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eat

Chaz543-avatar-img
發佈於慢想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White birds flying in the sky

White birds flying in the sky

分享一個簡潔的插畫生成:有不錯的藍色調搭配、剛剛好的白鳥數量與密度、有側重點的構圖跟質感,讓人感到放鬆的畫面。

用簡短的提示詞即可生成,但在 midjourney 抽了 10-20 次卡,用了 —repeat 這個指令加速測試,調整了一下比例跟鏡頭(pan):

A minimalist landscape illustration. White birds are flying on the dark blue ocean. top view, bird’s eye view. --ar 1:1 --profile 38lmnqy --stylize 0

生成分析

  • 比例 —ar 最好根據最終的呈現媒體(vocus, substack 或 ig )優先定義好,這個參數影響構圖較大
  • 測試了幾種組合,貌似藍色、綠色比較合適,可能跟 landscape, illustration 這兩個關鍵字相關,比方說非大自然的顏色(yellow, dark purple 等)就不太合適
  • Top view 跟 bird’s eye view 控制力度有限,還是要靠抽卡找到可用的角度
  • 每個人對美感認知跟要求不同,還是要抽卡、記錄跟分析才能做到更好的生成

之後若有機會也會嘗試使用 nano-banna 去控制畫面細節,比方說鳥群的數量、藍色波浪的曲線等,估計這些多個 AI 工具的協作和測試也是不可避免的。

建議

多記錄、分析與分享,善用 —repeat 可提高 midjourney 生成效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sign Compass 設計指北
4會員
27內容數
關於創新、設計與 AI 的快思慢想與成長筆記
2025/08/19
最近使用 Perplexity 和 Gemini 時,我會試著用下列結構給出提示詞,尤其是快速研究型的任務: 指定角色、指定任務、要求說明、要求說明、輸出格式、指定範圍、其他要求。
Thumbnail
2025/08/19
最近使用 Perplexity 和 Gemini 時,我會試著用下列結構給出提示詞,尤其是快速研究型的任務: 指定角色、指定任務、要求說明、要求說明、輸出格式、指定範圍、其他要求。
Thumbnail
2025/08/07
最近在忙一個 side project,裡面有段畫面是需要讓攝影機從半空中往地面移動,鏡頭沒有 zoom、沒有 tilt、也不要 pan,最接近的是 boom 或 crane shot,但試了幾次,都不對,於是我整了一個小流程,來確保能逐步解決這個問題...
Thumbnail
2025/08/07
最近在忙一個 side project,裡面有段畫面是需要讓攝影機從半空中往地面移動,鏡頭沒有 zoom、沒有 tilt、也不要 pan,最接近的是 boom 或 crane shot,但試了幾次,都不對,於是我整了一個小流程,來確保能逐步解決這個問題...
Thumbnail
2025/08/03
我學習跟 AI 圖像生成的提示詞可分成幾個階段,比方說一開始的純英文(自然語言)、比較有結構(自然語言)、標籤式(開始學 Stable Diffusion)、到混合(根據語言、模型或工具的差異)。到最近,重新整理自己的理解,我發現極簡單、極短的提示詞還是非常有用。
Thumbnail
2025/08/03
我學習跟 AI 圖像生成的提示詞可分成幾個階段,比方說一開始的純英文(自然語言)、比較有結構(自然語言)、標籤式(開始學 Stable Diffusion)、到混合(根據語言、模型或工具的差異)。到最近,重新整理自己的理解,我發現極簡單、極短的提示詞還是非常有用。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