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跟人之間的親密可以體現在很多地方。
先不提肢體上接觸的部分,給對方取暱稱應該算是很普遍的一種方式,例如說應該不少人小時候都經過這樣的一段時期:在同學之間組成一個家庭。
你會稱呼同學A為爺爺,即便他是女生;稱呼同學B為奶奶,C為兄弟姊妹的任何一個,總之,用這樣的方式來彰顯你們之間的,不同於其他同學的「親密」。
年紀稍微大一點,開始接觸戀愛關係後,可能會出現情侶間專有的親暱稱呼。關於這部分的稱呼有許多類型,其中一種類型是帶有主從關係,或是直白一點說,有點dirtytalk感的暱稱,例如說稱男朋友為「主人」,稱女朋友為「小母狗」這種的。我以前看過最多就是叫婊子或騷貨,但基本上都在這個範圍。
我的意思是,兩個人之間,非常親密的愛侶,都認可這樣的稱呼,這是一種愛的表現。他們兩個人覺得OK就好,我對他人的性癖沒有任何的佔有欲。
但如果這樣的稱呼出現在「朋友」之間,似乎就有點微妙了。
日前有一則貼文,原PO表示不滿:他的朋友在稱呼他的時候用的是「婊子」這個詞。
這就很莫名其妙了。
有讀過書並且識字,再加上一點正常人的思維的人都應該要知道,婊子是極具性別羞辱意味的髒話,本質是對女性的人格貶低與冒犯,在通俗偏見裡,人們常將它用來指兩類女性:一是被偏見認定是靠性交易謀生、以身體換取金錢的女性(這種說法本身就帶有對性工作者的歧視);二是被指責在『性』的層面不符合父權社會的道德標準,比如被貼上『水性楊花』『性關係紊亂』的標籤。
這樣的一個形容詞。
你用來稱呼你的朋友?
在原貼文底下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聲音,其中一種就是使用這個方式來表達親密感的「用戶」們。他們表示這是這個年代,他們這些人的相處方式,他們覺得「婊子」這類詞只有用在「親密朋友」身上,是調侃、是認同彼此關係的信號,甚至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測試親密度的方式:看對方的反應,就能判斷對方是不是「真朋友」。
為了理解這個現象跟行為──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了,我一直都知道出現了這種現象,但不太能理解──我去查了一些資料,看起來還蠻有一回事,可以說明為什麼這種現象會出現。
1.符號重賦權
指邊緣群體主動將原本用於貶低自身的符號、語言或標籤「奪回」,透過重新定義其含義,削弱外界的羞辱力量,甚至轉化為群體認同的標誌。
理論背景: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更是權力運作的載體,符號重賦權正是邊緣群體對這種權力的反抗。
相關案例:非裔美國人對「nigger」的內部使用。
在某些場合你會發現,黑人之間用這個詞互稱,甚至帶著輕鬆或親切的語氣。或者也被用在歌詞裡,成為創作的一部份。
為什麼他們可以使用,其他人卻不行?
因為黑人用the N-word時,通常不含歷史上的敵意,那是一種屬於這個族群內部的文化暗號。
這種挪用本質是「奪回話語主動權,讓原本傷人的詞語失去攻擊效力」。
但是要特別注意,並不是每個黑人都認同這件事。
就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被稱為婊子是一種親密的象徵一樣。
2. 亞文化的語言抵抗
有些短影片的拍攝者,當他們拍攝「我就是朋友口中的『小婊子』:穿喜歡的衣服,談論喜歡的人」這類短影片時,實際是在傳達「我的身體、我的性選擇,不該被主流標準審判」,挪用羞辱性的詞語,是讓這類反抗更具衝擊力的表達手段。
關於這樣的行為為何會出現,大概有了個眉目,原來也算是時代不同的產物。
但我還是會覺得,如果人跟人之間的分際能抓準,這類的不愉快根本不會發生。
那些被允許使用在朋友間的特殊使用方式,是「特例」,是少數的例子,真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再來還有另一個例子。
A和B曾是好友,從前B常去A家作客,某次A的媽媽在客廳聊天時,隨口說了句生活瑣事,B覺得有趣,竟直接接話:「A媽妳很白癡欸」。A當時並沒有馬上制止B,但心裡早就覺得不爽了,後來兩人鬧翻,A也就跟B提起這件事,B卻說:「我只是在開玩笑啊。」
無論是用「婊子」稱呼朋友,還是拿對方家人開玩笑,背後都是同一個問題:有人把「自己以為的親密」,當成了「越界的通行證」。他們總覺得「我們關係好,所以沒關係」,卻忘了「關係好」的前提,永遠是「尊重對方的底線」。
「婊子」的負面含義沒得商量,它就是一個罵人的髒話,「家人」的重要性藏在每個人的心底,這些都不是「我以為是玩笑」就能抹去的。
先徵求他人的意見跟想法,並不難。
問一句「我可以這樣叫你嗎?」,「我習慣用白癡當形容詞,你介意嗎?」,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如果你會對這件事感到抗拒,那就說明了其實你知道這樣做是有問題的。
當然,我還是站在認為人跟人之間的分際應該要有一條基準線,那是不用問也應該要知道可以,或不可以的準則。
如果婊子這個詞在某位使用者看來,只能用在「親密的朋友」身上,那他當然不會隨便去喊一個路人「婊子」;刀子砍人百分之百會痛,所以他不用先砍也知道對方會說會痛。
以上述的邏輯來看,當一個詞本身就是負面的,像刀子一樣有殺傷力的時候,你在用之前就要知道,不能「先用,再論感受」。
假如我對你用了,你生氣了,我剛好就用這件事來測試你並不是我那麼親密的朋友。
那為什麼不能先問呢?惹這個朋友生氣明明就是可以避免的事。
如果有一個人覺得,這有什麼好問的,叫了不開心,那不要當朋友不就好了嗎,我不在乎。
那就對了,你只是自私而已,你只在乎你自己。
-
下一則預計寫的是「帶著惡意的提問」現象觀察報告
如果蹲的人多的話,就會早點寫出來( ◕‿‿◕ )