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說,很多人想要陪伴雙親,可是不知從何陪伴起。有的人會陪老人家散步、看電視、聊天、逛街、旅遊、唱歌,而這些陪伴沒有一個實質重心和內涵,陪伴的人與被陪的人,久了都會感到無能為力和精神疲乏。
對待兒女,張老師一樣用媽媽待他的方式。女兒阿芳說,「小時候不知哪一天,爸爸突然對我們說,這面牆你們可以開始畫,這句話簡直讓我跟哥哥興奮到發狂,大概不到一小時,那片牆就滿了。」得到爸媽的支持,阿芳與哥哥的心靈能量都很高,因為很自由而且被肯定,創意無限延伸到天涯海角,心境沒有地方藏污納垢。
來到中年,張老師開始在社區中心開設「樸實藝術」課程,教素人學生畫中話,用畫畫的方式把心裡的秘密、往事、想忘忘不掉、想恨恨不了的人事物用蠟筆、彩色筆、毛筆的方式畫出來,畫得出來就能和解,就能對話,然後釋懷。尤其對老人家具有極強的療癒效果,內心的陳年往事用畫筆重現,沉睡的腦細胞被吵醒了,被逼著一點一滴去思考去回溯,最後記憶力回來了。
教室中有一位因車禍導致下半身癱瘓的學生,原本已經失去活著的勇氣,經由朋友介紹,進入「樸實藝術」的世界,不僅求生意志被激發,連藝術細胞也被喚醒了,這位學生用四年的時間畫出生命的奇蹟,最後開了畫展。張老師說,「以前我不知道畫畫能做好事,後來慢慢體會,我才知道這是一份值得感恩的工作,表面上好像我在啟發學生的天份,實則他們讓我見識到上天賦予生命的勇氣和不可思議。」
許多人透過樸實藝術課程幫助家裡失智的長輩重新擁抱智能的快樂。王小姐從電視上得知樸素藝術,於是安排婆婆「在家畫畫」,幫助失智的婆婆恢復記憶。她說,「醫生說媽媽失智了,但是她的記憶恢復了,也就是腦細胞又活起來了。」八十歲的老媽媽每天由媳婦在家陪伴,一筆一畫都彌足珍貴,因為她畫出心裡的話了。如果我們有心陪伴老人家,卻不知道如何進行,不妨帶他們去畫畫,這是一門預先治療的課程,也是放下過去的修復過程。
#樸實藝術
#陪伴
#行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