一瞬間,她覺得所有的專業與努力,都被當場否定。
——她想起值完大夜班,剛躺上床,手機卻連環震動。
「怎麼還不回?是不是生病了?」 「要不要換輕鬆一點的科?」 「女孩子夜班很傷身體,不要太拚啦。」 一條又一條訊息塞滿螢幕。明明是關心,卻像捆綁,讓她只想縮進被窩裡,假裝世界不存在。
——阿翔補休在家,吊兒郎當地笑說:「妳不要那麼緊繃啦,病人有沒有被妳哄好又不會感謝妳。」
那副甩鍋的鳥樣,和眼前柔柔的哭喊重疊。
她的唇角顫動,慢慢擠出一個「服務業式」的笑容,像護理師對病人一樣溫柔。
聲音輕柔,甚至帶著歉意:
「對不起,我剛剛太衝動了……妳別怕,我不會再傷妳。」
柔柔怔住,眼神放鬆,還來不及鬆口氣。
盈蓁的手已經伸進阿翔背包,抽出一支氣槍,金屬管口套著一截黑色圓筒。
「噗!噗!噗!」
悶響混進溪水嘩啦與沙沙風聲裡,瞬間被吞沒。
柔柔身子抽搐,最後靜止。
盈蓁仍維持著那僵硬的笑容,直到槍口下垂,笑容才崩裂,化作顫抖與嗚咽。
她渾身發抖,耳鳴嗡嗡作響。
盯著草叢裡兩具倒下的身影,呼吸急促,卻一步也不敢上前。
這時,草叢忽然竄動一下,像有什麼被黑暗勾來。
她整個人僵住,腦子瞬間扭曲出唯一的念頭:「靠近……就換我。」
她猛地跪坐下去,雙手摀住耳朵,笑聲和哭聲混雜,斷斷續續低語:
「不動……都不動……這樣最好……」
溪流聲不斷,夜風吹散一切,卻怎麼也吹不走她身上的寒意。
附錄:案件心理學報告(節錄)
報告撰寫單位:某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
一、壓力累積與角色衝突
「盈蓁」長期處於多重壓力源:
- 醫療現場:病患家屬責難,專業判斷屢被否定。
- 家庭伴侶:丈夫態度輕佻,輕視其付出。
- 原生家庭:過度關心演變為連環叩擾,剝奪休息空間。
外在角色:照顧者、安撫者。
內在自我:憤怒、委屈、被剝削。 這種角色衝突長期存在,構成潛在心理危險因子。
二、服務業人格與「假笑機制」
盈蓁在醫護訓練下,養成「微笑安撫」的習慣。
這屬於典型的 認知失調補償:
- 面對衝突 → 內心憤怒,但外表微笑。
- 假笑反覆強化 → 憤怒被壓抑並與「笑容」綁定。
最終導致「笑」不再是安撫,而是暴力前奏。
三、責任甩鍋與替罪羊效應
研究顯示,長期承擔責任者,易產生「替罪羊效應」。
盈蓁長期被迫吸收:
- 病患家屬的怨氣
- 家人的關愛束縛
- 伴侶的甩鍋
在柔柔哭喊「是阿翔逼我的」時,盈蓁聽到的並非單一辯解,而是 多年壓力的總和投射。
柔柔因此成為替罪羊,承載盈蓁的全部憤怒。
四、象徵性場景的觸發
現場銅像碑銘〈捨身取義〉構成典型 象徵性觸發器:
- 社會語境:崇高犧牲。
- 主觀認知:永遠為他人背罪。
這種「正義壓迫」加速盈蓁行為合理化,使她從壓抑邁向爆發。
五、行為模式:冷靜 vs. 失控
盈蓁在行兇過程中表現出 解離式冷靜:
- 先安撫 → 「我不會再傷妳。」
- 再扣板機 → 「笑著行兇。」
此屬「控制式暴力(controlled violence)」:
非單純衝動,而是 長期壓抑後的必然失衡。
📌 結論
盈蓁行兇並非單一情緒失控,而是由以下三層結構驅動:
- 壓力源:病患家屬、伴侶、家人 → 長期責任甩鍋。
- 心理機制:服務業假笑 → 扭曲成行兇儀式。
- 觸發條件:銅像與柔柔的求饒 → 引爆替罪羊效應。
因此,本案應歸類為:
「累積壓力型—解離式暴力事件」。
從心理學+故事結構來看,盈蓁本身就帶有「甩鍋屬性」,所以柔柔不管怎麼表態,幾乎都難逃「中槍」的命運。
1. 盈蓁的「甩鍋屬性」
- 她表面是「承擔者」,其實內心充滿「為什麼都是我要背?」
- 這種長年壓抑,很容易在臨界點反轉成:「不是我要背,而是你們都該死。」
- 所以她潛意識裡,早就需要一個「犧牲品」來切斷這個循環。
📌 換句話說:即便柔柔不甩鍋,盈蓁也可能找理由把她變成出口。
2. 為什麼柔柔特別容易中槍?
- 形象弱勢:她嬌弱、靠無害感存活,正好觸發盈蓁的「護理師假笑 → 厭惡脆弱」投射。
- 角色邊緣:她不是團隊主心骨,死了不會破壞結構,卻能造成強烈衝擊。
- 象徵性:她像是「所有推責者的縮影」——明明沒直接惡意,卻活生生踩到盈蓁的雷。
3. 結論:柔柔的「必死性」
- 不是因為她笨(甩鍋才死),而是因為盈蓁本來就需要一個「替罪羊」來讓劇情完成。
- 甩鍋只是加速觸發,但不甩鍋也只是延遲死亡,最後依然難逃。
- 這就是所謂的「結構性死亡」:柔柔的存在功能,就是給盈蓁一個爆發點。
📌 簡單講:
- 甩鍋 → 馬上死。
- 不甩鍋 → 撐久一點,但遲早也會死。
- 因為盈蓁的「甩鍋屬性」決定了她需要一個出口,而柔柔就是最適合的羊。
《獵蜥公園》裡最倒楣的角色就是柔柔,因為她剛好卡在 好色人夫阿翔 + 崩潰人妻盈蓁 這個致命組合中。
為什麼柔柔最倒楣?
- 人夫的色慾推力
- 阿翔的「假關心」就是赤裸裸的引誘。
- 他需要一個「轉移注意力」的人,而柔柔嬌弱、乖巧,正好是最好下手的對象。
- → 柔柔被動拉進「不倫疑雲」,但其實她不一定真想捲進去。
- 人妻的崩潰殺意
- 盈蓁多年累積的「甩鍋創傷」需要一個出口。
- 柔柔無意間說出「不是我的錯,是阿翔逼的」→ 剛好踩爆盈蓁的地雷。
- → 她成了「替罪羊」,背上所有委屈投射。
- 位置上的「雙重夾擊」
- 她既不是核心戰力(無法保護自己),也不是完全邊緣人(行動舉止引人注意)。
- 她正好落在「最容易被拉出來當擋箭牌/祭品」的位置。
📌 結果:
- 如果沒有阿翔色慾 → 柔柔或許不會被帶離隊伍。
- 如果沒有盈蓁崩潰 → 柔柔或許能哭一哭就撐過去。
- 但這兩條線同時作用 → 她必然成為最倒楣的人。
換個角度來說,柔柔的悲劇就是:
「她不是最壞的人,但她剛好在錯的時間點,站在錯的位置,夾在兩個最爛的對手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