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過,幾百年前的人們是怎麼描繪貓咪的?如果你和我一樣愛貓,那麼今天這篇文章會帶你走進朝鮮時代的藝術世界,認識一幅被譽為「韓國貓咪藝術代表作」的經典畫作——《妙雀圖》(Myojakdo)。這不只是一幅畫,它展現了貓咪靈動的神韻,也讓我們窺見 17 世紀人們對貓咪與自然的觀察和想像。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收穫三樣小驚喜:
- 💡 認識《妙雀圖》的歷史背景——誰畫的?為什麼如此特別?
- 🐾 體會貓咪在韓國文化中的象徵意涵——原來貓咪不只是可愛,還有祝福長壽的美好寓意!
- 🎨 感受藝術中貓與雀的互動魅力——一場小小的動物日常,如何變成藝術品?
《妙雀圖》的誕生|朝鮮時代的動物畫大師
《妙雀圖》誕生於 17 至 18 世紀,由朝鮮王朝著名畫師 卞相璧(Byeon Sang-byeok, 변상벽) 所繪。他是宮廷畫師,專長是細膩生動地描繪動物與人物,被譽為「畫貓專家」與「畫雞專家」,甚至有「Byeon Cat」和「Byeon Rooster」的可愛綽號。
這幅畫的尺寸相當高挑(約 93.7 公分 × 42.9 公分),用絲絹作為媒材,搭配水墨與淡彩。畫面中,我們能看到兩隻神態各異的貓咪,一隻蹲坐,一隻伺機而動,眼神緊盯著樹上的麻雀。而枝頭上的小麻雀,則神色警惕,彷彿下一秒就要拍翅飛走。
這份張力,就是《妙雀圖》最迷人的地方。貓咪的柔軟身姿與毛皮,用細緻的筆觸一絲絲描繪;老樹的枝幹則以粗獷的墨線勾勒,形成動靜對比,讓畫面活了起來。
貓與雀的象徵|不只是可愛
除了逼真的描繪之外,《妙雀圖》還有深厚的文化意涵。在韓國的傳統象徵中:
- 貓(묘, 貓)與耄(八、九十歲高齡)同音,因此代表「長壽」的祝福。
- 雀(작, 麻雀)與鵲(喜鵲)同音,象徵「吉祥」與「好運」。
因此,《妙雀圖》並不只是兩隻貓和幾隻雀的日常畫面,而是一幅充滿祝福寓意的吉祥畫。它提醒我們,古代人畫貓,不單只是因為牠們可愛,還是把貓咪視為陪伴與美好生活的象徵。
一幅畫,穿越時空的共鳴
想像一下,三百多年前的朝鮮王朝,一位宮廷畫師蹲下身子,觀察院子裡的小貓和飛來的麻雀。他或許跟我們一樣,被貓咪靈巧的動作與好奇的眼神吸引,也被那份「貓盯雀、雀戒貓」的瞬間逗笑。
這樣的心情,透過筆墨流傳到今天,讓我們在 21 世紀依然能與畫師產生共鳴。當我們站在首爾的國立中央博物館,靜靜看著《妙雀圖》,也許會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原來,愛貓的人心意,幾百年都沒變過。
Byeon Sang-byeok 的其他貓咪畫作
如果你看完《妙雀圖》意猶未盡,還可以看看 Byeon Sang-byeok 的另一幅名畫——《菊庭秋貓圖》。畫中,一隻貓蜷伏在秋天的菊花下,神情專注,畫風同樣細膩真實。這些作品都證明了,他不只是畫師,更是動物的觀察家。
貓咪,藝術,與我們的心
讀完這篇文章,希望你和我一樣,被《妙雀圖》的魅力打動。從構圖的巧妙、筆觸的精緻,到文化裡的象徵寓意,這幅畫不只是藝術作品,更是一段跨越時空的「愛貓心情日記」。
或許,下次當我們凝視家中小貓安靜地蹲坐、目光鎖定著飛過的麻雀時,我們也能想起:幾百年前的畫師,曾經捕捉過同樣的畫面,並把這份瞬間,留給後世無數愛貓的人。
✨ 小總結:
- 《妙雀圖》是韓國 17 世紀的貓咪藝術代表作。
- 畫中貓象徵長壽,雀象徵吉祥。
- 畫師 Byeon Sang-byeok 用心觀察,讓動物活靈活現。
- 今天的我們,仍能透過它感受到愛貓的共鳴。
🐾 親愛的讀者們,你覺得《妙雀圖》裡的兩隻小貓像不像你家主子的日常呢?歡迎留言分享你最愛的「貓盯雀瞬間」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