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農曆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在冰箱或是米缸貼一個滿字,象徵來年豐衣足食,不愁吃穿。不過,米缸冰箱能不能年年滿溢不是靠貼一個滿字就能達陣,靠的是這一戶人家行善造福的本事。
玉貞努力工作賺錢,讓底下的六個弟妹不用煩惱註冊費,玉貞付出的心甘情願,犧牲一個不讀書換全家人幸福升學,她覺得很值得。二十五歲那年,玉貞認識阿鴻,阿鴻高中畢業獨自北上三重打拼,嘉義偏鄉出生的窮小子北上時身無分文,住過騎樓、分隔島和公園,吃過很多苦的阿鴻在創業之初認識玉貞,兩人交往一年後步入禮堂。幾年後,公司生意蒸蒸日上,阿鴻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窮人家小孩,搖身一變成為一間大公司的董事長。
二三十年前,阿鴻創業之初,玉貞也不輕鬆,忙裡忙外,還要照顧孩子,一個人當五個人用。那時二妹經濟出問題來找玉貞借兩千元,幾個月後,二妹來還這筆錢,玉貞堅持不收,二妹便將這筆錢用玉貞的名義捐給世界展望會,玉貞每個月都會收到展望會的月刊,她才知道,原來社會上有這麼多辛苦的孩子和貧困的家庭。幾年後,阿鴻的生意來到如日中天,玉貞也走入公益,尤其布施不手軟,十多年來,已經捐款超過二千萬元,她說,「錢要用在需要的人身上,不是存在自己的帳戶裡,不流動的錢沒有用。」
樂善好施的玉貞每個禮拜都會去學校當愛心媽媽,為孩子講故事,透過故事情節培養孩子的品德,每一次上課,都是在小小心田種下善的種子,擦拭心鏡上的每一顆灰塵。志工媽媽說,「玉貞是一個很縮小自己的人,做得最多也付出最多,可是最後都會把功勞掛在別人身上,不斷的成就別人。」玉貞含蓄的說,我不想變成主角,默默的做,靜靜看受助者臉上的笑容就夠了。
玉貞行善行孝並行不悖,早年還沒投入公益,每年都會帶爸媽與公婆出國旅遊,足跡遍及三大洋五大洲,老人家都玩到滿足了,只想待在家裡慢老養老。玉貞私底下用父母和公婆的名義捐助許多慈善機構,希望老人家受到這一分念善的祝福與加持,能夠身體健康。有人說,玉貞的爸媽生玉貞一個就夠了,也有人說,玉貞的好福氣不是天上掉下來,是她的善良孝順和不計較成就的。玉貞不只是圖自己好,她也不吝幫助兄弟姊妹,而玉貞的先生努力賺錢,賺來的錢都讓玉貞支配,想捐多少都沒有關係。
老智者說,付出越多越有福氣,所以不要怕付出,也不要怕付出之後身家會短少,福氣從哪裡出去,就回到哪裡去,還會加紅利,玉貞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有些人會說等將來退休了,或是有錢再來做好事,其實不能等也等不起,因為一等下去就來到老年,那時年老體衰,病痛纏身,甚至有可能被子女嫌棄,能做得了多少好事誰也不知。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要把握當下。
#把握當下
#行善行孝
#付出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