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螢幕到紙張的顏色之旅 - 色彩管理的重要性 COVER
你是否曾經體驗過:在電腦螢幕上設計的色彩鮮豔飽和,但印出來卻暗沉、偏色,甚至完全不是預期的效果?這就是色彩管理缺失所造成的落差!
對設計師、攝影師、印刷從業者來說,色彩管理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專業度與品牌形象的展現。本文將帶你認識從螢幕到紙張的顏色之旅,並了解為什麼色彩管理如此重要。
一、色彩的本質:光與感知
色彩並非物體本身存在,而是光經過物體反射後,被人眼視覺細胞接收,再由大腦解讀而形成的感官結果。因此,任何影響光譜、反射與顯示方式的環節,都會導致色彩差異。
而在設計與印刷流程中,主要影響色彩的因素包括:
1. 螢幕:螢幕屬於自發光源,是RGB模式,除了色域較寬廣外,也因為自己會發光,所以視覺感受鮮豔許多。不過,RGB也細分很多規範,不同螢幕或不同規範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
2. 印刷紙張與油墨:印刷品是反射光源,使用CMYK混色,受材質、油墨、紙張吸收等因素影響。
3. 觀察光源:不同光源下,同一色彩看起來也會有所不同,具體會涉及到光的差異,例如色溫、演色性、或發生同色異譜等情形。

從螢幕到紙張的顏色之旅 - 色彩管理的重要性_色彩的本質:光與感知
二、為什麼會有螢幕與紙張的落差呢?
1. 色彩模式不同
螢幕:RGB(加色法),顏色越堆疊會越亮、越鮮豔。
印刷:CMYK(減色法),顏色越堆疊會越暗沉。
2. 顯示設備差異
不同品牌與型號的螢幕,色域、亮度、對比度皆不同。但即使是同一款螢幕,有/沒有經過色彩管理,顯示效果也會完全不同。
3. 紙張材質
銅版紙、道林紙、或不同的美術紙,因為其紙張光澤、紋路、對水分和油墨的適應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最後成色差異會非常大。
4. 觀看環境不同
在賣場、燈泡、日光燈、太陽光等環境下觀看,感受到的顏色也會有所不同。

從螢幕到紙張的顏色之旅 - 色彩管理的重要性_為什麼會有螢幕與紙張的落差呢?
三、色彩管理的重要性
色彩管理(ColorManagement)就是確保色彩在不同設備與環境下,能維持一致性的流程。色彩管理的核心目標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1. 跨設備的色彩一致性:從設計稿→螢幕→數位樣→最終印刷成品,每一個流程的顏色都盡可能保持一致。
2. 維繫品牌專業度:維持企業識別色(CIS)標準。
3. 降低溝通成本:避免設計師與客戶因色差爭議而反覆修改。
從螢幕到紙張,色彩的轉換是一段精細而專業的旅程,色彩管理不是可有可無的技術,而是確保品牌形象、專業品質與溝通效率的關鍵。

從螢幕到紙張的顏色之旅 - 色彩管理的重要性_色彩管理的重要性
以印刷業者的角度來說,我們當然會盡可能讓色彩一致;但實務上難度實在太高了,即使是同一批油墨不小心多放幾天、或同一批紙張不小心經歷兩天大雨,這一點點變化都可能導致材料的物理特性改變,使得色彩管理變得困難。
不過,我們會定期為螢幕進行校色,避免長期使用造成色偏;同時也會說明螢幕與打樣的色彩都只能做為參考,最終成品也採用具有公信力的演色表進行品質管理,以確保其準確性!
FB 社團:設計人聊印刷事
LINE 聯絡我:@minds
IG:@minds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