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法官允許Alphabet(GOOGL)續向蘋果(AAPL)支付預載費用,股價盤後漲逾3%;但禁止「排他」與綑綁合約。供應鏈傳GIS拿下折疊裝置UTG與Vision Air關鍵單;同時蘋果AI人才外流、iPhone 17 Air設計大改,成為後續股價變數。
**裁決未禁付費,但限排他協議**
華府地方法院法官Amit Mehta裁定,Alphabet(GOOGL)可持續向分銷夥伴支付預載與版位費用,包含Google Search、Chrome與其GenAI產品;但不得再簽訂或維持與預載相關的「任何排他合約」,也不得以接受其他Google App或服務為前提來分潤,Android服務亦不得與搜尋綑綁。對蘋果(AAPL)而言,關鍵是Google續付費但獨占受限,後續可能改為非獨占合作或導入「開機選擇搜尋引擎」機制,既維持現金流又降低監管風險。
**蘋果服務營收,受Google續供養**
法院文件與先前庭審資料顯示,Google在2021年為「預設搜尋」合約共支付約260億美元,其中與蘋果的Safari預設協議是最大宗。此次裁決保留付款空間,等同暫時護住蘋果「服務業務」的高毛利現金流(包含廣告、iCloud、Apple Music與AppleCare等)。不過,法官認定Google成為Safari開箱即用的預設搜尋屬「排他」,意味未來付款可能需配合非排他條件。短線影響是:股價當天收在229.72美元,-1.04%,消息後盤後反彈逾3%,市場解讀為服務收入能見度提升。
**AI人才外流加劇,蘋果策略轉向**
Bloomberg指稱,蘋果AI機器人領域負責人Jian Zhang離職加入Meta Platforms(META),同時間大型語言模型團隊又有John Peebles、Nan Du轉投OpenAI,趙孟(Zhao Meng)赴Anthropic,近期累計約10名成員與領導層出走。這批人才曾參與「Apple Intelligence」平台,對蘋果內部AI能力是重要基礎。傳出公司正評估加大外部技術合作的比重,代表短中期可能更多採用第三方模型與雲端能力。對投資人來說,AI產品兌現節奏與差異化,將是評估估值溢價能否延續的關鍵。
**折疊與頭顯佈局,供應鏈迎轉單**
分析師郭明錤指出,GIS(台廠)取得蘋果折疊iPhone/iPad超薄玻璃(UTG)後段加工獨家,涵蓋切割、倒邊、檢測與封裝;折疊iPhone預計2026年、折疊iPad約2028年。蘋果上修折疊iPhone出貨:2026年800–1000萬台、2027年2000–2500萬台。GIS亦將成為2027年較親民版Vision Air之唯一貼合供應商,並接手Pancake鏡頭供應,整合度與獲利動能有望提升。若如預估,將為GIS貢獻2026–2028年每股盈餘約新台幣1.5–2、3–4、5–6元,有利台灣供應鏈評價。
**iPhone17Air,設計與規格亮點**
Evercore ISI預估,蘋果(AAPL)9/9發表會將端出四款:Base、Air、Pro、Pro Max,其中「iPhone 17 Air」是近年最明顯外觀變化,厚度約5.55mm,較iPhone 16薄約35%,走輕薄化路線;全系列導入120Hz ProMotion與相機升級。晶片方面,Base/Air採A19,Pro/Pro Max用A19 Pro;材質上Pro系統可能改為玻璃-鋁合金混合框,淡出鈦金屬。更長線的路線圖包含2026年首款折疊裝置與2027年曲面玻璃「周年特別版」,為硬體換機帶來新動能。
Josh 評論
這次裁決的實質意義在於:在監管加壓下,法院仍容許市場化的「預載/預設付費」,但禁止排他與綑綁,既避免對生態系造成「斷崖式」衝擊,也推動更開放的預設選擇。短線對蘋果(AAPL)是利多,服務營收能見度提升;中長期影響股價的主軸,將轉向AI競爭力兌現、iPhone 17 Air換機力道與折疊/頭顯新品節奏。
受惠與受壓名單方面,蘋果(AAPL)受惠於Google續付與新品話題,但須面對AI人才流失風險;Alphabet(GOOGL)雖被限縮排他條款,仍保住iOS龐大流量入口;Meta Platforms(META)承接AI人才可強化前沿模型與裝置應用;供應鏈端的Corning(GLW)受惠UTG需求上升。若未來導入「搜尋選擇畫面」,邊際受惠者還可能包括微軟Bing的母公司Microsoft(MSFT)等搜索競品。
結論
裁決護住蘋果服務現金流,但AI人才與新品兌現才是估值關鍵,換機與折疊節奏將主導2025–2027年股價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