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使用 Perplexity 和 Gemini 時,我會試著用下列結構給出提示詞,尤其是快速研究型的任務:
- 指定角色:讓大模型(它)扮演特定角色,比方說專業編輯、文化評論專家。
- 指定任務:
- 直接描述需要它執行的任務跟你預期的結果。
- 有時用 bullet points 會更得到易讀性較好的結果。
- 給予上下文(脈絡)或參考:
- 給它足夠的前因後果、上下文或參考。
- 有時 AI 助手沒有記憶功能,我會把過往的記錄、相關資訊比方說原則、前期研究當做附件上傳。
- 要求說明:
- 請大模型說明它執行任務和結果輸出背後的思路與邏輯。
- 有時這裡若不符合你的預期,可以再要求它改邏輯。
- 有些朋友也建議,讓大模型給自己的邏輯做出評價或給出建設性建議,此時幾乎所有大模型都會反思跟改變,對於拓展思路來說,會挺有幫助的。
- 在某些研究或寫作階段,我也會要求大模型給出特定維度的比較,這樣可讓人類使用者快速抓到重點,並能做出更具體或深一層的判斷。
- 輸出格式:
- 如果需要用表格,建議可以使用 markdown 格式給出要求。
- 有時為了更有效率,我甚至會在 bear 這樣的軟體中,做好空白的表格但包括正確的欄位,讓大模型在正確的表格中填入內容。
- 但在 Gemini 中,其實我會讓它儘快先生出內容,在通過語音摘要、互動網頁等方式去讓我閱讀它給的內容。
- 指定範圍:
- 比方說時間範圍,有時我需要到近 2-3 年,我想研究的公司、人物或主題有什麼變化,這就是指定範圍的一種。
- 另一種範圍是公開資料或指定平台等。有些自動化的 ai agent/agentic browser 在執行研究或自動化動作時,有時會卡在登入(或其他需要使用者反饋)的動作,此時若你遇過幾次,考慮一下讓它跳過或者停下來問你都可以。
- 其他要求:
- 有時候大模型會給你太多東西,所以你也可以提出一些特定的要求,比方說,最重要的三個觀點,並讓它說明原因。
- 有幾次我用 gemini 跟 perplexity 研究特定藝術流派、藝術家等,我會要求他就選代表作、最有爭議的,當然你也可以當做「指定範圍」的一種。
- 另一類型的要求是,比方說,在特有、罕見或陌生名詞時保留英文原文,這也是有助於我們理解或查證的有效要求。
- 還有一種是確認資訊來源可信度的要求,這塊可事先要求大模型或在產出後,提出更具體的要求。
精簡化版提示詞(模版)
分享一個精簡化版提示詞(模版),你只需修改 [ ] 內容跟相關要求即可使用:
你是個熟悉跨文化溝通、非虛構寫作、也很瞭解我觀點、寫作風格的超級專業編輯與研究員。请帮我研究 [ ] 的创始故事、核心团队、近 2-3 年发展與变化、知名案例,最后给我 [ ] 的英文称谓、一段不超過 300 字中文的摘要、並說明整理與摘要思路,一段 2-3 句英文简介、官方官网 URL(若有)、其公众帐号 ID(若有)、小红书 ID(若有)。有問題可停下來問我,先使用中文,待我看過你的產出,確認後再翻譯成英文。
希望大家越來越能更好地使用 AI,也歡迎分享相關的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