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娥說,「有欠就要好好面對,認真的還,我這樣說,你們能懂嗎?」瑞娥已經八十歲,她口中的「欠」指的是親情債,欠父母、欠先生、欠子女、欠孫子,甚至阿公也欠了,她這一生都是在執行桶箍的角色,一個家庭中,桶箍通常都是媽媽來當擔,總說一句,最辛苦也最能修成正果。
出院後,阿洋神清氣爽繼續賭,瑞娥做家庭代工,又去工廠上班才勉為其難撐住一家六口的生計。阿洋的薪水光賭博就去了三分之二,只留下微薄家用,為了養孩子,瑞娥去市場撿人家不要的菜,她說把爛的部份撕下來就能多煮一盤菜了。小兒子阿才說,「小時候我都吃媽媽撿回來的菜,從小吃到大,這種省錢的方法真的太超過了。」
說著說著,阿才的眼光泛淚,他的內心對媽媽有很深的虧欠,他說自己早年離婚把兩個孩子丟給媽媽養,到現在已經五十多歲還沒有能力買房子,很多事都還要靠媽媽擔待。瑞娥年輕顧尪、顧厝、顧子,以為四個孩子長大了,自己就會好命,沒想到兩個兒子婚姻都不順遂,結婚不出幾年就都離婚,那時大孫女五歲,小孫子兩歲,瑞娥不到五十歲,養兒育女的責任剛剛完成,還要繼續養孫子,養到成年各自嫁娶。瑞娥說,「大家都說我省過頭,可是如果不這樣省,四個孩子、兩個孫子要怎麼長大,我只有一雙手呀。」
十年前,瑞娥的先生罹患肺癌往生,先生走了,照顧老伴的責任已了,七年前她開始出來做志工,撿資源回收。從板橋做到土城,從中和撿到永和,騎著腳踏車四處撿四處遊,好像在嬉遊戲,撿得很快樂很開心。從十二歲做到七十三歲,瑞娥的命彷彿不是自己的,七十三歲以後,債務償清,瑞娥做自己喜歡的事,為自己而活。
做志工這八年來,是瑞娥活得最舒心自在的日子,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為了自己,這才是最純粹的快樂。很多老一輩的人跟瑞娥都有相同的際遇,或輕或重,他們用生命熬出全家人的幸福,刻苦耐勞,不爭不貪不計較,腳踏實地的把自己的責任一件一件完成,最後才有餘裕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是走老運的意思。如同老智者說的,欠人的要心甘情願還,還完就輕鬆了,如果不還,下次再相遇就是雙倍,還要加利息。
#認命
#相欠債
#甘願做歡喜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